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家长教育孩子典型方式是什么

家长教育孩子典型方式是什么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家长教育孩子典型方式是什么

  孩子一向被认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祖国的花朵,家长、社会都期望着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积极的作为。那么家长教育孩子典型方式是什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典型方式,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教育孩子典型方式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7、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

  8、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9、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0、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古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1、谢安:身教重于言传

  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的一代名相,“淝水之战”就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取得胜利的。

  可能因为平时公务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时间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教导孩子的重担就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

  一天,谢夫人又在对儿子耳提面命,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质问他说:“你这个当爹的也太不称职了,怎么从来都不见你教导自己的儿子?”

  没想到这位平时没有时间教导儿子的父亲却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导儿子啊!”

  谢夫人一听,顿时懵了。

  原来,谢安教育孩子,靠的并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自己平日里的身体力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们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们呢?

  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耳提面命的言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的身教。

  2、殷仲堪:以俭为本

  殷仲堪出生门阀世家,是东晋末年的重要将领和大臣,他擅清谈,曾说三日不读《道德经》,就觉得舌根变僵硬了。

  他就任荆州刺史后,正好遇上水灾,年成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古代南方的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此外再没有其他荤菜。

  要是吃饭时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他就捡起来吃掉它。

  他这样做,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本性质朴。

  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了州郡的长官,就认为我抛弃了平时的操守。现在我做了刺史仍没改变这种操守。清贫俭朴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3、孟母:环境熏陶

  孟子和母亲一开始居住的地方临近墓地,孟子年幼,嬉戏游玩时喜欢模仿墓地里的事情,热情于挖坑埋土之类的活动。

  孟母见此以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搬走,住在市场旁边。孟子又开始学习商人做买卖的行为,孟母仍以为此地不适合孟子居住,又迁居到学宫附近。

  耳濡目染,在学校的影响下,孟子开始学习演习礼仪,孟母这才放心地住了下来。孟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六艺》,终成一代大儒。

  孟母的行为为我们指示出环境熏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谨慎选择居住的环境。

  家长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

  1、对孩子期望太高

  绝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孩子都是中心的中心。

  父母们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为孩子筹谋打算,而且这种筹谋,从怀孕就已开始。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考上最好的大学,找到安稳的工作,找到好对象,买到好房子,直到孩子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

  期间是各种操心、各种比较、各种选择、各种倾尽全力、各种力不从心、各种满心希望、各种灰心失望、各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往往是孩子长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后开始期待孩子回报自己、孝顺自己。

  如此心力交瘁几十年,怎能不累?

  这么累的根源,在于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对孩子个人发展的期望,也包括对孩子回报自己的期望。

  智慧的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命,关心他的幸福,而不是关心他的生存。而且,期望如此之高,压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还有孩子。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期望这么高呢?他能健康的长大,成为一个能独立、自主、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如果爸爸妈妈能够看开这一点,抛开对孩子外在功名利禄的期待,注重孩子和父母自己内心的安宁和满足,教育孩子就会轻松很多。

  2、父母之外的人参与太多

  中国式家庭的典型景象是一队人带一个娃,爸爸妈妈呵护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随时待命着。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一个小家庭,好比一家公司,爸爸妈妈应该是全资股东、最高负责人,有各项事务的决策权。

  但不少家庭,接受了来自长辈的各种「投资」——资助买房、伺候月子、帮助带娃等等,于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因为自己的「投资」,拥有了这个家庭的或多或少的所有权,成为了「股东」。

  既然是股东,就要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有的还要求自己有「一票否决权」。这样的管理结构,让原本简单的家庭事务变得复杂无比,作为一家之主的爸爸妈妈,怎能不累?

  更有甚者,有些爸爸妈妈连一家之主的地位都不保,自己的家庭事务,还需要听凭自己的父母做主,于是大家更是劳心劳力,矛盾丛生。

  3、爸爸参与过少

  有一个很犀利的说法,叫「丧偶式育儿」,说的是爸爸不参与教育孩子、缺席孩子的成长。

  带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儿,恐怕是不少中国家庭的常态,也是相当多妈妈们觉得带孩子累的重要原因。

  如果「爸妈合作」,既能分担生活中的具体工作,也可以共同讨论关于孩子的大小问题,得出一致见解,然后一起付诸行动。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工作量通过分担得以减轻,二是孩子与父母两个人,都可以建立起亲密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共同陪伴,会让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得更健全。

  4、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

  做父母的,都希望对孩子尽心尽力,但常常是对孩子的事务插手太多,结果培养出从小到大都不能自主的孩子。

  孩子上学,帮着背书包、记作业;

  孩子写作业,在一旁陪着、盯着;

  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常常是孩子还没搞清楚要做什么,爸爸妈妈已经扑上去,帮着孩子完成了……

  这样被「照顾」着的孩子,生活中几乎只剩下了上课、上特长班这两件事,既发展不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展不出自主生活的能力,爸爸妈妈只好一直照顾着、伺候着、累着。

  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包括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爸爸妈妈才能做到真正的轻松。

  而且这样不是为了偷懒,而是让孩子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自由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为这个社会贡献力量。

  5、信息过载,缺乏主见

  中国爸妈养孩子累,还有一个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很确定存在的原因,就是接触过多信息,但对如何教育孩子,缺乏主见。

  看到网上说孩子需要胎教,就赶紧去学胎教;

  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赶紧带着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早教班;

  看到新生儿需要游泳锻炼,就带着孩子去婴儿游泳馆;

  看到孩子要补这个补那个,就赶紧去买给孩子吃……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跟着这些信息东奔西跑上了。

  生活中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断舍离」,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主见」——我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好的,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知道自己的哪些做法要坚持,哪些方法要调整。

  这样,既不会被过载的信息冲击、淹没,又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取简洁、高效、轻松的方式。

猜你喜欢:

1.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好的方法

2.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3.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4.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5.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

375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