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教育孩子父母读什么书才好

教育孩子父母读什么书才好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教育孩子父母读什么书才好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一定要重视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父母可读的书,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父母可读的书

  1. 给新手父母一本书 《斯波克育儿经》

  在孩子降生的前一两年里,新生儿的父母经历了婚姻里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妈妈们常常处于一种焦虑、担忧的状态,情绪波动大,很容易被激惹,很多妈妈的抑郁和焦虑甚至发展到很严重的症状。而此时,很多爸爸还没有找到当父亲的感觉,面对家庭的变化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再加上婚姻处于磨合期,隔辈抚养有争议,家庭里常常矛盾升级,争吵不断。

  排除身体激素的影响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其实这个时候,很多妈妈的焦虑和无措主要来源于不知道育儿技巧和方法,她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

  孩子吃多少奶?湿疹是怎么回事?发烧要怎么办?这都是一些具体现实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爸爸妈妈们才能够心安和放松。

  《斯波克育儿经》可以给新手的爸爸妈妈们很多具体的指导,成功帮助你度过养育孩子的探索期。 2. 中国第一本家庭教育的畅销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中国第一本家庭教育的畅销书,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

  在它之前,家庭教育要么全是传统文化精髓,要么专业性强,晦涩艰深。这本书携着流畅的文笔,清新的小故事,横扫了2009年的图书市场。

  作者尹建莉是一个教育学硕士,她的女儿是北京市三好学生,曾跳级两次,16岁考入清华,2013年获得美国长春藤盟校硕士学位。这本书不像虎爸狼妈一样,写怎么教育孩子成功,而是用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我特别喜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个书名,因为它很鲜明地提出了一种理念——妈妈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贯穿孩子的一生。

  现在,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的重要了,但是,在2009年,这样的理论还是非常新鲜的。这本书理论浅显,小故事真挚有感情。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一本好书。 3.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性别认识 《养育男孩》、《养育女孩》现在倡导男女平等,面对工作、婚姻,男人和女人越来越有一样的选择。所以,很多人觉得,男女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一种巨大的错觉。

  我相信,绝大部分有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男孩和女孩非常非常不一样。他们的不同不是从青春期开始的,而是一下生就已经分明显现出来了。

  男孩和女孩大脑结构不同,发育速度不同,身体激素不同,喜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社会期望不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父母对男孩女孩的期望和养育方式都差别很大。

  把儿子培养成怎样一个男人?把女儿培养成怎样一个女人?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考虑的事。

  《养育男孩》倡导培养积极、勇敢、有担当的男孩;《养育女孩》倡导培养优雅、独立、内心强大的女孩。

  这两本书,父母可以各取所需。

  不仅能够了解男女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变化,而且还有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4. 一本真正意义上 “爱”孩子的书 《爱与自由》

  现在亲子关系咨询中,对孩子忽视漠视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但是,管的太多太细,不该管的管,该管的不会管的家长比比皆是。 基本上没有父母会操心孩子会不会长大,但是,对孩子能不能长得好,特别是智力能不能发育得好,很多父母却总是提心吊胆。

  “我们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会在他一出生就指导他如何发展,指导他去抓什么、摸什么……儿童心理学家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

  这是《爱和自由》这本书的总基调,如何在充分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保持并引导孩子发展独特的心理、智力和创造力。

  孩子看上去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遵循这个规律,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完善。

  我们只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不是他精神上的“造物主”。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 “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某些观念可能是颠覆性的,非常值得一读再读。 5. 最实用的亲子教育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如同它的名字,这本书非常容易读,语言轻松,例证丰富。虽然书不厚,但是沟通的精髓都在里面了。

  如何听,如何说,不仅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也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共通所在。

  作者是两个美国人——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她们是国际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还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书中的观点来自她们共同的感悟和经验。

  孩子不穿衣服怎么办?生气了怎么办?受了委屈怎么办?……这些是所有孩子成长中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举例的前后处理方式和言语的对比,你会立刻会站位,并发现处理方式的不同。

  为了阅读方便,作者总结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技巧,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代替惩罚的方法,孩子自立的技巧,赞赏孩子的技巧,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技巧。

  千万别把这些当成单纯的技巧,它们都是通向良好沟通的路径。 6. 最高级的教育书 《捕捉儿童敏感期》

  有个朋友问:我们家孩子特别事儿,好像有洁癖一样,衣服滴上一点水就不干,上早教课也要求黑板干干净净的,要是不搭理他,她就又哭又闹,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难侍候”的小主没啥问题,只是正处于追求秩序和完美的敏感期。

  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某个时间段里,因为要发展某种能力,重复表现出来的某种特质。比如吃手啃脚就是口部敏感期的表现;扔东西是空间敏感期;喜欢说“不”可能正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等等。

  孩子的成长不是直线性的,而是一个平台接着一个平台的爬高,敏感期就是爬高的楼梯,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所以,认识敏感期,并能适时引导孩子非常重要。

  啰嗦两句: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成长的节奏和轨迹各不相同。

  儿童的每一个敏感期有一个大致的时间段,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所有孩子都一样。因材施教才是最高级的教育,切不可照本宣科。

  教育孩子的建议

  1.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2. 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3.找些表现好的小朋友作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之间攀比心是很重的,当别的孩子做什么,往往他就做什么。因此在教育孩子时,不妨试着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个榜样。比如孩子经常赖床,家长可以说:小红天没亮就起床了,人家可厉害了,没人赶得上他。这样孩子受到激励,会精神起来,要和小红比比谁起床早。

  4.及时的给予奖励。当孩子犯错时应该给予惩罚,但是孩子做的好时更要加大奖励力度。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热情。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要用些实用的大奖品来奖励孩子,比如大毛绒玩具等,这样孩子会十分自豪的,做事也更加有信心了。

  教育孩子的技巧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 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 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 ‘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 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猜你喜欢:

1.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有什么经验

2.父母要怎样教育孩子

3.父母教育孩子的话

4.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有哪些

5.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经典的句子

379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