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有担当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有担当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有担当

  相信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有担当的人,都想把孩子教育成有担当的人,那么怎么教育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有担当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有担当的方法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不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原因----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教育孩子有担当的建议

  签订责任合同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即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对有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进行表扬,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让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这点,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补救自己犯的错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或许对方会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而无需赔偿,但此时父母仍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能让孩子懂得,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就该由自己负责。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他们负责任,并让他们有效仿的对象。

  多利用名人典故等激励和启发孩子。

  多利用同伴的影响力来教育孩子增强责任感。

  孩子没有有担当的原因

  01、父母的控制会影响一生

  如果你认为小时候习惯性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长大后会自己改变,那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非常非常难!

  每次我从超市回来,我妈也必定会问:“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如果我不回答,母亲大人便会翻购物袋查小票价格。

  查完之后,她会说:“这个那么贵,为什么要买啊?那个没什么用,真是浪费钱!”

  然后我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审美,重新评估我的人生。并最终得出:“嗯,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这样的想法。

  在父母控制之下长大的孩子,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是软弱无力的,就像从未长大,没有自信能够养育好他。照顾孩子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又被长辈揽到身上。

  我怎么做都是错,常常觉得很痛苦。

  02、过度包办即是控制

  身边有位女朋友的妈妈41岁生下了一位孩子,作为家里的唯一的男丁,哪位孩子从小,备受关注,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种种细节不再描述,且说一下她那位弟弟的现状。

  他现在已经25岁了,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打游戏。每天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妈,我吃什么?”

  他完全不工作(也不想)、不出门(除了去网吧),不社交(除了打游戏的队友)。

  他就像是一只被圈养在家的宠物,丧失了一切生存的基本技能。我甚至无法想象,等他父母老了动不了甚至离去的那一天,他的人生会变成什么样。

  这就是父母的“爱”,也正是这个“爱”剪掉飞翔远方翅膀,让孩子是留在了父母身边,当然我也想反问,这是父母想要的吗?

  我很客观地说一句:这位朋友的弟弟这辈子可以称得上是毁得差不多了。我曾经想,也许只要他活着,就是对他父母最大的安慰。父母大概觉得:我们会一直养你,

  可是他自己的人生呢?

  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个句话有事怎么回事呢?

  03、“自闭”,源于过于被控制

  我之前的公司有个叫小D的同事。我刚去公司的时候,他每天最早来开门,打扫老板办公室,接着就坐下来打游戏。开始我以为他是老板亲戚,才这么有恃无恐。

  可听同事八卦才知道,小D有自闭症,跟人沟通有障碍,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妈妈生活。

  老板租的是小D妈妈管的房子,碍于情面把小D收进公司,表面上是给他一份工作,实则就是做点“扫地僧”的基础工作。

  每个月小D妈妈给老板300块,再经老板的手发给小D当“工资”。我听了之后觉得好感动,感叹这世上母爱的伟大。不当的爱,爱的越深,伤的越重。

  有次单位聚餐,我们叫了小D一起,小D一开始还很开心,有说有笑,可转身接了一个电话,回来脸色就变了。

  他支支吾吾地对我们说,“我不吃了,我妈让我回去,她好像没带钥匙,我得给她送钥匙去。”小D说完转身走了,大家好像都发现了什么。

  其实平常的小D除了跟人交流少一些,说话时不看别人眼睛、说话神情有些逃避游离之外,跟普通人并没有两样。特别聊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游戏),还会眉飞色舞。

  但一说起他的妈妈,他就会瞬间沉默,陷入一种自闭的状态里。也许,小D并不是真的自闭,只是他妈妈的爱让他窒息。

  04、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自从自己开始从事教育,我常常会回头看自己的成长之路。

  深刻感受到,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时刻地为他牵肠挂肚的这种心情。担心他饿了、累了、病了、摔了,担心没有自己陪伴在身边,他是不是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有位心理老师说过:“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就等于是在咒他死”。这点并不夸张。

  自闭的小D,背后是一个连跟谁吃饭都要干涉的妈妈。

  朋友的弟弟,被娇生惯养,25岁不找工作、啃老、宅家,因为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已经被家人包办好了。

  他们就像温水里煮着的青蛙,渐渐丧失了生命机能,渐渐地被这样的生活消磨尽生命,最后慢慢地死去。

猜你喜欢:

1.曾仕强教育孩子的方法

2.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

3.教育孩子经验心得体会

4.老师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5.如何教育孩子积极上进

383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