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家庭教育 >

家长用科学方式来教育孩子有什么作用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用科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汲取经验吧!

  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中,往往是随心所欲的。

  比如看到孩子做作业时玩手机,我们家长会本能的呵斥。

  而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的对错,我们本身很少会思考,几乎是依靠本能去进行教育。

  此次课程,诠释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家庭教育有一个新的认知。

  聚焦转移

  家长为什么关注教育

  就目前家长来说,最关心的话题是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重心变化

  家长以就业为目标,进行家庭教育

  就目前家长来说,最关心的话题是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什么我国家长这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

  有一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是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官方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就一路上升。

  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在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到651万。

  同时,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级。

  也就是说在2016年时,我国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因此2017年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复杂、非常艰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若解决掉1500万人的新增年轻人就业,需要的经济增长率肯定是要高于7.2%,还不包括以往没有就业的青年人。

  2015年,我国全年gdp增长为6.9%,是25年来我国gdp增长首次跌破7%,2016年我国全年gdp增长为6.7%,专家预测明年的gdp增长,一样会维持在6.7%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毅说: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调整也会影响到就业市场。

  通俗来说: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僧多粥少。

  所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已经不再形容高考了,却可以很形象的来形容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因此,我国的家长才会如此焦虑。

  可能十年前家长的焦虑在于我的孩子能否考上一个大学,如今家长焦虑却是我的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

  塑造作用

  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家长有一个惯性思维:如果小学学习好,就能上好初中,初中成绩好,就能上个重点高中,可能未来就能上一个名牌大学。如果你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那么你毕业之后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很理想的工作。

  所以我国的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逻辑关系就是如果孩子学习好,未来就会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未来的就业市场,一定是人才的竞争。

  不难看出,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把人变成人才,美国教育家霍瑞斯曼曾经说过,教育超越了人的原始出身,是实现平等的伟大途径。

  而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曾经说过:如果你给我一打婴儿,并且这些婴儿是健康的,再给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面去养育他们,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个人物,比如说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者是强盗。

  虽然华生的言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能够看出教育对人的塑造作用。

  目标转换

  科学教育有什么作用

  当今的教育倡导很多理念。

  比如有的人想要培养全能人才,有的人想要培养专才,这些倡导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全能人才

  科学教育在于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科学教育能够让人,胜任任何学科或者是职业。

  前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大学的工作》中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

  他说: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发现,很多领袖人物不仅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成绩斐然,在其他的领域,也是很有建树。

  比如达芬奇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他还是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

  教育,其实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就是科学教育带给我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解读

  科学教育是要学会解读信息

  其次,科学教育,重要的不是掌握信息,重要的是如何解读信息。

  信息其实是一种现象,而科学教育能够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比如说婴儿的哭泣,据研究表明它背后的需求有可能有100多种,可能代表的哭,可能代表了饿,可能代表了冷。

  比如婴儿,当他害怕的时候他也会哭,当他疼痛的时候他依然会哭,甚至是当他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哭。

  我们发现,刚出生的那个婴儿在零到一岁期间,他会用哭来表达他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所以,其实哭泣代表一种需求,只要满足这种需求,婴儿就会停止哭泣。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家,我那个朋友,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已经三个月了,而当我去他家串门的时候能发现,他的很多亲戚也在他们家里面。

  有些人把小孩抱起来的时候,那小孩非常的开心。但是其中有一个人把这个小孩抱起来之后,这个小孩突然间就哭了。

  然后这个人很不好意思,自嘲了一句:这个小孩不喜欢我。

  当时我看到这一幕时,我就跟他说我说这个小孩,不一定不喜欢你,有可能他是累了,我们让他休息一会儿。

  过了几分钟之后,这个人重新把这个小孩抱起来,小孩笑了。

  所以我们看到,小孩的哭背后是一种需求。而这个人呢,把哭当成是对他的一种反感,其实这个小孩有可能是累了,所以他就用哭来表达他的这个需求。

  所以当我们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发展心理学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婴儿背后的一种行为的本质。

  依恋关系

  不断满足婴儿需求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建立一种依恋关系的过程,而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促进婴儿未来积极探索的精神、合作友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而不良的依恋关系的婴儿,就是胆小的依赖的敏感的,具有攻击性的,在儿童青少年很多内化或者外化的问题当中的它是一种潜在的易感因素。

  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依恋关系。

  心理学家艾尔克森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当中的把人的心理发展分成了八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零到一岁这个阶段,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去解决心理任务,才能更好地进入到下一个心理发展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零到一岁阶段,它主要解决了解决的心理任务就是:信任对抗不信任。

  良好的依恋关系,就是解决这个心理任务。

  最重要的是婴儿和照料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

  在婴儿和他母亲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婴儿出生之后第一个人际关系。当他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这种依恋关系的时候,他心理上会有一种安全感。

  比如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看到婴儿在会爬的时候,他就开始探索这个屋子的未知世界。那个爬到屋子一个角落的时候,他会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他的母亲。

  这个婴儿会从他的母亲神态表情,甚至肢体语言和言语当中去判断面前这个未知世界是否是安全的,当他觉得这个面前世界是安全的时候他会继续探索这个屋子。

  所以,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出促使婴儿在心理层面上建立一个安全基地,而这个安全基地就能够帮助婴儿,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因此,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婴儿未来健康人格养成的一个基石。

  创造方式

  科学教育能够改变人的创造方式

  美国一个大学毕业生,发明智能闹钟,设计人说,他们的设计是通过安放在头部的一个带有电极的装置和一个微处理器,来分析人体睡眠周期中每一个阶段的脑电波,再通过无线方式将脑电波信息传授给智能闹钟。

  主人可以设置一个最短时间,闹钟会根据脑电波信息,选择在这之前最近的一个睡眠最浅的时刻,也就是脑电波为波的时候,来叫醒主人。

  所以,科学教育能够帮助我们运用知识进行创造,从而更好的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科学教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遗传,另一个就是后天环境。

  而了解遗传和环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这是科学教育的前提。孝经开宗明义中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身体的皮肤,毛发都是来自父母,我们不能去伤害,这才是我们的孝道,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遗传的作用。

  遗传能够决定我们的身体外形和许多代谢特征。

  比如说姚明他的身高是2米26,而他的妻子,他妻子的身高是也是一米九以上,而他们的女儿,据说六岁的时候身高就已经达到了一米四了。

  遗传对于个体心理特征的影响也很大。1993年的时候,一本非常著名的杂志科学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个著名的荷兰家族,很多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击性行为,他们的愤怒阈值非常的低,一些常人看来不值得一提的挫折和压力都会另这些人莫名的疯狂,甚至会殴打激怒他们的人。

  科学家对他们进行遗传学分析之后,发现这些男性体内缺少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

  这种酶的用处之一是降解一些包括血清素、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内的神经递质。氧化酶的缺失导致神经递质在体内的积累。研究者认为正是该基因的缺失诱发了这些男性攻击性格的形成。

  此后,科学家不断发现基因与性格存在关联的证据。

  比如在1993年,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各自独立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拥有较长版本的基因的人富有冒险精神且容易兴奋,而长度较短者相对沉默和冷淡。

  另外呢,有一个报道称:外媒Sciencealert 报道称,科学家们有史以来第一次确定了大脑中被认为跟人类的智商有关的两个基因群,它们分别被称为 M1 和 M3,每个基因群都由数百个个体基因组成。科学家表示,它们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处理速度和推理能力等等。

  有一个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智商遗传系数为52%,而人格遗传力系数呢,为40%,那也就是说,智商和人格有一半要归功于遗传了。

  研究发现,同卵双生所受到的对待方式的差别越大,他们在人格和社会行为上的相似性,就越小。

  比如说有一些家庭当中,父母对待老大的方式不同于老二。有的家庭,老大也会承担照顾老二的义务。

  那就有这样的经验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的果敢,具有支配性,更容易发展出主动、隐忍和合作的人格特质。

  所以,虽然我们目前没有太多方法去改变我们自己的基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科学教育来改变人。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陈亮

  公众号:佐心家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