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重要纪念日 > 抗日战争纪念日 > 中国抗日战争新闻稿

中国抗日战争新闻稿

时间: 丽霞1035 分享

中国抗日战争新闻稿

  致敬,为了不能忘却的牺牲抗日战争虽已过去,但是有新闻还帮我们记录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新闻稿,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迪。

  中国抗日战争新闻稿篇1

  在风雨飘摇、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成都华西坝五大学的莘莘学子,既有抗日讲演、服务社会的业绩,也有脱下青衫换戎装、提前毕业上战场的壮举,更有弦歌不辍、为民族延续文脉的贡献。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爱国救亡,用火热青春厉行了战时知识分子的责任和尊严。

  为民族延续文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华东、华北相继落入敌手。这些地区的文化教育机关、学校、团体等,为保存我国文化教育的精华,纷纷迁往内地。

  地处四川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在民族危难之际,迎接了内迁的学校和逃难的师生。当时汇聚华西坝的高校有: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

  据学者岱峻介绍,五大学全盛时期共有文、法、理、医、农等五个学院六、七十个学系,学生和教职员工三千余人,是战时中国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完整的大学之一。

  坝上精英荟萃,人文学者有陈寅恪、吴宓、萧公权、李方桂、顾颉刚、钱穆、蒙文通、吕叔湘、常燕生等;理工科有生物学家刘承钊,地理学家刘恩兰,数学家赖朴吾、魏时珍,天文学家李晓舫,皮革学家张铨等。

  燕京大学新闻系有“亚洲第一大系”之称;华西协和大学和齐鲁大学两校强强联合,打造出战时中国医学教育的联合舰队;独辟蹊径的“华西学派”,在中国人类学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全国最好农学院的金陵大学则扛起“农业大国的金字招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培养出女院士、女将军、女教育家等。

  提前毕业上战场 揭露细菌战第一人

  因前线部队急需医药人才,从1942年起,连续三年,华西协和大学医科、牙科及制药系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应征去军队或军事机关服务,有些还加入远征军奔赴滇缅前线。

  1945届毕业的华西协和大学医科学生,在1944年11月提前毕业,全部应征从军。

  华西校友罗盛昭到各地征集医务人员,组织救护队,并任救护第二大队第十一中队队长。他带领的救护队驰骋数万里,救治受伤军民12万余人。

  华西校友陈文贵还是当时揭露日军侵华细菌战的第一人。

  1940年12月,国民政府卫生署在重庆召开全国卫生技术会议,秘密讨论浙江宁波鼠疫流行案。陈文贵根据汇报的情况,尖锐而肯定地指出日军在我国进行了细菌战。

  距浙江鼠疫疫情一年之后,湖南常德又发生鼠疫流行。陈文贵亲自主刀解剖化验,发现6例病人均感染上了真性腺鼠疫。根据敌机空投地点与发病地点的一致性,加上从空投到发病的时间鼠疫菌感染潜伏期的一致性,确认这次鼠疫流行是敌机散布感鼠疫性物体所致。陈文贵义愤填膺,执笔撰写了近万言的《湖南常德鼠疫调查报告书》,第一次真实确凿地揭发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积极组织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华西协合大学和内迁各大学的师生们,时刻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及前途。他们一方面克服种种困难联合办学,为抗战建国培养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协同组建各类面向公众的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参加抗战工作。

  在1940年前,华西坝师生先后建立过抗敌救援分会、华西学生救亡剧团、五大学学生抗敌宣传第三团、五大学学生战时服务团等。

  1939年元旦,成都市开展了义卖献金的活动。师生职工们献出衣物、书籍、钢笔等物,由义卖小组上街销售。同学们冒着寒风,伫立街头,不断向过往行人宣传买物献金、支援前方的意义。

  此外,医科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医药服务活动。医学院学生组成乡村服务团到农村服务,服务团沿成渝公路前往自贡,沿途为农民治病。当时霍乱大流行,医科学生发挥所长,治愈了不少危重病人。

  中国抗日战争新闻稿篇2

  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将人们带回那个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时刻。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庄严的话语,久久回响在九月的中国。

  只有在历史的回望中,才能更加坚定前进的脚步;只有在胜利的纪念中,才会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这场盛大的纪念活动,将如何留在国人的记忆之中?这一次历史与未来的对话,又将给世界留下怎样的精神遗产?

  致敬,为了不能忘却的牺牲

  “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九三胜利日”纪念大会讲话

  “今天,是我96岁生日,曾经的战友,一个都不剩了。”9月3日,在家中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时听到《太行山上》的旋律,抗日老兵尤广才老泪纵横。

  3500万军民伤亡——这是中国为彻底击败侵略者、捍卫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文明成果付出的代价,也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捍卫人类和平正义作出的牺牲。

  当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作为第一个地面方队,浩浩荡荡驶过天安门,动情致敬,人们也回以掌声、挥手及注目礼。

  老兵不死,精神永存!这是包括国民党老兵在内的抗战老兵首次参加天安门受阅。

  “敬礼!真心感谢他们用鲜血换来盛世,带给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一名网友发帖。

  北京军区原司令员王成斌在华表西侧临时观礼台上参加了纪念大会。他1940年就读于日寇统治下的哈尔滨中学,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滔天罪行,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万众抗击侵略者的壮烈情景。正因此,他毅然返乡参加了八路军胶东军区学兵团,抗击日本侵略者,并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司令员。

  这位87岁的“抗战老兵”讲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回想中国苦难的过去和为和平抗争的历史,再看到今天强大自信的中国,中国人民的奋斗与抗争精神值得全世界尊敬。”阿根廷参议院外事局局长萨比诺·纳瓦哈见证胜利日阅兵时这样感慨。

  岁月流逝,血与火的苦难逐渐远去,那场浩劫的亲历者已经越来越少。时隔70年的缅怀与致敬,既是灵魂的洗礼,更是一场精神的重建。

  “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这是激励我们克服艰难险阻,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河南省辉县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这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尤为可贵。

  “这次纪念活动及阅兵式,是对全民族精神的洗礼和教育。”长期研究抗战史的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院长高尚斌说。

  青年要奋起,民族才会有希望。

  作为一个抗战时期驻扎在芷江机场的空军通信兵,年已九旬的湖南籍抗战老兵刘道民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见证人——经历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目睹了雪峰山战役中日本鬼子的溃败,见证了70年前日军在芷江投降的历史时刻,更感受了70年来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持久和平,“希望年轻一代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出力,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宣誓,为了和平之信念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九三”胜利日纪念大会讲话

  70年光阴流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法则愈加彰显。

  94岁的陕西省泾阳县抗战老兵庞金印说:“当年中国贫穷落后、饱受欺凌,敌人比我们强大很多。为什么最终我们胜利了?就因为我们是正义的一方,得道多助。”

  记者采访的很多人都表达了一个共同观点:主席在纪念大会讲话中承诺中国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并宣布裁减军队员额30万,就是告诉世界,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只会促进世界和平与正义力量的增长,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二战成果和重塑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

  “和平就像空气和阳光,拥有时不觉得,失去了才发现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广东《河源日报》副总编辑毕醒世说,他父亲曾经历过日军对延安的轰炸,家族中有3人在轰炸中遇难。“没有谁比我们更懂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上月中旬,在延安凤凰山脚下,毕醒世举办了一场“日本飞机轰炸延安”的史料展。父亲去世后,他历时十余年收集图片和日文资料,真实还原了抗战时期日军对延安城区及周边县市进行轰炸的历史景象。

  当今社会,和平发展蔚为大潮,但战争怪兽犹在暗处窥探。

  墨西哥学院亚非研究中心研究员玛丽塞拉·康奈利从讲话中捕捉到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强烈信号:决不允许70年前肆虐世界的法西斯卷土重来,同时中国人民将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维护和平,关乎中国命运,也将重塑世界格局。

  委内瑞拉资深媒体评论员、委全国新闻奖获得者诺埃米·卡尔本说,中国虽然在70年前的抗日战争中遭受惨重损失并最终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和平,但中国没有走向仇恨和侵略,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上其他国家要以史为鉴,共同维护和平,并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给全世界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中国举行的阅兵式,和俄罗斯5月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一样,是世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尼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辉认为,反对法西斯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中国不仅站在自身,更站在国际社会的角度,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选择了和平多赢,为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描绘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阅兵显示了我们维护和平的决心和力量。”前联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说,此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来参加纪念活动,正是对中国维护和平的肯定。

  墨尔本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卓少杰(Sow Keat Tok)用“惊喜”形容他听到中国裁军30万那一刻的反应。“中国一直承诺不称霸,裁军就是对承诺的一种落实,是对国际质疑的一种有效回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渐强大,但这个东方大国历来爱好和平,信奉“以和为贵”,谋求自身发展而不把其他国家置于血与火之中。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说,中国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这是中华文明传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刚刚退休的尼泊尔政府秘书长鲍德尔表示,中国一贯尊重包括尼泊尔在内的邻国的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而且中国鼓励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特别值得赞赏。

  “九三”胜利日纪念大会在世界舆论场中激起正能量的浪花,把和平的涟漪一波又一波地向全球传递。

  “阅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珍视和平发展的态度,有力驳斥了‘中国威胁论’。”北京大学研究生林楠学的是对外汉语,平时经常接触外国留学生,她希望更多的外国朋友知道,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奋进,为了民族之复兴

  “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九三”胜利日纪念大会讲话

  9月3日,抗联老战士、95岁的周淑玲一早梳洗打扮、穿上军装、把奖章勋章挂满胸前,庄严地坐在沈阳家中见证阅兵盛典。抗日战争中,她家祖孙三代有7人牺牲。

  她说:“今天听了的讲话,我很激动。只有国家强大了,敌人才不敢来欺侮我们,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以什么样的态度认识历史,决定我们将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胜利日大阅兵的很多见证者有一个共同心声: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有尊严。

  一个国家积贫积弱会付出怎样的代价,老兵庞金印有着太深太痛的体会。他曾在国民革命军38军49团炮兵连任炮兵,历经中条山等重大战役。“日军军事装备先进,天上有飞机侦查,把我们的部队布防看得清清楚楚。他们的火炮很厉害,射程很远,而我们的炮弹只能打一两公里。”悬殊的实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抗战史专家苏智良说:“从拼拼凑凑到完全自行研制,15次大型阅兵,见证了我军军事装备取得的长足发展。作为国民,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就有了向前冲的坚实后盾。”

  短短几十年,中国和平崛起。此次纪念大会不仅是抗战精神的展现,更是民族自信的凝聚。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天安门西二观礼台上参加了纪念大会,她父亲也是一位抗战老兵。

  “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70年的变化。”张海迪说,“我父亲常说,他们当年用‘三八大盖’打败日本,你看看今天的中国军队的现代化,看看中国的变化。”

  1840年后,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付出了艰辛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回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时,他在观礼台上看着一辆辆承载着我国工业、农业、国防等各领域彩车,满怀激动,又感到遗憾。“我在硅谷创业做了很多芯片,但都不是中国的,我思考着自己能为中国做些什么。两周后我下定决心回国,当年就在中关村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

  从此次纪念活动中汲取民族精神和力量,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既定目标继续奋勇前进,是人们的普遍共识。

  抗战从爆发“九一八”事件的东北最先起步,现在的鞍钢集团及其多个附属铁矿,曾是日本人掠夺中国钢铁资源的重要基地。回顾这段历史,前来参加纪念大会的全国劳动模范、“当代雷锋”郭明义说:“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现在,我们要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最重要的是继续保持国家的繁荣和强大。”

  郭明义在纪念大会结束当晚就赶回鞍山,4日一早6点多又照常出现在工地上。他说,要将这份激动和热情传递给更多工友,为中华民族复兴投入更多力量。

  “中国梦”的践行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无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成立,还是共同面对恐怖主义、环境问题、地区冲突等全球难题,中国正在重构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魏婕说:“我们为此感到骄傲,这是民族百年复兴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应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新闻稿篇3

  9月18日,9时18分,沈阳全城再次拉响防空警报。从1995年开始,沈阳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以这样的方式警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是国难降临的日子。

  84年前,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第一把战火。

  59年前,新中国成立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开庭审理36名日本战犯,这是最后一次对二战战犯罪行的法律清算。

  同一座城市,经历了民族的屈辱与胜利,见证了敌人从疯狂到灭亡。历史以这样的轮回烛照未来:正义不可战胜,人民不可战胜!

  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陈列的审判现场蜡像(9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钢摄

  苦难的原点,奋争的起点,14年抗战从“九一八”之夜燃起烽火

  沈阳市大东区柳林街,两栋半青砖黑皮瓦、白洋灰砌缝的平房毫不起眼。居住在这儿的人们生活平和而安静,对北大营所承载的历史了解并不多。

  距离北大营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就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当年日本为庆贺胜利建起的战绩碑早被推倒在地,成为供人参观的一件侵略铁证。

  在历史的天空下,站在北大营旧址,烽火往事穿越岁月而来。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  为,随即炮袭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到了夜里十一点钟左右,北大营四面枪声炮声更密,有如稀粥开锅一样。”时任东北军第七旅参谋长的赵镇藩回忆说,士兵们并不知道国民党政府下了可耻的不抵抗命令,一边反击一边相互询问:兄弟部队怎么不来增援?我们的飞机怎么不起飞参战?

  由于不抵抗政策,北大营一夜陷落,几十架飞机一架都没有起飞全部被日军劫掠,东北全境不到四个月就沦陷了。

  国耻如斯,国难降临。“九一八事变”掀开了近代中国最黑暗的一页。但炮声也惊醒了沉睡的中国,“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去”逐渐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反抗从“九一八”之夜就开始了。

  时任北大营驻军620团团长王铁汉在回忆录中写道:敌人向本营房进攻时,我决心还击……毙伤敌人40余名。就在敌人攻击顿挫之际,忍痛撤出。

  沈阳民间收藏家詹洪阁保存着两份珍贵的照片资料:一份是在事变中牺牲的张学良卫队旅连长张占元的照片;一份是事变中被打死的日军士兵新国六三的墓碑照片。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在北大营突围战中,被击毙的日本侵略者至少包括陆军步兵伍长新国六三,以及陆军上等兵增子正男。从新发现的照片看,“九一八”之夜并非没有抵抗。

  在北大营响起的还击枪声,正是中国人民不屈抗战的先声。

  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多少东北儿女,毁家纾难,组成了一支支抗日义勇军,鼎盛时达30多万人,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

  毅然担起东北抗战领导者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关头组织了10余支抗日游击队,进而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成为这片土地上抗战的中坚力量。

  今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阅兵仪式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从电视里看到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接受检阅时,95岁的抗联老战士周淑玲激动地说:“抗联是一个英雄番号!”

  在抗联,被敌人悬赏“一两黄金一两肉”的赵尚志、宁死不屈给儿子写下诀别书的赵一曼……他们为了民族的自由与独立义无反顾。

  “从1936年统一建制起至抗战胜利,东北抗联牺牲军级以上将领33人。”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沦陷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洁说,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战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从白山黑水最先燃起的抗日烽火,席卷中国大地,激发了人民不屈的抗战力量,淬炼出伟大的抗战精神。

  历史的轮回、正义的胜利,中国人民对日本战犯的最后一次审判永载史册

  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八根红色立柱,雕花仿古廊檐,一幢中式小楼古朴庄重。楼前横匾上刻着“中国(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陈列馆”。

  这里距离当年的北大营,只有7公里。

  置身法庭审判席前,仿佛可以看到昔日一个个曾经在中国大地上不可一世的战犯,耷拉着头颅,悔罪不迭。

  1956年6月9日8时30分,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首次开庭,对日本前陆军117师团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等8名主要战犯进行审判。7月1日至20日,对武部六藏(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等28名伪满战犯进行审判。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独立地审判外国侵略者。

  90岁的郭春来是沈阳审判的公诉人之一,如今就住在法庭旧址边上的小区里。

  “扬眉吐气啊,”郭春来一提起1956年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格外精神,“在如山铁证面前,那些日本战犯一个个低头认罪,甚至跪倒在地,祈求法官判处他们死刑。”

  杀害东北抗联著名将领赵尚志的战犯田井久二郎就站在被告席上。

  “(杀害赵尚志将军后)我从三江省省长那里,领到了‘表彰状’,从‘满洲国’领到了‘勋六位景云章’,”田井久二郎在法庭上说,“我真正是个日本鬼子……现在我要重新做一个真正的人,向中国人民诚恳谢罪。”

  侵华日军59师团中将师团长藤田茂曾让部队刺杀俘虏“练胆”,被残杀的中国被俘士兵有100多人。

  他在法庭上忏悔说:“我的罪行是极其严重的,认罪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将牢牢记住被害者们诉自心里的话。……侵略战争,绝对不能允许再度发生,也不能让后一代人再走这一条错误的道路。”

  整个审判过程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原则和程序,重证据、重事实。

  例如,对28名伪满战犯的犯罪事实,法庭就审查了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控诉书642件,证人的书证407件,有关档案、书刊等物证315件,有48人出庭作证。

  郭春来说,对于这些受审战犯,每一项犯罪事实必须有五个方面共同佐证。一是审讯笔录,二是战犯的罪行交待材料,三是经过确认的证人材料,四是档案材料,五是同案犯的检举揭发。

  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就是要让这些受审战犯的罪行板上钉钉,记入历史。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刘长江说,这次审判创造了世界审判法西斯战犯的纪录:每一个日本战犯都认罪服法,甚至跪倒在地请求严惩自己。这是所有审判法庭上绝无仅有的。

  “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第一枪打响在沈阳,最后又是在沈阳接受最后一次审判。”张洁说,“这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如今,在法庭旧址陈列馆里,大屏幕不间断播放着当年审判日本战犯的原始录像。这份珍贵的影像资料与这幢小楼一样,成为永久的历史见证。

  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抗战史料收藏家詹洪阁展示在事变中牺牲的张学良卫队旅连长张占元的照片(9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从胜利回望苦难,从历史镜鉴未来,80多年后我们应从“九一八”中汲取什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古城沈阳的历史际遇,是中国从苦难走向复兴的一面镜子。它向世人昭示,无论侵略者有多么凶残和强大,最终的宿命是接受历史与人民的审判。

  从起点到终点,历史选择了沈阳作为那一段悲壮岁月的见证,历史以这样的方式宣示着“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铁律与真理。

  从胜利回望苦难,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让历史的真相代代铭记,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落后就会挨打。

  历史学者胡绳曾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如何相关?他解释道:“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直至爆发“九一八事变”,中国屡战屡败,割地赔款,委曲求全,直至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后,才重新走上了民族涅槃重生的复兴之路。

  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才能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独立。

  ——一盘散沙内乱不止,必然挨打。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仍然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心“剿共”,令亲者痛、仇者快,民族危机不断加重。

  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抗日救国”的主张,建立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在这面旗帜下,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以血战到底的气概,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史诗。

  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邢安臣说,历史告诉我们,稳定是国家前进的基础,团结是胜利的根本,比武器更重要的是人心凝聚。今天,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所面对的另一种血与火的考验,同样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天下虽安,警钟长鸣。

  修改历史教科书、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和平宪法……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否认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妄图开历史倒车。

  永葆和平不能依赖别人自省,要靠自己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无原则的妥协求和平则和平无。

  “重温‘九一八’,就是要警钟长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沈世顺说,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猜你感兴趣: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心得体会

2.抗日战争励志故事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演讲稿

5.中国抗日战争故事

6.中国抗日战争完全胜利的时间

7.关于中国抗日英雄的故事

296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