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清明节 >

清明节的时候可以出去旅游吗

时间: 志彬1156 分享

  在我们中国,清明节是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都要祭祖,有些人想去旅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清明节去旅游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可以出去旅游吗

  可以,不过孝道为重,先去祭拜祖先吧!

  清明节似乎只是个祭祀的节日,充满了哀伤的气氛。其实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冬至后的108天,仲春与暮春之交。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了祭祖和扫墓,也正是个郊游踏青、享受春日阳光的好机会。

  窝了一个冬天,趁着绿意盎然之时,走到户外,感受红花绿叶、鸟语花香。因此,在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它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祖先,慎终追远,同时更要珍惜年少有用身,不要浪费光阴。

  去哪里旅游好

  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又到了春天江南万物生发的季节,第一站当然逃不开扬州了。

  每年的清明节节前后,扬州都会举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是诗人眼中最美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

  这个老城,在慢悠悠的步调里,在春天的萌动中,焕发出一年最活力四射的时刻。作为都市人,逃离暂时的喧嚣,到这老城老巷里转悠转悠,到瘦西湖边二十四桥畔聆听古意,到富春茶社街旁小吃品尝“皮包水和水包皮”的生活……扬州就是这样的慢,需要你慢下脚步,才能发现它的精雕细琢。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素有“苏北门户”之称。东与泰州市交界,东北与盐城市交界,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

  苏州无锡

  灵山大佛景区:位于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30公顷,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拥有88米神州之最灵山大佛,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游客可登高抱抱佛脚,去除烦恼。

  梵宫:建筑形式突破传统,以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为主,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超大面积的厅堂等,既体现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崇高,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鲜明时代特征相融合。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对中国江苏省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桂林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阳朔地处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内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资百态,如人物、似走兽、若器皿、类飞禽,另具情趣,令人回味无穷,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青,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布,晶莹剔透,如艺术长廊,似天然迷宫。

  江西婺源

  大江西春天最适合的旅游地方就是婺源吧,听说不比任何一处古镇、水乡差。很难想象这么美丽的地方居然不在江南。现在旅行社的清明线路就有婺源,很火爆。

  西藏林芝桃花

  西藏林芝“桃花沟”,三面环山,高处有水源,四周林木葱郁,拥有一片天然野生桃林。每年的三四月,寒意未尽,远方的雪峰白雪皑皑,但是这片巨大的野桃林,桃花已如醉霞绯云般争奇斗艳,给林芝带来了一片壮丽的春天。

  林芝的桃花有三大特点:一是树干雄伟,二是花朵繁茂,三是气势磅礴。从波密(门票)向林芝,再从林芝沿雅鲁藏布转去米林县,是桃花的海洋。

  台湾阿里山

  四月游台湾阿里山,除了能看到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等阿里山五奇外,更能邂逅闻名世界的阿里山樱和阿里山高山茶。每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山樱、吉野樱与重瓣樱等将整座山装点成美丽缤纷的花海,漫步在古木参天的林荫道上,可静静地聆听鸟儿优雅地歌唱。

  与此同时,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也正是高山茶的春茶采摘期,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常常能看见背着茶篓的采茶工,每个人仿佛练就一身好武功,在极为陡峭的山壁上也能如履平地地来回穿梭着,而他们的手上功夫更是了得,总能准确而快速地摘取叶间幼梗部位的一心二叶,将所有的精华收归囊中,制成好茶。

  传统风俗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猜你感兴趣:

1.中国传统节日谚语俗语歇后语

2.中国历史文化

3.清明节传统习俗

4.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

5.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绘画

39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