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清明节 > 有关于清明的故事

有关于清明的故事

时间: 华华1202 分享

有关于清明的故事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这些经典故事,我觉得你应该了解一下。

  【经典】关于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寒食节,感恩节

  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

  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

  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

  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

  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

  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

  "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

  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

  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

  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火饶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

  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

  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

  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清明节到了,长辈们有责任将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我们村杨氏居多,王氏次之,而我们隆氏只十几户人家而已。小时候,每逢清明节,一起的玩伴都是跟着大部队,又是敲锣又是打鼓的去给祖先扫墓。而我的队伍只有八人,我爸,我哥,我二叔,我二叔家的两个女儿,我三叔和我三叔的儿子。有时,我们的队伍也会超过十人。我记得有一次,那是我读初一的时候,我们的队伍竟然超过了二十人,所有人都聚在我大伯家里吃饭。

  那会,我对清明节和上山给祖先扫墓并没有多大的概念,有时都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要在这天上山给祖先扫墓,清明节为什么又叫清明节呢?后来,在我读初三的时候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跟我讲了有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小时候,我很崇拜我的爷爷,因为他会讲普通话,虽然有时还会带点东北的口音。

  听完爷爷讲的故事,我发现我的眼睛红了。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爷爷讲故事的水平真的很一般,断断续续,有时还会扯到他当兵的时候的故事,可我就是哭了。我承认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看周遇吉故事会哭的一塌糊涂;看还珠格格的时候每当看到小燕子和紫薇被容嬷嬷用针扎的时候就会把头转到别处;家里杀鸡鸭的时候妈妈叫我帮忙抓脚我就会躲起来,任凭她怎么喊就是不应声。可这些都不是我会流泪的理由,因为我的泪中带着悔意,对以前上山扫墓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态度感到羞愧和后悔。

  眨眼,十多年过去了,爷爷也已经离开我们有三年多了。那时,爷爷跟我讲的故事我想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同时希望你们也能将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孩子、后辈听听。

  清明节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402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