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24节气 > 秋分 > 关于秋分节气的介绍

关于秋分节气的介绍

时间: 华华1202 分享

关于秋分节气的介绍

  秋分是象征季节变化的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180度,太阳光几乎直射赤道,这就是“秋分”到了。秋分后,气温下降速度加快,农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哦!

  秋分 节气介绍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故秋分也称降分。

  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气血】秋分艾灸介绍,最养生的方法要牢记

  艾灸一直是一种很适合人们养生的东西,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身体健康,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副作用,想要养生,那么用艾灸就绝对不会错。在秋分时,如果你想用艾灸养生,应该怎么做呢?这些最养生的方法要牢记,一起来看看吧。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九灸、三伏灸的补充。

  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日下降,寒凉渐重,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许多阴寒症有了抬头趋势,比如咳嗽、胃痛、腹泻、四肢怕冷等寒症,同时也是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高发期。而此时使用“秋分灸”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秋分灸治疗选取肺俞、脾俞、肾俞、关元俞等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以调治相关脏腑和有关组织器官的病证,对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疾病尤为显效。如果居家秋分灸,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以及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要有间隔,这样疗效比较好。

  1、灸足三里

  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等,灸法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兼温肾阳、助肺气。先点燃两根艾条,在两侧足三里灸,保持与皮肤的距离不超过2厘米,但又不会烫,如此持续3至5分钟。每天灸1次,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秋冬脾胃虚寒性疾病的发作。

  2、灸膻中

  适合于肺虚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操作时,选取胸口的膻中、脖子后面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用艾条先灸膻中,后灸大椎,方法同上。此法在睡前进行比较好,时间可稍长,灸上10至15分钟后,能暖和身体、帮助睡眠、预防秋冬呼吸道疾病的发作。

  3、灸涌泉

  适合于肾内积寒证者,包括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冻疮等。均是由于肾阳亏虚、寒湿内侵,致使筋骨、肌肉受累,一般灸两脚底涌泉穴。晚上热水洗完脚后,擦干,点燃艾条,悬在两脚心前1/3处涌泉穴,来回移动艾条,使脚心有热感但不觉得烫。每只脚灸3至4分钟。


秋分相关文章:

1.秋分谚语大全

2.秋分节气

3.秋分竖蛋习俗是什么

4.秋分打一成语是什么

5.二十四节气谚语:关于秋分谚语是什么

404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