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冬至>

冬至节气的由来简介

时间: 艺洁4659 分享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下面给大家分享冬至节气的由来简介最新,欢迎阅读!

冬至节气的由来简介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陈志岁《载敬堂集》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又谓,冬至, 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预示否极泰来。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以冬至为界点,古代节气开始新的轮回,《淮南子》记载:“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冬至后数九歌谣的意思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春秋时代,聪明的先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冬至这天吃狗肉,这个习俗相传是从汉代开始的,据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冬至吃狗肉习俗,发展到现代人们这天不但吃狗肉,还吃羊肉等各种滋补食品,以强壮身体。

我想起了成语“数九寒天”。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这个习俗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资料佐证,不过有资料表明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据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北方的数九歌,以北京版的通俗民谣为典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雁来,九九加一九,梨牛遍地走。

而南方的数九歌,典型的是: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_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但吃水饺最为常见。北方说到冬至首先想到的就是饺子了吧,冬至吃饺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想想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也是极好的。

每至冬至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的。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冬至吃饺子饺子可以是猪肉或牛肉、羊肉配上韭菜或茴香、大葱、西葫等作馅。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德高尚的“医圣”张仲景。当然,在北方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冬日进补的养生食俗。

15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