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冬至>

为什么说冬至那么重要_冬至的意义

时间: 金梅0 分享

为什么说冬至那么重要?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为什么说冬至那么重要_冬至的意义,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冬至那么重要

因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中,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故称“冬至一阳生”。

古人还曾把冬至定为一年的开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冬至已经是年了。

因为冬至是“数九”的开始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也就是说,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这个,就是“年”所不具备的了。

数九寒天,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因为冬至是元始天尊诞辰

相传,冬至是元始天尊的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类似于民间传说的盘古,是传说中的创世之祖。

因为冬至曾经就是一年的开始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在历史上的周代,冬至就是新年元旦,是个非常重要和热闹的节日。

冬至的意义

冬至代表寓意:寒冷将至。冬至象征着团圆。

冬至寓意是寒冷将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甜食的习俗。

冬至象征着团圆:冬至在古时候被认为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甚至将其称之为小年,每年过冬至的时候,我们都要做好许多准备,民间甚至有诸多的庆祝活动。所以冬至往往象征着团圆。除此之外,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是-个重要的节气,当它到来的时候就说明以后日子里外界的白昼会越来越漫长, 黑夜会越来越短暂, 气温也会逐渐下降,渐渐进入严冬的时候。

冬至传统习俗

“冬至大如年”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节,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著作上鲜有记载。

据现存著作记述,周人(陕西一带)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为岁首。周人的冬十一月一日岁首与现行“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日期在同阴历十一月,因此有说从周时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动。

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大如年。”(《清嘉录》)。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

“画九”

所谓的画九,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酿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吃烧腊与姜饭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烧腊,冬至这天,晒制好的烧腊就成为两广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岁。冬至日,吴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饭”的习俗。

吃番薯汤果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马扎尔人的卡拉琼日

卡拉琼日这个节日在哈萨克斯坦被称之为纳尔图甘日(Нарту?ан),在中国被称之为冬至日。卡拉琼日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欧亚文化习俗之一。这天白昼时间最短,日影时间最长,卡拉琼日过后白昼开始变长,日影缩短,这一段时期将一直持续至3月的纳乌鲁兹节。因此在这天,古代的突厥人会聚集在一起,点燃巨大的篝火,庆祝漫漫寒夜的结束。点燃篝火的另一个文化象征含义,在于通过火焰的温暖,战胜寒冷的长夜。 [8] 时至今日,马扎尔人仍然延续着庆祝这一节日的传统。根据古老的突厥语言,他们将这个节日称之为“卡拉琼”。根据节日传统,匈牙利各地都会点燃巨大的篝火,举办盛大的晚会。

喝羊肉汤

每年的冬至日,连接四川成都到简阳的成简快速通道迎来了一年中较热闹的时候,人们驱车涌入位于龙泉山脉东侧的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161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