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夏至>

夏至的由来及养生方法

时间: 宇杏0 分享

6月21日,夏至到来,当天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即是说这一天,太阳常伴左右,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约十四小时左右,且越往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的由来及养生方法,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时的人群养生

1.男士:

防治夏热伤阳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持续的高温使人体的气血运行越发旺盛,引进会岁汗液的排泄而有所损耗。同时,夏季阳气聚集体表,也很容易损耗,所以,应该在养护阴津的同时,也把阳气护好。

夏季阳气的损耗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第一为暑热。阳气的旺盛很容易伤及阴气,而阴津液会同时随汗液的排出而有所损耗,只是阴不敛阳;第二是湿气重。湿气十分容易损伤阳气,从而伤及脾胃;第三是起居上不谨慎。如果在露天的环境中过夜,风寒之气便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使人体中的阳气受到损伤;第四为饮食不当。因为气候炎热,人们多喜欢喝一些冷饮,而贪食冷饮的结果是会使阳气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疾病。

正如《遵生八笺》中记载的那样,“须于止阳,以消暑气”,夏季对阳气的维护有利于消除暑气,同时可以增强抵抗力,同时还能避免由于冬季阳气不足而复发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夏至养阳,切忌过分贪凉,少吹空调。可以吃一些时令水果消暑,如西瓜、甜瓜等。

2.女士:

(1)关注出汗,谨防“伤心”

夏至时节,由于天气越来越热,人体适当的出汗也就再正常不过。但并非所有的出汗都是正常的,如多汗、自汗、盗汗、黄汗、血汗等,都是某些疾病的外化特征。

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津液被阳气蒸发随汗腺排出体表的。津液与血液都是由水谷精气所化,所以有“血汗同源”的说法。而由于心脏主血,故此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

汗液分泌过多会消耗精气,伤及心血。而心气的虚损,就是导致自汗的直接原因。如果心气过旺,可能会出现大汗淋漓。夏季在五行之中属火,火又与阳气相关,烈日炎炎的夏日阳气十分旺盛,容易干扰心神,并引发心脏疾病。

夏至时节天气炎热,此时一定要注意出汗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异常之处,要及时就医,适当减少活动的频率,避免在高温下工作,饮食上注意选择一些安心养神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等,以安度夏日。此外,出汗过多者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并用温水洗澡,切勿用凉水冲洗。大量出汗后不要直接进入空调房间,而应当先用毛巾擦干。

(2)夏至来临,当心情绪“中毒”

夏至过后,我国便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即盛夏。所以防范中暑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暑,不仅要在身体上加以防范,在心理方面也同时要加以关注。

由于温度的骤然攀升,人体下丘脑的情绪条件中枢会受到气温影响而使人体产生焦躁的反应。有些人可能并没有处在非常热的环境中,但是受到窗外强烈光线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烦躁的情绪。另外,情绪还可能与汗液排泄的增加、睡眠和饮食不充足等因素相关,这些活动都可能影响人体的电解质代谢和大脑的神经功能,从而进一步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动。所以盛夏要谨防情绪上的“中暑”。

如果你身边的人变得爱发脾气、萎靡不振、做事效率低、情绪低落、头脑迷糊、丢三落四、行为异常或者固执地重复洗澡、洗脸、洗手等,那他/她很可能出现情绪“中暑”了。

3.老人:

睡凉席,当心惹上皮肤病

许多老年人喜欢睡在凉席上来度过炎炎夏日,但有些人睡了凉席后,皮肤上会出现许多小红疙瘩,而且十分痒,这是由螨虫的叮咬所致的螨虫皮炎症的典型症状。

酷暑时节,人体会排出许多汗液,而皮屑、灰尘等很容易混合在汗液中滴落在凉席的缝隙间,为螨虫创造了繁殖的温床。所以夏季一定要定期清洗凉席,要先用热水反复的进行擦洗,然后再放在阳光下暴晒几个小时。这样才能把肉眼看不见的螨虫和虫卵消灭干净。夏天用完凉席之后,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清洗后保存,再放些防蛀、防霉用品来防止螨虫的出现。如果发现螨虫已经在凉席中安家了,可以把樟脑丸敲碎,均匀的洒在席面上,卷起凉席,一小时后把樟脑丸的碎末清理干净,再用清水进行擦洗,最后放在阳光下暴晒。

在选择凉席时,如果对草、芦类的凉席过敏,可以选用竹子或者藤蔓编制的凉席。过敏的症状大多是出现豆粒大小、淡红色的疙瘩,奇痒无比,这种过敏属于接触性皮肤病的一种。

夏至养生的方法

1、起居调摄

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的盛衰变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睡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9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2、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夏季高温高湿,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心血管病人应做到适量饮水,不过分贪凉和多吃冷饮,勤洗澡清洁皮肤,保持脉络舒通、心律正常和体温平衡,严防心血管病发生。

3、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

夏至也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一般在冬季发作频繁,而到了夏天则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作,显然阳热的气候起了医疗作用。那些因寒冷而发的疾病,在夏天针对自己的疾病采用吃中药、食疗或气功疗法均会受到很好的疗效。

4、饮食调养

夏时心火当令,中医有“夏不食心”的说法,即是说夏天不能对心脏补益太过,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心火。夏季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平衡阴阳。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夏至养生重点清热,因此平时应该多吃西红柿、苦瓜、南瓜等清热的食物。


夏至的由来及养生方法相关文章

夏至节气的由来及养生

夏至的养生方法

夏至养生方法有哪些

夏至节气的来历

夏至养生的方法有什么

夏至养生静心的方法

夏至如何养生

夏至养生方法分享

夏至怎么养生

夏至的由来及养生方法

6月21日,夏至到来,当天因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即是说这一天,太阳常伴左右,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约十四小时左右,且越往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的由来及养生方法,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夏至的简介及习俗
    夏至的简介及习俗

    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

  • 夏至防暑方法及传统习俗
    夏至防暑方法及传统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 夏至的习俗及养生方法
    夏至的习俗及养生方法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

  • 夏至的养生及美食
    夏至的养生及美食

    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就要到了,这时高温模式也开启,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

1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