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记忆力 > 记忆原理 >

脑海中知识是如何消失的

时间: admin1 分享

  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这里所说的经历过的事物,指被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事物,或体验过的情感,以及从事过的行为和动作,这里所说的经验是指记忆中所保留的映象。

  脑海中知识是如何消失的

  记忆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与感知不同,感知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从生物化学方面看,记忆的基本生理机制是:客观事物以一定的关系作用于分析器时,在大脑皮质上就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这些暂时神经联系在刺激物作用终止以后以某种痕迹的方式保留在头脑中,它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活跃起来。

  贮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为什么会遗忘?这是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遗忘会使我们失去许多有用的技能和有价值的知识。例如,有人经过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人们在中学和大学课程中所“学到的”概念。有60%在2年之内就被遗忘。当然,事物总有两面性,遗忘也是这样。假如我们接受的信息一点也不遗忘的话,那么,我们的头脑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琐碎小事所充斥,难以提取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尽管心理学家们提出了种种遗忘理论,但每一种遗忘理论都既有赞同者也有批评者。看来,每一种遗忘理论在解释某一种现象时是有道理的,但用来说明另一种现象时就发生了困难。所以,对遗忘现象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为了使读者对此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为某种理论所局限,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遗忘理论。

  1.消退理论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据认为,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理论称之为“渐退理论”,即认为,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事实上,这种理论在30年代初就开始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怀疑。因为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保持信息期间(即在学习之后、测验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参与各种活动,会对记忆有一定影响。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醒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比睡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更多些。显然,只把时间的推移或不定期使用信息作为遗忘的真正原因是不充分的。这种所谓的“睡眠效应”成了下面要介绍的遗忘干扰理论的依据。

  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又开始重新评价消退理论,认为对遗忘的讨论,最终仍须回到消退理论或渐退理论上来,因为遗忘干扰理论或其他遗忘理论,都没有解决因时间推移而产生遗忘的问题。例如,实验结果表明,即便在没有前摄干扰或倒摄干扰的情况下,遗忘也还是在发生的。

  2.干扰理论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詹金斯与达伦巴克对倒摄干扰的经典性研究,被心理学界人士认为是极有说服力的。他俩发现,在入睡前学习的内容,比上午学习的内容遗忘得要慢些。这是由于白天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倒摄干扰比临睡前要多些。有人据此推断,一个人在一生中第二个25年记忆开始减退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是干扰所致。

  安德伍德的经典研究则说明了前摄干扰在遗忘中的重要性。他给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被试提供一系列要他们记住的单词。在给第一组被试看这些单词之前,先让他们学习另一组单词,第二组被试则只学习一组单词,一天以后检查被试的遗忘情况。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只记住要求他们记忆的那一组单词的25%,而第二组被试能记住70%.安德伍德认为,第一组被试成绩之所以差,是由于前摄干扰所致。

  3.动机遗忘理论

  动机遗忘理论与前两种遗忘理论相比,在解释遗忘的原因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消退遗忘理论认为,信息的遗忘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某些模糊;干扰遗忘理论则强调新、旧信息都有可能干扰我们回忆某些内容这样的事实。但是,这两种遗忘理论都没有涉及个体的需要、要求、希望等动机因素。换句话说,它们都没有考虑到人们记忆某种信息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动机驱使的,那些会引起消极情绪的信息很可能被遗忘。

  这种理论认为,有些信息可能对我们自已很重要,所以被记住了:而有些信息可能会引起我们的痛苦或不快,因而不大可能被记住。例如,有人对持截然相反观点的两组学生在辩论时的论点作了记录,事后测验这两组学生。结果发现,每一组学生记住赞同自己意见的论点,远比反对自己意见的论点要多得多。日常生活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或态度,会影响是否记住他人的讲话内容。例如,我们对一些可信度不高的人的讲话内容很容易遗忘。

  尽管人们意识到,动机因素在决定人们将记住些什么,遗忘些什么时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这方面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有更充分的实验证据。动机遗忘所依据的,是弗洛伊德的学说。

  弗洛伊德提出的动机遗忘理论,主要是根据他对精神病人的观察结果得出的,他称之为压抑理论。这种理论目前在临床心理学方面仍在广泛使用。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之所以往往趋于遗忘那些特别令人不快的事情,是由于这些记忆内容沉入到下意识中去了,或者说,被压抑住了。压抑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通过阻止不愉快的记忆内容进入意识,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体验。但是,尽管人们没有意识到下意识中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它们仍然会继续影响人们的某些情感,从而影响学习,如果被压抑的事情太多,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弗洛伊德认为,通过催眠或其他方法,可以揭示出这些被压抑的记忆,从而帮助患者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些事情。

  一个人的动机无疑会对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还是根据对有心理障碍者的观察,至于动机在遗忘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线索-依存遗忘理论

  线索-依存遗忘理论认为,应根据提取失败,而不是根据记忆中失去信息、干扰或抑制等来解释遗忘。换句话说,一个人回想不出某种信息,仅仅是由于他不能发现从记忆中回想该信息的方式,是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

  图尔文认为,记忆是来自两方面的信息的产物:第一,作为对某一事件的初步知觉的结果,在个体记忆贮存中留下的记忆痕迹;第二,个体在回忆时认知环境中出现的提取信息的线索。因此,该信息可能是在记忆贮存中,因为缺少有关提取线索的信息而提取不到。人们通常把它看作是遗忘了。

  可见,提取线索在回忆中所起的作用,犹如阅读书籍时的灯光照明所起的作用一样。当灯关掉时,阅读就不可能进行。同样,当缺少适当的提取线索时,回忆某信息也就不可能了。有些心理学家对图尔文的阐述作了进一步补充,他们认为,不能提取信息,也可能是由于提取线索过多的缘故。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面临太多的刺激,反而感到束手无策,因而无法有效地提取信息。

  综上所述,信息被遗忘,可能是由于不用而消退,由于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扰,由于某种动机方面的原因或由于没有适当的提取线索所致。

  人的记忆是怎样消失的

  旧的记忆可能由于新的脑细胞的产生而被清除

  根据日本研究人员一项对于臼齿类动物的研究显示,新生成的脑细胞可能破坏在海马体(hippocampus)中存在的细胞之间的联结,其中的一部分关乎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这表明,清除旧时的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新的东西。

  多伦多儿童医院的神经系统科学家鲍·弗兰科兰(Paul Frankland)表示,其他研究人员认为“神经形成”--也就是新的神经元的诞生,可以破坏现有存在的记忆。

  科学家们现在已知的是:记忆首先在海马体中形成,稍后被转移到大脑别的部位以实现长期储存。在某段时期内,记忆会同时存在于海马体和大脑的其他部位。但是现在科学家还不清楚在经过数月甚至数年之后,记忆是怎样从海马体中被一点一点清除的。

  研究人员对“神经形成”在大脑学习和记忆中所扮演的角色展开讨论。海马体是科学家们现在已知的在成人大脑里仅有的形成新神经元的两个部位之一,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新的神经元可以使得记忆环路更加牢固,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新的记忆的形成非常必要。

  但是最新的研究结果却显示新的神经元会削弱甚至破坏海马体中旧的记忆之间的联系。

  日本富山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井口熏(Kaoru Inokuchi)与同事合作利用放射性物质和某些基因工具,在老鼠体内锁定了“神经形成”。一开始,当这些老鼠被放在特殊的笼子里时,它们会对轻微的电击产生恐惧感。拥有正常的“神经形成”的对照动物最终可以绕过海马体直接从原来的长久记忆中恢复恐惧的记忆,但是“神经形成”被锁定的动物仍然指望海马体可以唤醒它们对于恐惧的记忆。

  之后如果继续在运动周期内进行该项试验,随着“神经形成”的增加,清除旧的记忆的速度也会加快。

  井口熏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的神经元对于更新大脑中的信息是没有必要的。

  他说:“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否认“神经形成”在记忆获取过程中的重要性。海马体的“神经形成”可能同时具有清除旧记忆和接受新记忆的功能。”

  本质上,新的神经元通过阻止海马体增添旧的记忆以帮助新的记忆的形成。

  弗兰科兰表示:“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神经形成”和记忆研究领域就如同法令一般。它代表了一项全新的理论体系,其他研究者将要花若干年时间研究才能反驳这一理论。”

  大脑是如何记忆的

  大脑是如何产生记忆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科学家们研究了1个多世纪,到现在为止也是略知一二。而对于大脑如何产生意识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更是毫无头绪。现在就单独探讨记忆是如何实现的?

  大脑能记忆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元,人的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长有成千上万个触手,各个神经元的触手相互通连,形成一种神经元回路,就类似与电脑内存条里的电子回路,只不过比它复杂的多。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任何信息传到大脑后都形成电信号(跟现实生活中的电流不同,大脑中的电信号是带负电的纳离子的间歇流动,大脑中充满着纳离子,科学家还研究发现河豚毒素的作用原理就是它能阻塞这种纳离子的流动,因而具有剧毒),然后在神经元不同的网络中通行而形成记忆。

  能形成记忆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具有可塑性(就好像我们用手指压一下橡皮泥,它上面就会留下一个痕迹)这是人脑与电脑的本质区别,电脑没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科学家已经证实它的真实存在,不是推测。理论上来讲:一个死去的人,如果保持大脑的物理状态不发生变化,任何长时间之后,通过对大脑施加电流,通过还原技术,完全可以复原这个人活着时候的图画,也就是知道他的人生经历!

  为什么有得记忆是长久的,有的记忆是短暂的?比如:我记得今天早晨的早餐,但2个月之前某天的早餐我不记得,但是年前的工作年会那天的早餐我却记得。这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分两种,一种是过N小时后回复原始状态的可塑性,一种是固化的可塑性(固化是因为大脑中可以合成一种氨基酸,它能固化神经元网络)。这种固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就是在人印象深刻的时候。大脑中的电信号,每秒钟的传输速度为100m,对于印象深刻的信息,大脑会反复不断的在同一神经元回路中传输,而这种传输有一种特性,传输的次数越多,传输起来越容易,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激发神经元细胞核中的部分基因片断,这部分基因指导合成上面所讲的固化神经网络的氨基酸。这就形成了固化的可塑性,因此形成了长久记忆。

  是不是说长久记忆形成之后就不会忘记?不是这样的。因为大脑中还有一种氨基酸,专门慢慢的破坏这种可塑性,它的目的就是使神经元网络恢复原始状态,所以人脑不会因为记忆太多而容纳不下,重要的、印象深刻的,固化的可塑性最难被恢复。

  电脑能形成记忆是利用了数字信号 1 、 0 ,而大脑能储存记忆是利用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相结合,带负电的钠离子的间歇性流动可以称之为数字信号,因为这种信号只要产生就不会消失或减弱;而各个神经元连接处是有一定间隙的(大约十万分之一毫米)这里的信号传输属于模拟信号,会根据情况不同,传输情况也不同。大脑就是利用这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无限组合产生了千差万别的记忆。

  遐想:记忆是否可以凭空制造?

  可以!只不过它会非常之困难。怎样凭空制造记忆?打个简单的比方,大家知道在电脑中任何信息,包括一张图片,都是用 1 和 0 来存储的,那么反过来,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编写一个 1 和 0 数字组合,也能凭空在电脑中产生一张从来没有过的图片。而人脑除了有数字信号外还有模拟信号,要找到它的表达规则,将会复杂到难以想象,但是只要找到这种规则,我们就可以依据这种规则,在大脑中制造出一片神经元网络回路,从而人可以记忆到一些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场景。记忆的凭空制造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难度根本无法现象。不过记忆的复制要容易的多,我们只要知道哪部分神经元回路表达的什么记忆,我们让这种回路在另外一个大脑中重现出来,那么这个大脑将会有与之相同的记忆。

  大脑是人世间最复杂的东西,科学家们都承认这个事实。历史上,包括现在仍有很多科学家都相信 大脑根本无法研究大脑 。我们不去争论这个话题,但是有一点大家的共识:就是因为事物的复杂和深不可测,才不断的激发人类的好奇心,使求知、探索永不停息。也许人类的大脑就是因为这种不断的探索也在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超越!

  古希腊快速记忆秀

  其实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时代就可见有关记忆的文献,记录着关于当时的人不需要用纸笔做记录,就可以侃侃而谈或者演讲或者辩论。目前中外有关 快速记忆 最早记载的 男主角 是古希腊诗人西孟尼提斯(Simonides),他因为唱作俱佳常被邀请到希腊各城邦演讲。

  有一次西孟尼提斯应邀到一场宴会演讲,说到一半突然有人找,他只好离席出去瞧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在西孟尼提斯出去不久之后,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宴会场所的屋顶,里面的宾客不但全都被压死,而且面目全非认不出身份。当然,当时还没有发达的辨识医学,不能用牙齿、毛发、DNA等确认死者的身份,让死者可以入土为安,还真叫死者的亲属们发愁。

  幸好大难不死的西孟尼提斯的记忆表现解决了这个难题,原来为了演讲时和听众产生良好的互动,他用了特别的定位记忆法(location system)来记住宾客的名字和其所坐的位置,解决了死者亲友的难题,展现了快速记忆的惊人能力。

  记忆的真相

  传统认为,记忆力等于是头脑存取资料的过程,对学习、思考,以及记忆而言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实,我更愿意将记忆力看成是建构记忆的行为,而不是如何将资料 想 或是 找 出来的线索。很多人常常谈到自己记忆不好,就好像心脏不好或是膝盖不好一样,可以吃药或是做康复等就可以改善记忆的 症状 。大家要知道记忆并不是人体的器官,而是抽象的过程,如何强化这个过程正是我们追求的。

  记忆状态

  一旦记忆被创造出来就得储存,虽然我们对头脑具体记忆区的了解还是少得可怜。抽象的记忆状态(memory stage)可以分成三种:感官记忆(sensory stor-age)、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感官记忆

  说明

  我们知道人有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过这些感官所产生的印象或记忆是最初的记忆存盘,需要通过短期或长期记忆的存盘处理才会被记住,否则稍纵即逝很快就忘了。

  短期记忆

  说明

  短期记忆一次能记忆资料的数量有限,除非不断重复,否则几分钟后会被其他资料取代而忘记。所以资料如果能不断重复,短期记忆就能持续。短期记忆并非万能,一般而言能记住7项左右的事物。刚刚各位做了头脑体操,如果能顺利复述超过8个以上,代表短期记忆的能力不错。若是记不了几行也先别丧气,好的记忆策略及方法可以改善短期记忆的表现。例如记忆长串数字如电话号码时,采用分段记忆比较容易记住。

  短期记忆有点类似暂存记忆(working memory),如果所需处理的资料够重要的话就得转化成长期记忆。

  举例

  餐厅领班小陈一般不需写点菜单,就能记住客人点的菜。今天靠窗的客人点了两杯不加冰的橙汁、一份意大利面、一份五分熟的牛排,外加一杯拿铁咖啡,这表示他的短期记忆不错(还记得短期记忆能记住多少资料吗?)。就在走回厨房下单时,手机忽然响了,接听之下才知道是恭喜他通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优等考试,他兴冲冲地挂了电话,却忘了客人点的是什么咖啡。

  各位有没有见过马戏团或杂耍团里,两手同时抛接五六个彩球的小丑?只见小丑先抛一个彩球在空中、再加一个球、再加一个球,直到五六个彩球依序在空中翻滚,只见小丑不慌不忙地一接一抛,不时还扮扮鬼脸赢得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这几个一起一落的彩球就像我们短期记忆的资料,技术好经验丰富的人可以像小丑般游刃有余地操作、运用,不过因为接抛空当的时间限制,技术再好的小丑也没办法同时抛太多彩球,就像短期记忆资料的限制一样。而且如果有外力干扰(例如小陈的手机来电),难保小丑的彩球不会落地,领班小陈难免也会忘了客人点了什么咖啡。正因为短期记忆有其特殊性及针对性,如果重要或需要久记的资料,自然得再次处理成为长期记忆,否则就会被 选择性遗忘 ,就像领班小陈不需要记得昨天客人点了什么饮料或是菜色。

  长期记忆

  说明

  大多数的人提到 记忆 时,指的多半是所谓的长期记忆。不过,专家多认为信息必须经过感官记忆、短期记忆,才能转化成长期记忆。有些专家认为长期记忆的资料本身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遗忘,问题只出在如何找出、取出(retrieve)记忆的手段是否有用而已,就好像知道某件衣服一定在家里(长期记忆),只是找不到而已。不过也有专家强调长期记忆只是记忆储存的模式,不是具体的事物(例如刚才那件一时找不到的衣服),并不见得是永远保留的。

  举例

  各位既然对计算机不陌生,让我们再举计算机来说明。当我们在处理Word的环境下,按一下新文件的图标,屏幕就会出现一页空白页面让我们处理及操作,这时就像短期记忆的作用,等我们在计算机上工作一阵子,跳出精灵提醒得存盘时,于是我们取了文件名并选择储存的方式,不论是存在软盘、光盘,还是硬盘上,都好像是头脑的数据处理转为长期记忆了。当然人脑储存记忆的功能及过程更加复杂精妙,储存记忆的方式及地方大多还是待解之谜,不是计算机可以比得上的,只可惜没有像微软设计出的精灵,可以像仙女那样随时蹦出来搭救落难的书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我希望各位读者可以了解记忆进而战胜记忆,锻炼强度高的记忆系统,提升学习及工作效率。加油!

猜你喜欢:

1.高中生千字散文

2.关于记忆的作文700字

3.初三学生文综学习方法

4.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自荐

5.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范文3篇

6.有时我也想放弃 初三作文

1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