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历史 >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题型

时间: 德豪0 分享

图像史科在高考历史题型中的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它有着不同于文字史料的生动活泼的优势,有着不同于文字书写的轻松愉悦的感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题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题型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道题2分,共48分)。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统治的成功 D.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2.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参知政事

3.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4.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5.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6.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7.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8.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9.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逐步消失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10.《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11.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是国人文明程度不一的表现

12.“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的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

A.成为国共首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到来

C.表明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教训 D.激发了根据地民众投身土地革命

13.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 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 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4.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扭转了抗战的战略态势B.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粉碎了日军的计划 D.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15.1960 年11 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

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

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 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

16.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B.美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17.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8.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19. 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A. 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 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20.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他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以确保自己的权利。这表明

A. 当时德意志统一尚未真正完成 B. 德国国家结构形式具有联邦制特征

C. 德意志邦联制下地方权力过大 D. 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德国

21. 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中提到:“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C.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22.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23. 1990 年11 月21 日,有34 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 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 “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 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 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24.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体现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自我意识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电气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商周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

两汉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不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丈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

隋唐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

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士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

明清“ 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8.(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巴黎公社使欧洲的人们对社会革命感到恐惧,建立在传统的社会共存基础之上的整个社会关系,有可能在革命力量的冲击下毁于一旦。当时,社会问题表现出了它的严重性,社会冲突可以使一致的民族四分五裂,使政治和经济制度陷于混乱。

材料二 广泛的民间结社可以是政党、工会、合作社和各类联盟。的确,在1871年之后,欧洲各国政府越来越难以否认公民们有权建立或参加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团。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

(l)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材料二反映出19世纪后期的欧洲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4分)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题型答案

1-5 ABDBB 6-10 DCBCD 11-15 CBBDA 16-20 CACBB 21-24 CDAC

25.(16分)

(1)中国银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扩大;巨额贸易顺差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4分)

英国金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商套换中国黄金获利;政府机构推动与立法保障。(4分)

(2)共同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3分)

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推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5分)

26(12分)

评分说明:每个发展阶段6分,提取信息2分,简要分析4分。

示例一:商周时期

信息: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强调家庭成员尊卑有序。(2分)

简析:商周实行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财产;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

表里,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4分)

示例二:两汉时期

信息:重视孝道,财产继承嫡庶同权;“家学”兴起。(2分)

简析:察举制注重孝廉;推恩令的影响;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任答2点4分)

示例三:宋元时期

信息:重视三纲五常;南方大家庭的规模超过北方。(2分)

简析:理学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分)

27.(12分)

示例1: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3分)

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9分)

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3分)

理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9分)

28.(12分)

(1)问题:传统的社会关系遭受冲击;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陷入混乱。(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巴黎公社的人影响。(4分)

(2)现象:民间结社的合法化。(2分)

影响:调解了社会矛盾;完善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促进了西方的现代化进程。(2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2017高考历史题全国卷

3.2017高考英语全国卷题型

4.2017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5.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