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辅导>高考试卷>

2017湖北语文高考试卷

时间: 德豪21 分享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 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

  2017湖北语文高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刺绣

  ①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两件绣品。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汉代绣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内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大批种类繁多而完整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从这些绣品看,汉绣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镜纹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刺绣新采用的底本质材,则为当时流行的织品,如织成“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之丝绸锦绢。其技法以锁绣为主,将图案填满,构图紧密,针法整齐,线条极为流畅。

  ②东晋到北朝的丝织物,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鲁番等地,所见残片绣品无论图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传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绣,与唐代宗教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藏有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时对佛教隆盛的信仰有直接关联。此时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以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刺绣所用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唐代绘画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鸟也渐兴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也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使用微细平绣之绣法,以各种色线和针法之运用,替代颜料描写之绘画形成一门特殊的艺术,也是唐绣独特的风格。至于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之立体感,更可视为唐代刺绣的一项创新。

  ③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为使绣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

  ④元代绣品传世极少,台湾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观之,仍承继宋代遗风。元人用绒稍粗,落针不密,不如宋绣之精工。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除各种针法外,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⑤明代刺绣始于嘉靖年间上海顾氏露香园,以绣传家,名媛辈出,世称顾绣。顾绣深通六法,远袭唐宋用头发刺绣之真传。顾绣针法,继承了宋代最完备的绣法,并加以变化而运用,可谓集针法之大成。用线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⑥清代刺绣除了御用的宫廷刺绣,在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鲁绣、粤绣、湘绣等、京绣、苏绣、蜀绣等,各具地方特色。苏、蜀、粤、湘四种地方绣,后又称为“四大名绣”,其中苏绣最负盛名。苏绣全盛时期,流派繁衍,名手竞秀,刺绣运用普及于日常生活,造成刺绣针法的多种变化,绣工更为精细,绣线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图案多为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尤其花鸟绣品,深受人们喜爱,享有盛名的刺绣大家相继而出,如丁佩、沈寿等。 (选自《中国刺绣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楚国刺绣针法为锁绣,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图案有龙游凤舞,猛虎瑞兽;绣材为帛和罗。

  B、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两件绣品说明战国时期的绣品是目前传世最早的绣品,代表了战国时期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

  C、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绣品,更有助于了解汉代刺绣风格。汉绣图案较之战国刺绣更为丰富,除了龙凤瑞兽,还有波状云纹、几何图形、带状花纹等。

  D、汉绣针法以锁绣为主,在绣品上还可以织上“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长乐光明”等吉祥文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晋的绣品,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成为满地施绣的特色。唐代刺绣也有满地施绣的特色。

  B、唐代刺绣技法仍沿袭汉代锁绣,但针法已开始转变,以平绣为主,并采用多种不同针法,多种色线。所用绣底质料亦不限于锦帛和平绢。

  C、唐代刺绣图案与绘画有密切关系。佛像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都成为刺绣图样,构图活泼,设色明亮。

  D、体现唐代刺绣独特风格的因素有:佛像的运用,各种色线和针法的运用,实用性及装饰性,运用金银线盘绕图案的轮廓,加强实物的立体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刺绣构图简单,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追求意境,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的风格。

  B、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

  C、明代刺绣中的顾绣针法完备而多变,用线多为平线,所用色线种类丰富,又视图案所需,随意取材,还首次将头发作为色线进行刺绣。

  D、苏绣在清代地方绣中最为有名。它针法多变,绣工精细,配色巧妙。图案多为喜庆、长寿、吉祥之意,尤其花鸟绣品,深受人们喜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池莉:用作品传递温暖

  作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和读者非常喜爱的女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池莉一直在小说的世界里“精耕细作”。她的作品在改革开放宏大的时代背景中,以汉口作为叙事场域,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之城”。

  1 957年,池莉出生在武汉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幼年时,爸爸经常教她背唐诗宋词,进行古典文学的熏陶。她则模仿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诗,逗得街坊邻居哈哈大笑。上小学后,她对阅读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尽管认得的字有限,可常常翻箱倒柜找书读。

  作为城市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的两年,池莉把一些有意思的人和事,详详细细地写在日记本里。池莉迷恋阅读,勤于练笔,这为日后小说创作埋下了伏笔。

  诗歌是文学的桂冠。1976年,池莉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医学专业学习深造。可是她很快就发现,对于医学她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文学才是她心中追逐的梦想。大二时,她提笔写了一首《雷锋颂歌》,在学校诗赛中引起轰动。不久后,池莉的这首小诗,发表在《武钢文艺》杂志。虽然只是几行字的小诗,但是不经意中照亮了池莉的文学星空。此后,她常常写诗,还给各文学杂志编辑老师写信,求教写作技巧。几年下来,陆陆续续在《长江文艺》、《芳草》等文学期刊发表了诗歌。

  3年后,池莉毕业分配到武汉钢铁厂职工医院当医生。医生是很多人都羡慕的稳定职业,然而,池莉却想彻底放弃医学,当一名真正的作家。1982年,她最终决定辞职,去武汉大学中文系进修。

  在珞珈山下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池莉重新成为一名大学生。在读书方面,她制定了严密的计划,从中国古典文学到西方现代文学,都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阅读,并记下了大量的阅读笔记。

  1986年,结束进修后,池莉来到位于汉口的《芳草》杂志社担任文学编辑。全新的职业,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此时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她也不满足于发表几首小诗,而是想以小说的形式反映火热的生活,描绘这个转型的时代。

  刚开始写小说时,池莉以为小说就是讲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没想到写完第一遍,就觉得非常别扭,于是耐心地改了写,写了改,反反复复无数遍。1987年,池莉发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这部小说原汁原味地表现了汉口市民的百态生活。池莉也一夜成名。这是她根本没有想到的,她只是说:“我从小在汉口生活、学习、工作,对这里充满感情,我有责任写好这座城。”

  也就是从这部小说开始,池莉几乎所有的小说中,都以汉口作为小说故事的地域场景,努力探寻城市文学创作之道。20多年里,池莉接二连三地创作了《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来来往往》《生活秀》《所以》《她的城》等等中长篇小说。每一部小说问世,都会成为文学界的关注焦点。

  对于作家而言,创作小说必然有着特定的地域场景,池莉则把汉口作为小说世界的精神领地。两江交汇的汉口,是武汉三镇中的繁华之地,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巨变。池莉孜孜不倦地观察汉口、书写汉口,对汉口的市民生活、风土人情饱含爱意。她小说中的汉口,有光荣与梦想、有庸俗与丑恶、有热情与泼辣、有善良与怜爱,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各自的喜怒哀乐,从不同的维度叙述汉口、解读汉口。

  池莉的小说中,尤为关注汉口女性瞬息万变的情感世界。汉口女性不像北京女性,也不像上海女性。她们好客、热情,有时像男性那么利落豪爽。若有朋自远方来,她们会请客人下馆子,买最好的酒菜招待。即便家里不宽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汉口女性脾气火爆,说话大大咧咧,但也不乏女性之柔情。

  池莉小说中的汉口女性是可爱的,也是值得爱的,那种小机巧、小暧昧、小情调、小快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地域风格,总是描述那些看似琐碎的城市世俗生活,字里行间充满烟火气。乐于在城市底层人物身上挖掘真善美,巧妙传递生活的正能量,这是池莉小说具有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作者陈华文,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池莉之所以选择通过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生活,与当时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的社会大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她被认为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

  B、《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这部小说的迅速写成、出版和销售,对池莉的激励作用也很大,使她追求文学之梦的愿望更加强烈。

  C、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池莉,文学之路也并非坦途,也经历了很多失败的尝试,但她凭着对文学的满腔热情,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知名作家。

  D、池莉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理性客观看待事物,她对于汉口这个城市的叙写,基本上不带入个人主观情感。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池莉从知青回城之后,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文学之路并成名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池莉的小说创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北望长城外

  张承志

  穷庄稼汉们仗着铁木泥瓦手艺,硬是敢桦木平车、枣木扁担,装着家伙妻小,穿过夯土坑塌的长城口子,闯到人生语异的关外。在输出的移民中,每三五十年,又总能冒出一些个侠肝义胆、身怀绝技的人物来,众口流传,十分神奇。

  在S旗一带,阳原丁二哥,就是这么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那年我刚从财贸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S旗工作。一路上,听得“阳原丁二”这个名字,总被那些赶大车的、打井的、做蒙镶的、干泥水活儿的,还有公出的干部、伤了筋骨的病人念叨。打井的说:“算咱爷们倒霉,跟着瞎头儿跑东跑西,一冬一口干井。要能请阳原丁二哥定个井位,嘿!”胳膊脱臼的蒙民说:“走遍全旗也没治好。要是找见阳原丁二哥早就不受这份罪了。”大车把式骂蒙镶银匠:“你砸了个小银耳环,坑人家一两银子!真黑心!阳原丁二哥给我小舅子本家的赵四伯打那银铃铛,不要钱还贴了一片银叶子哪!”

  其实,他并没有什么绝招,更没有丁点儿文化。他只有一条,就是会干,肯干。任何又累又脏的营生,一到他手里,马上就冒出无数的讲究、典故、门道,成了比秀才写字、闺女绣花还有规矩的一套本事。

  比如说,我就亲眼见过他的这么一回:

  一九六七年公社盖配种站。房框已然立起,但还缺五张苫顶的条笆。老兽医请来五个柴沟堡北边来闯坝后的编笆匠人。领头的是黑胡汉子,他伸开五指:“五十块一天。不用下手——祖传手艺,恕不外传。”老兽医忙问几天交活,他说:“芨草笆,活细,七八天吧。”嗬,整个基建队停工,还得一天五十块钱供着他们。当时,我押着几车砌井的石头,来到喇嘛庙背后打井的土坡,顺口把这事说了说。丁二哥听罢,扯着我来到了兽医站。

  老兽医正和柴沟堡匠人讨价还价。丁二哥蹲在那帮子乐得自在的基建队里搭话了:“喂,请问老兄,您们几位几天编一张笆?”

  “几天?那得看活儿、看料、看饭食、看老天爷赏的脸色儿。这芨芨草得一根根插,一趟趟编——不像叉腿吹牛皮,比撤泡尿还痛快。”黑胡子出口不逊。

  丁二哥站了起来。看得出,他是生气了。他说,“老兄,八成您是看准了我们这儿没笆卖吧?”

  那黑胡子更硬:“嫌贵嫌慢,您就另请高明。要不就坐上五天汽车半天火车下柴沟堡买去!谁叫这块宝地光养丫头片子,看不见个能吃能做的男子汉呢!”

  丁二哥“唰”地脱光了膀子,大吼起来:“好小子,就凭你这一句话!”他手臂一挥,“给我码草!老子明天不拿出这五块笆给你看,就他妈的撕下这身皮苫房顶!”

  刹时间,丁二哥骂着吼着,在草垛泥房框子前疾速地起了五个笆头。平时吊儿郎当的基建队员们在丁二哥的吼叫声中,把一束束草插在茬口子上。丁二哥弯着腰,侧着步,灵巧的手指飞梭似地拨着推着。老兽医目瞪口呆;五个匠人冷冷瞅着。活儿,愈干愈快,几十个下手也步步加紧。直直立起的草束,风轮般划过弧线,唰唰倒下。太阳西沉了,镇上传来妇女们吃鸡唤猪的叫声。丁二哥吼道:“没种的回屋睡去!阳原丁二这一宿撂在这儿了!”黑胡子一听,变了脸色。眼神一递,五条大汉全溜了。

  第二天早晨,五块崭新的芨芨草笆像金黄的粮食囤子一样,笔挺地立成一排。

  不过俗话说得好:墙里开花墙外红。阳原丁二的名声也只是在外头叫得响。在我们赛淖儿公社,人们却对他不大恭敬,习以为常。甚至,似乎人们还有点欺负他。比如说吧,这地方三教九流、蒙汉两族、干部知青,只要觉得肚子饿了,就卡在那母鸡回窝时分来到他的两间小土屋里,扯天扯地,扯谁家狗崽会抓狐狸,一直扯到丁二哥搬出一笼热腾腾的小米干饭或是莜面猫耳朵。再有,就是敲着窗框子,直着嗓脖叫唤:“丁二哥!马绊断啦。您给接上!”“丁二哥!灶火倒烟。您帮忙盘一个!”事事理所应当,人人心情坦然。

  赶上谁家娶媳妇,就更离不开丁二哥了。事先不用请,上房泥,打方砖地,拉水,掌勺——丁二哥全包了。看热闹的还凑趣说:“丁二哥,往后捎着点儿。光棍儿可别往前凑,别吓着新媳妇!”

  人们为什么敢对这么一位名人放肆呢?除了外乡、本土本不是一支,再加丁二哥本人心宽意大;另外,他阳原老家成份是富农,这一点兴许是个主要原因。从打我来到赛淖儿,他已经常常在时冷时热的运动集会上胸佩白布条儿,听阵子批判。

  后来,知识青年到了。本来,这伙人是在乡不沾牧主,在镇不沾四类,红红火火搞革命的。可是,在白毛风里骑着马钻进冷清的公社小镇时,人马却空着两个肚子。于是,我隔壁丁二哥的两间半地窝子慢慢就成了他们的堡垒户。

  门口的破驴车上常常拴着一排高头大马,丁二哥买的莜面、小米更多了。年轻人,男的来了吃饭过夜;女的呢,轰丁二出去,反锁上门,用丁二哥烧的一锅热水洗澡。

  ……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一些关于丁二哥的轶事。 (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标题“北望长城外”主要起象征作用,作者主要是想要借“长城”这一意象来表达对丁二哥这样的人的赞美。

  B、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以“我”为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使得小说情节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C、小说重点描写的丁二哥编笆这个情节,体现了丁二哥确实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

  D、小说通过描写赛淖儿公社的老乡因为丁二哥“阳原老家成分是富农”就对他不大恭敬的情节,痛斥了当时那个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黑暗社会现实。

  E、小说的语言细腻优美,描写的人物形象鲜明,刻画了一位北方民间的传奇式人物,令人印象深刻。

  8.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丁二哥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试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为了刻画丁二哥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宝少子也。少孤,为长兄荥阳太守承所携训。

  高祖初,以例迁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渐见宠待。迁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羲又曰:“不信臣言,但试行之。事败之后,当知愚言之不谬。”太后曰:“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群议虽有乖异,然惟以变法为难,更无异义。遂立三长,公私便之。

  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给事中如故。寻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冲为文明太后所幸,恩宠日盛,赏赐月至数十万,进爵陇西公,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冲家素清贫,于是始为富室。而谦以自牧,积而能散,近自姻族,逮于乡闾,莫不分及。时以此称之。

  文明太后崩后,高祖居丧引见,待接有加。君臣之间,情义莫二。东宫既建,拜太子少傅。

  初,冲兄佐与河南太守来崇同自凉州入国,素有微嫌。佐因缘成崇罪,饿死狱中。后崇子护又纠佐赃罪,佐及冲等悉坐幽系,会赦乃免,佐甚衔之。至冲宠贵,综摄内外,护为南部郎,深虑为冲所陷,常求退避,而冲每慰抚之。护后坐赃罪,惧必不济。冲乃具奏与护本末嫌隙,乞原恕之,遂得不坐。

  冲敏有巧思。北京明堂、圆丘、太庙,及洛都初基,安处郊兆,新起堂寝,皆资于冲。然兄弟子侄,皆有爵官,一家岁禄,万匹有余;是其亲者,虽复痴聋,无不超越官次。时论亦以此少之。

  李彪之入京也,孤微寡援,以冲好士,倾心宗附。冲亦重其器学,每言之于高祖。及彪为兼尚书,为高祖知待,便谓非复藉冲,而更相轻背,惟公坐敛袂而已,无复宗敬之意也。冲颇衔之。冲数责彪前后愆悖,瞋目大呼,投折几案。冲素性温柔,而一旦暴恚,遂言语乱错,犹扼腕叫詈,称李彪小人。医药所不能疗,或谓肝藏伤裂。旬有余日而卒,时年四十九。高祖为举哀于悬瓠,发声悲泣,不能自胜。有司奏谥曰文穆,葬于覆舟山。 节选自《魏书 列传第四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B、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C、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D、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其他的谦称还有:“鄙”谦称自己身份低微;“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B、“太子少傅”是古代官名,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少”。后逐渐成为虚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C、“几案”即“案几”,几是古代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案是人们进食、读书写字时使用的家具,因为二者在形式和用途上难以划出截然不同的界限,所以人们常把几案并称。

  D、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如梁惠王的谥号是“惠”,秦穆公的谥号是“穆”,都是表扬性的谥号,而“厉”“灵”“炀”等都是恶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鉴于以往的宗主都护制度导致隐瞒户口的弊端,李冲创制三长制上奏朝廷,一些大臣认为变法难以施行而表示反对。最后在文明太后的支持下,三长制得以施行。

  B、虽然李冲因为兄长李佐贪污被来护检举而牵连入狱,但李冲并未因此而报复来护,后来来护因贪赃获罪后,李冲还奏请宽恕他,使他免受牢狱之灾。

  C、李冲深得高祖器重,他的兄弟子侄都有官爵,一家人每年的俸禄达一万多匹绢布,凡是和他亲近的人,无不破格提拔官位,时人因此都羡慕不已。

  D、李彪初入京时,倾心敬仰依附李冲。但受到高祖知遇后,便轻视背离李冲,只在公开场合略表敬意而已。李冲对此很是记恨,最后竟然狂怒致病,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13.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初,以例迁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渐见宠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冲家素清贫,于是始为富室。(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秋日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①传响答寒螀②。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早作 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③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①蛩:蟋蟀。②螀:蝉类。③北斗星的勺柄。

  14.对这两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两首诗歌都从富有秋季特征的景物着笔,如《秋日》中的秋草、寒虫、豆荚花,《早作》中的落叶、篱菊,在诗人眼中,秋季时节的景物,似乎触处皆是诗。

  B、两首诗歌对秋景的描写各有侧重。《秋日》侧重描画夏末秋初之景,如蟋蟀和蝉感阴气而啼,豆荚花夏末始发,而《早作》侧重描画秋天黎明时分的景色,如北斗横斜,银河隐没,群鸦鸣噪。C、“衔”字用词精妙,运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传神地刻画出了在秋色还不明显的时节小草叶尖上泛起的那一点黄色,使人联想到随之而来的会是秋意浓厚的金色庭院。

  D、“缄”字用词精妙。篱边的菊花含苞待放,香气尚未发散,故曰“缄香”,写出了浓浓的秋意,极有情韵。

  E、《早作》描绘了一幅雅洁的秋晨图,诗人由近及远,很有层次地展现了农村黎明时的景色,诗中的篱菊、远山,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从中透露出淡淡的归隐情怀。

  15.这两首宋诗对秋景的描写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所抒发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景象来烘托王昭君的形象的一句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并且“ , ”,这是大自然无私赠予世人的宝藏,我们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音时而宛转流畅、顺滑自然,时而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为迎接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到来,各大公园已陆续搭建控温、控湿大棚,并进行科学催花,确保游客们可以在花丛中含英咀华,饱览牡丹的芳姿。

  ②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对深圳有棵树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在该公司的保税区仓库里查获了近2万袋来自日本核污染地区的卡乐比麦片。无独有偶,一些实体超市里销售的日本食品同样涉嫌日本核污染地区。

  ③留守儿童现象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事实上,有的年轻父母并不是非要外出打工不可,有些人是单纯为了逃避农村生活,就把孩子留给老人,视而不见孩子的情感缺失。

  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被称为老艺术家的代表委员都表达了对“网红”现象的担忧:一些年轻演员浮躁攀比,对前辈的批评泰然自若,替身演出、耍大牌、在多个剧组中奔波的新闻不断被曝出。

  ⑤接连两次的高考落榜,校园里失去了一个女大学生,人世间却多了一个“爱情女神”。也许,琼瑶的锦心绣口,更适合营造爱情故事,而不是去经纶世务。

  ⑥当人们惯于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为鸡毛蒜皮伤春悲秋的时候,英雄的大爱情怀可以击破眼前的苟且,树立遥远而坚实的理想信念。

  A、①⑤⑥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为何网络付费渐成风潮?这既有网民消费习惯变化的原因,也是由于环境变化的客观助推造成的,是消费者端、内容供给端和平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B、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始终紧紧围绕“群星灿烂”做文章,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普通人身上的正能量。

  C、当代中国人越来越认同个人的幸福与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好的生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传统社会的“五福”,而是被理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D、一轮又一轮的免费活动背后,都是各共享单车平台烧钱巩固市场地位的表现。而在强劲的优惠刺激下,单车的活跃用户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学本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论语•子罕》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借松柏表现坚贞的人格。《离骚》里的美人香草,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 ① 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 ② 常常隐去真意, ③ 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中,不少是这样的。 ④ 鉴赏中国文学,必须注意有无寄托, ⑤ 有寄托, ⑥ 要进一步弄清是什么寄托,透过表层的意象,体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

  ①②③④[来源⑤⑥

  A或也从而于是只要那么

  B也/甚 至因此如果更

  C也就而于是只要就

  D或也而因此如果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或 也 从而 于是 只要 那么

  B 也 / 甚 至 因此如果 更

  C 也 就 而 于是 只要 就

  D 或 也 而 因此 如果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伴随着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的迅速推广和普及, ① :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开锁,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车辆,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以低至1元的价格低碳出行。然而,这种共享经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遭遇了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挑战”:一些单车遭遇了五花八门的人为损坏,例如车座、轮胎等零件被拆卸;还有一些单车被加装了私锁、改装兜售、停放在私人空间里而变成了“专车”…… 共享经济的理念是共同使用但并不独自占有。 ② ,是对共享经济的严重破坏。如何让这样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少?短期来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 ③ ,比如优化定位功能、安装智能锁、设置报警系统等技术。另一方面加强市民文明素质教育,提升全民素质,呼吁所有的市民善待共享单车。

  21.下面是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表,请根据该图表主要信息,概括两点结论。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每点不超过30字。(6分)

  (注:图中的“中国文化代表元素”依次为:中医、武术、饮食、儒家思想、风景、书法绘画、民俗、节日、产品、服装)

  结论一:

  结论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60分)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成功主持三届青歌赛,获得极高赞誉;又连续十三次主持春晚,成为名副其实的央视一姐。继16、17年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全民喜吟古典诗词的热潮之后,又成功转型,既做主持人,又做制作人,她创办的《朗读者》文化类综艺栏目,让人一见钟情,再次惊艳世人。

  《朗读者》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早在1996年,董卿就利用空闲时间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系并顺利毕业。随后又报考华东师范大学,进入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又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攻读MFA艺术硕士学位。她平时从不间断地阅读《红楼梦》、古典诗词。

  董卿的成功来自什么?有人说,因为她从不把每一次的成功看成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也有人说,昔日的积累对她今日取得的辉煌意义深远。她自己则用四个字回答:拼尽全力。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湖北语文高考试卷答案

  1、B(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关于“两件绣品代表战国时期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信息。第一段只是说“两件绣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

  2、D(张冠李戴。 见第三段,“实用性及装饰性”是唐以前绣品的特点。)

  3、C(割裂文意。错在“首次将头发作为色线进行刺绣”。由第五段“远袭唐宋用头发刺绣之真传”可知,在唐宋时已用头发刺绣。)

  4、答案: A. (B项,文章并没有说小说是迅速写成的,而是反复修改的;C项,“经历了很多失败的尝试”,于文无据;D项, “基本上不带入个人主观情感”有误,参见原文“从小在汉口生活、学习、工作,对这里充满感情,自己有责任写好这座城”、“ 池莉孜孜不倦地观察汉口、书写汉口,对汉口的市民生活、风土人情饱含爱意”。)

  5. 答案:①在医学专科学校,开始创作诗歌,发表诗歌,还给各文学杂志编辑老师写信,求教写作技巧;

  ②弃医从文,到武汉大学中文系进修,系统学习文学,广泛阅读名著并写读书笔记;

  ③在《芳草》杂志社担任文学编辑,开始创作小说,并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正式成名。(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意思对即可)

  6答案:①她的作品在改革开放宏大的时代背景中,以汉口作为叙事场域;

  ②善于表现汉口普通市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善于描述那些看似琐碎的城市世俗生活;

  ③尤其关注汉口女性瞬息万变的情感世界;

  ④字里行间充满烟火气,乐于在城市底层人物身上挖掘真善美,巧妙传递生活的正能量,文字中传递出温暖;(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5分)

  7、B C(A.小说以“北望长城外”为标题,主要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丁二哥常穿过长城口子到长城外(关外)去闯荡谋生,作者并不是想要借“长城”这一意象来表达对丁二哥这样的人的赞美;D.“痛斥了当时那个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黑暗社会现实”尤其是“痛斥”一词言过其实;E.“小说的语言细腻优美”表述不当,小说的语言是质朴无华的。)

  8、性格特点:

  (1)性格刚强(不服输),丁二哥为了维护本地手艺人的尊严与编笆人竞赛,一个下午和晚上编成五块草笆;

  (2)大方慷慨,三教九流的人,同乡或者知青到丁二哥家中,他都热情招待;

  (3)热心善良(乐于助人),不管是谁,求他帮忙他都愿意,谁家娶媳妇,他总是主动

  忙前忙后;

  (4)忠厚老实,帮助别人不计名利,做事情踏实、能吃苦;

  (5)心胸宽广(宽容),同乡瞧不起他,知青占他的便宜,他从不介意,而且还买

  来莜面、小米招待同乡和知青;

  (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本题的题干要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不是“人物形

  象特点”,所以不能答“能干”、“多才多艺”等特点。)

  9、答案:(1)侧面烘托的手法,小说在开头第二段通过打井的人、伤病的人、车把式等人对丁二哥的评价来侧面描写丁二哥的善良能干(乐于助人)形象;

  (2)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的手法,小说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刻画丁二哥的言行举止,如“丁二哥‘唰’地脱光了膀子,大吼起来:‘好小子,就凭你这一句话!’”,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丁二哥”的硬朗刚强;

  (3)对比手法(通过描写其他人物对比衬托的手法),小说通过刻画五位编笆匠人的故意刁难、目中无人来衬托丁二哥硬朗能干的特点,通过刻画丁二哥的同乡的傲慢无礼来衬托丁二哥的老实厚道。(每点2分,答正侧面结合分析合理给4分,答到语言、动作描写并有分析各给1分。)

  10、选C。

  11、选A。“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12、选C。时人也因此而轻视他。

  13、(1)高祖初年,按照常规提拔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书事务,逐渐被宠爱优待。(“以例”、“迁”、“典”、“见”、句意各1分,共5分。)

  (2)(太后)暗中送珍宝和御用物品来充实他的宅第,外人无从知晓。李冲家向来清贫,从这时开始成为富豪。(“致”、“御物”、“素”、“于是”、句意各1分,共5分)

  【译文参考】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少年时死了父亲,为长兄荣阳太守李承所抚养教育。

  高祖初年,按照常规提拔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书事务,逐渐被宠爱优待。升为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以前没有三长,只设立宗主都护,因此百姓多隐瞒户口,五十或三十家才立一户。李冲鉴于以三正治理百姓,由来久远,于是为创制三长制而上奏。文明太后看后说好,推荐给公卿大臣讨论。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说:“李冲请求设立三长,这是想统一天下的法令。说起来似乎可以采用,实际上难以推行。”郑羲又说:“如果不信我的话,就试行它,事情失败之后会知道我的话不错。”太后说:“设立三长,则百姓课税有固定的标准,租赋有固定的数量,包庇的户口可以查出来,侥幸逃避的人可以被制止,为什么行不通呢?”大家议论虽然有差异,但只认为变法困难,再没有其他主张。于是设立三长,公私都以此为便。

  升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仍旧任给事中。不久转为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李冲被文明太后宠幸,受到的恩宠一天天增加,赏赐钱财每月达数千万,进爵为陇西公,太后暗中送珍宝和御用物品充实他的私宅,外人无从知晓。李冲家向来清贫,这时开始成为富豪。但他以谦虚约束自我,既能聚财又能散财,近自亲戚远到乡里,没有不分到的。当时的人因此称道他。

  文明太后去世后,高祖守丧,对李冲的引见接待更胜于前。君臣之间,情义一致。设立太子后,授予太子少傅一职。

  当初,李冲兄李佐与河南太守来崇一起从凉州来归附魏国,二人平时有些小矛盾,李佐罗织来崇的罪名,使他饿死狱中。后来来崇之子来护又检举李佐的贪污罪,李佐与李冲等人都因此被囚禁,遇上大赦才被放出,李佐很记恨来护。到李冲受宠显贵、统管内外时,来护为南部郎,很担心被李冲陷害,常求退避,而李冲每每安慰他。来护后来因贪赃获罪,担心必定不能免罪。李冲于是详细上奏与来护的矛盾本末,请求原谅他,来护因此没有被处罚。

  李冲机敏而有灵巧的构思。北京明堂、圆丘、太庙以及洛阳划定基址、设置郊庙之地、新修殿堂都全靠李冲。但他的兄弟子侄都有官爵,一家人每年的俸禄达一万多匹绢布,凡是他亲近的人,即使痴呆耳聋无不破格提拔官位,当时舆论也因此而轻视他。

  李彪入京后,孤单卑微缺少靠山,认为李冲喜好人才,倾心敬仰依附他。李冲也看中他的才华,常向高祖推荐。直到李彪任兼尚书,受到高祖知遇,便认为不是依赖李冲而得升迁,因而轻视背离他,只在公开场合略表敬意而已,不再有敬仰之意。李冲很记恨他。李冲多次数落李彪前后的过错,瞪起眼睛大呼,摔坏了几案。李冲向来性情温和,一旦突发狂怒,就言语错乱,还扼腕叫骂,称李彪是小人。医药不能治疗,有人认为是肝脏破裂。十多天后他就去世了,当时才四十九岁。高祖在悬瓠为他举行悼念仪式,悲痛的哭出声来不能自已。有关部门上奏谥号为文穆,安葬在覆舟山。

  14、C(3分)E(2分)。

  【解析】C项“比喻手法“错误,应为”拟物手法”。E项“淡淡的归隐情怀”错误,本诗并不象陶诗那样偏于静态和心境的描写,本诗用“乱鸦鸣”三字收束,点染出黎明时的欢闹气氛,这里的菊景山色,在晨风啼鸦的烘托下,显得颇有生气,并无归隐的心境。

  15、表现手法:①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秋日》中秋草泛黄、豆荚花伸向邻院为视觉描写,蟋蟀、寒蝉啼鸣为听觉描写;《早作》中井边的梧桐叶飘飞、篱菊待放、北斗横斜、银河隐没、青山数座为视觉描写,乱鸦啼鸣为听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秋景之美。②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秋日》中“似解通邻好”一句把豆荚花人格化,写豆荚花似乎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话,藤曼殷勤地越过墙头,伸向隔壁邻居院中。《早作》中“送”和“待”字运用拟人手法,写落叶传达着秋天的声息,篱菊等待着傍晚时的雨霁天晴,富有情趣。(任答一点给4分,共4分。其中答对手法给2分,分析准确给2分)

  表达的感情:①相同点:两首诗歌都表达了对秋日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16、(1)群山万壑赴荆门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7、选B。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不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视而不见:后面不能跟宾语。泰然自若:形容遇到变故或在严重、紧急的情况下,沉着镇定,毫不慌乱。锦心绣口:比喻满腹文章,才思横溢。鸡毛蒜皮:比喻细小无用的东西或无关紧要的琐事。

  18、选B。A项“也是由于环境变化的客观助推造成的”句式杂糅,改成“也有环境变化的客观助推”或“也是环境变化的客观助推造成的”。C项介词缺失,在“个人的幸福”前加上“把”。关联词搭配不当,把“而是”改为“还”。D项“单车的活跃用户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搭配不当,把“单车的活跃用户”改成“单车的活跃用户量”。

  19、选D。

  20、(5分)①人们感受到了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共享经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将“共享”变为“私享”(这种损坏和独自占有的现象)③ 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规范管理(填对一句得1分,两句得3分,三句得5分)

  21、(1)国内和海外受访者均认同中医、武术和饮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

  (2)与国内相比,海外也认同儒家思想、书法绘画、民俗代表中国文化。

  (3)海外对中国产品代表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低。

  (4)国内和海外受访者对儒家思想代表中国文化的认同度差异最大。或海外受访者对儒家思想代表中国文化的认同度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元素)。(任答出一点给3分,共6分)

  22、参考立意:奋斗的路上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永远在路上(生无所息);成功源自积累;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每一步都拼尽全力。

  遵照全国卷高考评分标准。

2017湖北语文高考试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 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 2017湖北语文高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刺绣 ①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湖南高考语文试卷
    2017湖南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是一场大师级的博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湖南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湖

  • 2017黑龙江语文高考试题
    2017黑龙江语文高考试题

    高考,是一场心理战的拼搏,谁心态好谁就是黑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黑龙江语文高考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黑龙江语文高考试题

  •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笑到最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

  • 2017河南高考语文真题
    2017河南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特殊洗礼,也是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希望你既不要轻敌大意,也不用倍感压力,只要挑战自己,竭尽全力,结果不必在意。下面是学习

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