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

时间: 刘惠25 分享

  青春多壮志硕果飘香迎佳绩,人生贵奋斗笑傲高考创辉煌。祝高考金榜题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第一部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的兵家纷争之地,(以至/以致)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眼前这个文安驿竟是西魏大统年间所治,如今望去大约占地一百多亩,古时是有城墙围堰的,而今只剩下断璧残垣了。但不知何时(树立/竖立)的一道浓缩陕北风情的石质牌坊,宽宽阔阔地立在古道北侧,一眼望去就知道里面当是一处古风荡漾的老地方。果然,穿过牌坊就见有层层叠叠的窑洞顺坡而造,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一孔孔窑洞的式样略有差异,有的伸出齐齐的前檐,似将关中民居掖进了黄土崖,有如游牧风俗与农耕文化的精妙结合;有的压嵌着层层石板,粗糙而不失规整,(泛/闪)着比黄土还硬朗的色泽; ,敦敦实实一丝不苟,纵横的纹路且把富足展现;有的是平地起窑,有意将屋顶盖成拱形,以抒发古驿人对传统民居的执著情感。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围堰 断璧残垣

  B.前檐 古风荡漾

  C.粗糙 层层叠叠

  D.规整 敦敦实实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至 树立 闪 B.以致 竖立 闪

  C.以致 树立 泛 D.以至 竖立 泛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B.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C.悄悄张扬着陕北独有的风韵 有的是青石砌就的门脸

  D.陕北独有的风韵悄悄张扬着 门脸有的是青石砌就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我市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个头长得慢,筋骨不够壮,有的就是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闻 过则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B.在山东华宇工学院的体育场上,大二的男生正在进行耐力测试,第一圈学生们跑得还 比较集中,可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两名男生开始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C.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培养造就文艺领军人 物和高素质文艺人才,努力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

  D.近日,85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第一位中国 公民凭借在中国的研究成果获得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去年的“双十一”,多家快递公司的业务量激增,仓库内快件堆积如山,为了避免去年的情况不再发生,我市多家快递公司提早做好了迎战准备。

  B.凭借出色的起跑、默契的配合和高昂的斗志,中国男子4 100米接力队在第九道以38秒O1勇夺田径世锦赛银牌,展现了中国短跑的整体成就。

  C.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和联合国共同发行了围绕中国残疾人为主题的邮票 纪念版张,反映了中国和联合国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意义重大。

  D.有关人士认为,五部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 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中国当代文学繁荣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三种人生态度

  粱漱溟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在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元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条路发挥的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此话虽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尽包含在内。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为逐求的、非自觉的,不是尽力量去生活。

  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转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

  (选自《人生的艺术》,有删节)

  6.对“三种人生态度”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逐求”意即人于现实生活中受趣味引诱和问题刺激,逐求予物质的享受。

  B.“厌离”是人被欲望和种种社会现象纠缠感到人生太苦、太无意思而产生的人生态度。

  C.“郑重”的态度在“向外用力”时就是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

  D.“郑重”的态度在“向内用力”时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与“逐求”相近。

  7.根据原文内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之西洋人将“逐求”理智化,并使之成为一套理论,杜威之实验主义是其中的代表。

  B.与其他动物走本能道路不同,人的理智作用特别发达,突出表现为能回转头来反看自己。

  C.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因为这不是自觉自主的。

  D.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厌离是宗教的路,三种人生态度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三分法与中国传统的“出世”“入世”二分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B.“厌离”的人生态度人人都有,分别在于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是否彻底、到家。

  C.“郑重”一词用于儿童看似太严重,其实是为了强调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

  D.作者自己的经历证明,只有经过厌离后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才能尽力生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羿,古之善射者也。调和其弓矢而坚守之。其操弓也,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故能多发而多中。明主,犹羿也,平和其法,审其废置而坚守之,有必治之道,故能多举而多当。道者,羿之所以必中也,主之所以必治也。射者,弓弦发矢也。故曰:“羿之道非射也。”

  造父,善驭马者也。善视其马,节其饮食,度量马力,审其足走,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故术者,造父之所以取远道也,主之所以立功名也。驭者,操辔也。故曰:“造父之术非驭也。”

  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主之所以为治也。斫削者,斤刀也。故曰:“奚仲之巧非斫削也。”

  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束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故曰:“召远者使无为焉。”

  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莅民如仇雠,则民疏之。道之不厚,遇之无实,诈伪并起,虽言曰吾亲民,民不亲也。故曰:“亲近者言无事焉。”

  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为之在心。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

  (选自《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能多发而多中 发:放箭

  B.故能取远道而马不罢 罢:停歇

  C.言辞动作,皆中术数 中:合乎

  D.莅民如仇雠 莅:统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羿,古之善射者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B.善视其马,节其饮食 秦王恐其破壁

  C.奚仲之为车器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明主之使远者来而近者亲也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B.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C.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D.莅民如父母/则民亲爱之/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明的君主就像后羿一样,调和他治国的法度,掌握必治的规律,所以能做到多办事而事多能办好。

  B.奚仲制造的车器之所以坚固耐用,主要是因为选用的器材精良,而且方圆曲直都合乎规矩钩绳。

  C.要招来民众,就必须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条件好了,不招民众自己也会到来,否则招也不会来。

  D.明君能使远者到来而近者亲近,原因在于内心,能做到内心行德,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抗争了。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第二部分

  四、(24分)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主,犹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5分)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鸿门宴》)(5分)

  14.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来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赏析“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4分)

  (2)下阕是怎样抒发愁情的?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中强调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的句子是“ , ”。

  (2)李密《陈情表》中的“ , ”两句表明自己日后将要报效皇上的心迹。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端描写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的句子是“ , ”。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

青春多壮志硕果飘香迎佳绩,人生贵奋斗笑傲高考创辉煌。祝高考金榜题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卷第一部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谁都知道陕北是历史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惜光阴百日犹短,细安排一刻也长。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 一、阅读

  •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及解析

    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建学业,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厉兵显锋芒。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

  •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树自信,誓拼搏,升大学回报父母。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2

  •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题目
    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题目

    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语文高

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