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试题(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②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险,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③,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④,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⑤, 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①刘敬,本姓娄,后受赐姓刘。挽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公旦。③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④榱:椽子。⑤三代之际: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敬希望晋见刘邦,同乡虞将军要求娄敬换上好衣服,娄敬却坚持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刘敬述说了周王朝迁徙繁荣的过程,从部落始主后稷到公刘、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阳,是用德政来取得民心。

  C.刘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因群臣大都不是关中之人,满朝皆是反对之声,但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西汉建都长安,在这个问题上,固然说明刘敬胸怀大局,颇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说刘邦慧眼识人,不以人废言,能择善而从。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四、名篇名句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杜甫在《登高》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名句是“ , ”。

  (6)《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7)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无形的愁思化作形象化描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 _______。”

  (1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1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 ”。

  (13)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017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B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与“映射”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项,“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理解不正确,这些人物、事件在生活中有内在联系。故选B。

  2.试题分析: A项,“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理解错误,贾宝玉此时并非关心金钏儿之死,而是自己要挨打让聋老婆子去报信。故选A。

  3.试题分析: D项,“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理解错误,从文中看,主要是通过聋老婆子来映射其他人,故选D。

  4、A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词语的意思,联系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格调。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自称一家或一派。不落窠臼:比喻文艺创作不落俗套,有创新性。所以选A。

  6、答案:D解析:荒诞无稽,稽,考查,形容极其荒唐,无法查考;多用于关于言论方面,也作“荒唐无稽”。荒诞不经,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荒谬绝伦,绝伦:超过同类。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

  7、D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B项成分残缺,满足缺少相搭配的宾语,在“健身”后加上“需求”;C项句式杂糅,删除“由于”的“于”、“所决定”的“所”即可。

  8、A试题分析:B项中应在“学杂费”后加“政策”,成分残缺;将“高度”与“充分”位置对调,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C项中“娴熟”与“舞姿”搭配不当;“成为……”的主语应是“金孔雀形象”,全句结构混乱。D项中“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结构混乱,“就在于……”和“主要原因是……”句式杂糅;“生活在……”前应加“使你”,因成分残缺而造成结构混乱。

  9、B试题分析:A.两面对一面,在“是一个”前加“是否”。C.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心愿”。D.“安全的环境”包括了“水源”“空气”“食品”等内容,大概念与小概念重合。

  10、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连贯的能力。这段话是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开,内容上前后呼应。故这一段的排序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文段后面说到铭记这段历史的原因是“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其中“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应与前面的内容一一照应,那么前面的内容应是先说“惨烈悲壮”,再说“不屈抗争”;浏览所给的句子,可以发现,③是惨烈,⑤是悲壮,①④②是不屈抗争。

  11、C(解析:首先横线前句子中“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句放在最前面,排除A项、D项;根据横线后面的句子,可以验证尾句应为③ ,构成假设关系;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由④中的“故”可以断定④⑥应放在⑤①后,故选D。)

  12、C 【解析】③中“这里”对应前句“这家酒馆”,故应排在前面;⑤紧承③写走进酒店;①写酒店的内部构造;⑥紧承①指出酒馆保持着旧有的风格;②紧承⑥午夜时分酒馆的人气;④既照应了②中的“举杯”,又引出了“品味着海明威曾经的最爱”。故答案为C。

  17(3分) B

  18(3分)A(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19(3分)C(留候张良是赞同的。)

  20(1)(5分)凭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依托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物产丰饶之地啊。(因,凭借。故,就有的底子。资,依托。以上各1分。句意2分。)

  (2)(5分)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下的皮能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也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筑成的;夏、商、周三代的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智慧能成就的。(裘,皮衣。腋,腋下的皮。补出谓语制成、筑成、成就。以上各1分)

  参考译文:

  刘敬是齐国人,汉高帝五年(前202),他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高帝正住在那里。娄敬进城后就摘下拉车子用的那块横木,穿着羊皮袄,去见齐人虞将军说:“我希望见到皇帝谈谈适宜国家发展的事。”虞将军要给他一件鲜洁的好衣服换上,娄敬说:“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我是决不会换衣服的。”于是虞将军进宫把娄敬的请求报告给皇帝。皇帝召娄敬进宫来见,并赐给他饭吃。

  等了一会儿,皇帝就问娄敬要谈什么事,娄敬便劝说皇帝道:“陛下建都洛阳,难道是要跟周朝比试一下兴隆吗?”皇帝说:“是的。”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尧封他于邰(tái,台),积累德政善事十几代。公刘为避开夏桀的暴政而到豳(bīn,宾)居住。太王因为狄族侵扰的缘故,离开豳,驱赶着牲口移居到岐山,国内的人都争相跟着他去岐山。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诸侯之长时,他曾妥善地解决了虞国和芮(ruì,瑞)国的争端,从此才成了禀受天命统治天下的人,贤能之士吕望、伯夷自海边回来归附于他。周武王讨伐殷纣时,不相约而自动到孟津会盟的八百诸侯,大家都说,殷纣可以讨伐了,于是就灭掉了殷。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辅佐他,就在洛邑营造成周城,把它作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诸侯来交纳贡物赋税,道路都是均等的。这样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称王统治天下,没德行就容易因此灭亡。凡是建都于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样务必用德政来感召人民。如今陛下从丰邑沛县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带着他们直接投入战斗便席卷蜀、汉地区,平定三秦,与项羽在荥阳交战,争夺成皋之险,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于荒郊之中,横尸遍野不可胜数,悲惨的哭声不绝于耳,伤病残疾的人们欲动不能,这种情况却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兴盛时期相比,我私下认为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再说秦地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百万之众的雄兵是可备一战的。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为依托,这就是所说的形势险要、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啊。陛下进入函谷关把都城建在那里,崤山以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与别人搏斗,不掐住(“搤”è译出)他的咽喉(“亢”gāng译出),击打他的后背,是不能完全获胜的。如果陛下进入函谷关内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地区。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击打它的后背啊。”

  汉高帝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都是崤山以东地区的人,争先恐后地申辩说周朝建都在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秦朝建都在关内只到二世就灭亡了,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皇帝犹疑不决。等到留侯张良明确地阐述了入关建都的有利条件后,皇帝当日就乘车西行到关中建都。

  太史公说:俗语说“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下的皮能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子(“ 榱” cuī译出),也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筑成的;夏、商、周三代的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智慧能成就的。”。确实如此呀!高祖从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谋划大计,用兵作战,可以说极尽能事了。然而刘敬摘下拉车的横木去见皇帝一次进言,便建立了万代相传的稳固大业,才能智慧怎么能会少数人专有呀!

  21(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猜你喜欢:

1.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3.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6.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全国高考语文改革试题
    2017全国高考语文改革试题

    用信心做笔,雄心做卷,用心执笔答称心之卷。顺心做陪,舒心作伴,满心乐观获甜心之绩。除去忧心,放下担心,万事遂心,盼你开心。祝你高考顺利,

  • 2017全国高考试卷语文全国卷
    2017全国高考试卷语文全国卷

    这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只是有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罢了。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全国高考试卷语文全国卷,仅

  • 2017全国高考试卷语文答案
    2017全国高考试卷语文答案

    沉住气,莫畏惧,高考到来考验你;不着急,带文具,拼搏考场属于你;心仔细,多分析,完美答卷等着你;笑嘻嘻,愿顺利,金榜题名祝福你!祝高考顺利,顺

  • 2017全国高考试卷语文
    2017全国高考试卷语文

    废寝忘食的学习,创造成功的机会;分秒必争的考验,打造梦想的实现;高考在即,学习有张有弛,时间安排有条不紊,祝你高考取得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

2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