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2017(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看,非虚构的麦家

  记者:在2008年《风声》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时,你说过,四十岁前我渴望得奖,但四年前起,我改变了自己,我不再念想那些奖。现在你如何看待名利?

  麦家:《大英百科全书》对“银行家”一词是这么解释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我觉得名利这东西差不多也是这德性,别去刻意求它,求不来的,来了也不要得意,可能不是个好东西。我深有体会,名气越大,写出好作品的几率将越小。

  记者:在新书《非虚构的我》中,你专门把作家博尔赫斯作为单独一部分,可见他对你的影响。除了博尔赫斯,还有什么作家或者作品对你有较大影响?

  麦家:不同时期喜欢不同的作者。一开始是塞林格,是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我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它刺激了我最初的创作。后来年岁增长,阅读增多,我开始喜欢茨威格、卡夫卡、福克纳,再然后就是博尔赫斯。如果有一本书一个作家令你眼前一亮,觉得他就是你的,至少在那个阶段,你要反复精读它,直到把他的文字变成你的血液。

  记者:对一个作家来说,经验、观察和想象是不是很重要,哪个更重要一些?

  麦家:什么人容易当作家?作家天生具备某种责任:要对当下发生的事情,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批评也好建议也好,反正需要提醒社会,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完善更和谐。对一个作家来说,还要守得住成名前的寂寞,成名后的诱惑。作家需要孤独,整天像名人一样满世界跑,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怎么可能有沉淀的思想。经验、观察和想象都很重要,但这些都是途径,作家最先要完成的是对自己内心的把握,明白“为什么而做”。

  记者:有很多作家被人们熟知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比如苏童、莫言,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如何解读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影视改编给你带来怎样的利弊?

  麦家:这说明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影视的人越来越多了。轻文学重影视,说到底是我们对心灵的怠慢。和文学圈相比,影视圈要复杂得多,他们需要考虑商业效果,有可能违背作家的意愿,对小说进行非常低俗的改编。这是对作家的不尊重。跟影视打交道后,让我更重视故事的价值,这在今天,对一个作家来说也许是必需的。在消遣和娱乐无处不在的今天,小说要杀出重围,只有拼故事,这是小说最后的“救命稻草”。

  记者:现在你又多了一个头衔——浙江省作协主席,你会怎样平衡主席和作家的关系?

  麦家:坦率说,我肯定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既然当了,肯定要做些事,即使对自己写作有所影响也在所不辞。我想至少可以把自己现有的一些文学资源给有潜力的青年作家分享一下,让他们更迅速更健康地成长。坦率说,我更希望自己当“作家”,而一个作家最大的尊严就是写出好作品,希望未来的五年你记住我的仍然是作家的头衔,而不是主席。

  记者:对于浙江年轻作家如流潋紫、南派三叔、沧月、桐华等从网络写作走出来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你如何看待?

  麦家:这些年轻的类型文学作者,他们是从网络中大浪淘沙冲出来的,就市场影响力来看,他们绝不亚于传统作家,且创作力旺盛。但对文学的理解有时显得过于褊狭。80后、90后的作品,我看了之后,有一个基本体会,一方面羡慕他们这么年轻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同时隐隐地也感到一种遗憾。他们整个文学是情多了、事少了,感觉就像一颗树冠非常庞大的树,由于树冠过于庞大,把树干遮掉了。还有一个,就是“小我”过分大了,国家过分小了。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就能写出更优异的作品,我对他们充满期待。

  记者:今年4月你以个人的名义开办了一家特殊的书店——麦家理想谷,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食宿,鼓励他们创作,是什么缘由让您想要开办这样一家书店?目前的状况如何?

  麦家:其实开书吧是在我心中酝酿多年、不断充实的一个梦。我经历过默默无名时的无助、孤独,现在算是有了些名气也有了些资源。理想谷作为我自己的一个小梦想,我乐意来尝试一下,也算我取之文学还之文学的一个心愿吧。

  记者:你对父亲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你的父亲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麦家:亲情是越走越深的,父亲去世快两年了,我还是很难过,老是梦到他,想起他。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总是话不多,但是他在重要的时候说了一句改变我命运的话:“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这句话醍醐灌顶,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从那时起我便发奋学习。可以说,我现在所有的一切,是从这句话起步的,它是我一个支点、一个世界。

  [选自2013年9月《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19.麦家乐于提携后进,为了帮助年轻作家,他做了哪些工作?(3分)

  20.根据文意,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3分)

  (2)由于树冠过于庞大,把树干遮掉了。(3分)

  21.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泗州塔的特点(不超过35字)。(6分)

  泗洲塔又称玉塔,俗称宝塔。位于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公元656年—710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塔毁,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又重建为塔。清光绪初,塔顶先被飓风吹落,修复五年后又为雷电劈毁一角。1949年后才陆续得到修缮并增建了步级扶梯。泗洲塔雄踞湖心,是一座八角柱形的建筑,远远望去,似有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之势头。每当明月升起,凉风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便倒影入湖,若有若无。正是这样的美景诱得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绝句。登塔赏景,每登一层视野便更为开阔,东、南、西、北,景色各异,登上顶层,惠州全景尽收眼底。每逢假日,慕名前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23.根据上下文,拟出以下楹联的下联。(6分)

  惠州西湖丰渚园内的多对楹联使游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陶冶性情。大门楹联“门倚东江遥接罗浮紫气,________”寥寥二十字,把丰渚园的地理位置和惠州的主要名胜古迹概括其中,上联写罗浮山,下联叙泗洲塔,一遥一近,一倚一依,写出了物华天宝聚惠州、紫气彤云映丰渚的特色。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2017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A.【A.chèn/chēng,jùn/quān,chēng/táng;B.luò/luō,huǐ/huì,fān;C.qiáng/qiǎng,xián,qì/qiè;D.háng/xíng,fà,pī/pí】

  2.(3分)*D.【A.回天乏力: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也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B.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C.难以为继:难于继续下去。D.出尔反尔: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此处宜用“摇摆不定”。】

  3.(3分)*C.【A.结构混乱,“据最新消息”、“最新消息显示”选择其一。B.搭配不当,正确关联词应为“不是……而是……”。D.成分残缺(应在“京剧”和“那么”之间加上动词“有”)、结构混乱(删去“就在于”的“于”,或删去“俗极上”的“上”)。】

  4.(3分)*C.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参考译文】

  御史中丞于成龙,巡视属下州县到高邮。恰逢一大士绅家要嫁女儿,嫁妆准备得很丰厚,夜里却被盗贼穿墙进宅席卷而去。刺史没有办法破案。于成龙就命令关上所有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城门,严加搜查装载物品的车子。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人都按户口各自回到住宅,等候第二天查检搜索,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于成龙又暗中嘱咐吏目说:假如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把这样的人捉起来。

  过了中午捉住两人,除了身上穿的之外,并没有携带其它行李。于成龙说:“这是真正的盗贼。”二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解开他们的衣裳搜查,发现外袍内还穿着两套女子衣服,都是嫁妆箱内的衣物。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但是物品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然后多次出入城门。

  另外,于公担任县令时,一次到邻县去。早晨,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病人,盖着大被;枕上露出头发,头发上簪着一支凤钗,这人侧躺在床上。有三四个健壮的男子在床两边跟随着,时不时轮换着用手塞(掖)被子,让被子压在身底,好像怕有风吹进去。一会儿,他们在路边歇肩,然后又让两个人换着抬。

  于成龙经过后,派遣随从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子病得厉害,准备送回夫家去。于成龙走了二三里,又派随从回去,察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随从尾随他们,只见那些人到了村中一所屋舍前,两个男子把那些人迎入屋内。随从回来把所见的情况告诉于成龙。于成龙问该县县令说:“城中该不会发生了抢劫抄掠的事吧?”县令说:“没有。”当时朝廷考核官员的条例很严格,所以上上下下都忌讳说有盗贼,以致即使被盗贼劫杀的,也隐瞒忍耐着不敢说出来。

  于成龙回到驿馆,派家中仆役细细察访这事,果然有一富贵人家被强盗抢劫了,主人也被烧烫死了。于成龙叫那主人之子前来,向他问明情况,主人之子坚持不承认。于成龙说:“我已替你们把大盗捕获到这里了,不是为其他事。”这时公子才叩头哀哭,请求替死去的父亲报仇。于成龙就去叩门见县令,派强壮的差役在四更天出城,直奔那村中房舍,捉住了八个人,一审问都认罪了。问那病妇是什么人,强盗招供说:“那一夜我们都在妓院,所以跟妓女合谋,把抢来的金子放置床上,让那妓女抱住躺着,到窝藏的地方再瓜分罢了。”大家都对于成龙断案如神很佩服。

  有人问于成龙是怎么知道案情的,于成龙说:“这很容易解释,只是人们不关心罢了。哪里会有少妇在床上躺着,而允许别人把手放进被子底下的吗?而且几个人轮换着抬着走,那样子就显得份量很重;交替用手护着,就知道被子里必定有东西。如果病妇昏迷不醒送到婆家,必然有妇女在门口迎接;只见男子出来,而且也不惊问一声,所以可以断定他们是盗贼了。”

  5.(3分)*B.【“属”通“嘱”,嘱咐。】

  6.(3分)*D.【①于:介词,在 ②之:代词,这件事、这些情况 ③其:代词,她,指妓女】

  7.(3分)*C.【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译文:等候第二天查点搜挖,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于公暗中嘱咐吏目说:假如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把这样的人捉起来。】

  8.(3分)*D.【A.下命令的是于成龙。B.当时朝廷考核官员的条例很严格,所以上下都忌讳说有盗贼,以致即使被盗贼劫杀的,也隐瞒忍耐着不敢说出来。C.主人之子一开始是坚持不承认有此事,并非“立刻”。】

  9.(10分)【(1)(7分)①(4分)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但是物品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然后多次将赃物带出城外。[盖:原来,1分。次日:第二天,1分。密着:秘密(偷偷)穿着,1分。屡出之:多次(反复)将赃物带出城外,1分。]

  ②(3分)时不时轮换着用手塞(掖)被子,让被子压在身底,好像怕有风吹进去。[时:时不时,1分。更番:轮换,1分。令:让(被子),1分]

  (2)(3分)①少妇在床,居然让别人伸手入被子里面。②抬床的人时间不长就要轮换。(所抬的东西异常的重。)③时不时还要交替用手掖被,异常小心。[每点1分]】

  10.(7分)【(1)(3分)①一二句写西风瑟瑟,落叶飘打窗户,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1分);②第四句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不能抵御寒冷(1分);③第五句写寒霜落下,惊动栖息的鸟儿啼叫飞起,从而写出寒冷难耐(1分)。

  (2)(4分)尾联虚实结合(1分),表现出深切的思归之情(1分)。诗人对家乡魂牵梦萦,在梦境中亦不惧江湖阔远,定要回到家乡(1分),而醒来能很快写成此诗,正由于心情思绪与梦境契合(1分)。】

  11.(6分)【(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字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答则按前3题计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3分)*B.【此处指的是作为“叶”的分支,即与“儒教”相对的“民间儒学”】

  13.(5分)*A.*C.【A.对“当《论语》被编辑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些矛盾之处,表明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已有歧见”理解不对;C.不符合第③段“《太平经》……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传承性一望可知”的意思。】

  14.(4分)【指百家争鸣时代孔子所创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①符合“儒家”表述的,时代2分,“儒家”2分。“时代”(时期)可以表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汉朝(秦朝)之前”等;“儒家”可以表述为“儒家学派”“儒学”)。②不符合“儒家”表述的,例如表述为“儒术”“儒教”“民间儒学”“儒释道”的,评卷时不必考虑“时代”,本题给0分。】

  15.(4分)【要点:①考中科举,被任命为官;却不为统治制度提供思想支持,敢于批评朝政。②思想兼容并包,吸收了儒家之外例如佛家、道家的思想;③不固守礼法(不拘泥儒教说教),追求精神自由;④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关心民生疾苦。(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3分)【从原先兴旺美好的农场讲到日渐萧条的现状(1分),从温馨美好的家庭生活想到形单影只的处境(1分),心情由亢奋喜悦转为低落抑郁(2分)。意思对即可,本题最多得3分。】

  17.(6分)【(1)孙辈毫不爱惜橙子,说明他们并不理解橙园是祖父母辛勤劳作的结晶,留有前辈美好的回忆。(2分)(2)与老人黯淡的心情形成反差,突出老人生活的枯寂无味。(2分)(3)老人任由孙子抛橙取乐,反映了他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漠和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4)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与老人的会面谈话;使老人谈话的话题转换自然。(2分)本题最多得6分。】

  18.(6分)【结合文本分析,态度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合适。①从本文出处和文章内容看,本文应属非虚构作品,作者本人的直接感受应该可信,文中就是用“酸”来概括老人目前处境的。(2分)②老人目前田地减少,果树老化,太太已逝,儿子难得来看望,孙子不懂事,(2分)生活显然并不甜蜜;(1分)然而还能远离喧嚣,平静生活,无悲无怨,不算凄苦。(2分)

  不合适。根据文中描述的情况,设身处地从老人的感受看,用“淡”来概括其处境更为合适。(2分)孙子抛橙取乐,他不以为浪费,听之任之;(1分)果树退化,他不为获利而改种,顺其自然;(1分)谈到妻子的离世,表情也只是黯淡;(1分)儿子们疏于探望,他也无悲无怨,冷静淡然(1分)。他厌倦城市生活而并不厌弃眼前生活,处之泰然。(1分)本题最多得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3分)【(1)客观评价年轻作家,提出中肯的建议,对其鼓励和期待。(1分)(2)开办书店,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食宿,鼓励他们创作。(1分)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两点都对得3分。】

  20.(6分)【(1)(3分)作家必须守得住成名前的寂寞,成名后的诱惑(1分),如果内心浮躁,整天到处跑,就不可能有沉淀的思想(1分),那么就算写再多的作品,也是缺乏思想内涵的,很快如花朵般凋谢(1分)。(2)(3分)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过于注重抒发情感,而忽略了故事的价值(2分),没有丰富的故事情节作为凭借,情感则显得空洞,难以感动作者(1分)。】

  21.(6分)【(1)发奋学习,广泛阅读,精读钻研。(2分)(2)把握内心,耐住寂寞,淡泊名利。(2分)(3)具有社会责任感,敢于直言,促进社会的完善和谐。(2分)(4)坚持自我,重视作品故事的价值,不受商业的影响。(2分)本题最多得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6分)【(1)历史悠久(2)历尽沧桑(3)挺拔高耸(4)景观优美(5)视野开阔(6)引人入胜。[六个要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2分]】

  23.(6分)【答案示例:园依荷淀近连玉塔彤云(3分)[须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拟下联。要写到“近”(1分)、“依”(1分)、“彤云”(1分);“园”可换用“庭”“榭”“轩”“廊”等单音词(1分),“荷淀”可换用“西湖”“平湖”等表示地物、景色的双音词(1分),“玉塔”可换用“宝塔”或其他意思近似的双音词(1分)。下联不是十个汉字的,得0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略


猜你喜欢:

1.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2017(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看,非虚构的麦家 记者:在2008年《风声》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时,你说过,四十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语文全国卷新题型及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卷新题型及答案

    高考在即,送去祝福,祝你在考场上,自信稳扎稳打,思路翻江倒海,智慧龙飞凤舞,大脑活蹦乱跳,心态四平八稳,钢笔翻飞疾书,成绩名列前茅,理想

  • 高考语文全国卷三题型分析
    高考语文全国卷三题型分析

    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抓学子们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三,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全国卷题型分析2017
    高考语文全国卷题型分析2017

    只求少丢分,不说得高分!祝考生们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 高考语文全国卷题型及解析
    高考语文全国卷题型及解析

    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从而在高考大战中大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仅供大家参考

2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