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试卷2017湖北答案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平日从严,高考坦然。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试卷2017湖北,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试卷2017湖北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表足食,得以长寿。

  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重阳登高源自登山避邪的故事,原始先民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重阳节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D.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欢庆祈福,而是辟邪避灾。这从南北翱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说《齐谐》是一部连作者自己都未将其视作史实的志怪书,言外之意是《续齐谐记》中关于桓景登山辟邪一事的记载也不宜作为可信的史实来对待。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人们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史料记载的重九登高活动可以追溯到比所谓桓景登高避祸早二百多年的汉初,但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了重阳登高习俗的明确记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

  C.重阳节的习俗兼有“娱神”“娱人”两种功能,前者在于感谢自然的恩泽,祈求神灵的保佑;后者则在于亲朋相会宴饮,共享丰收喜悦。

  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一脉相承,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略有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候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注】①折支:军饷。 ②颛:通“专”。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左右复问        辟:避开

  B.宿取具狱繙阅 具:全部

  C.乃俟其去而非之 非:指责

  D.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捍:抵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B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C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D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宿办案慎重,讲究方法。他在宣州做通判时,遇到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案子,经过单独审问,并查阅案宗,终于弄清事情真相,原来是一桩冤案。

  B.胡宿为官刚正,对错误敢于批评。湖州前任太守花巨资兴办学校,下属官员当时不说什么,待其离任后则怀疑其中有欺,胡宿对他们进行了严厉责备,并把他们打发走了。

  C.胡宿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正直敢言。泾州士兵因军饷迟发想相互煽动作乱,胡宿认为士兵确实有罪,而有关官员和庇护三司吏的包拯也有罪。

  D.胡宿洞察事物,明辨事理。赵滋担任守边官员以来,因一些小事南北不断发生摩擦,对此,胡宿主张“外和”,由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辨明即可,不必动用武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2)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8.诗歌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人们对春去的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9.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与其他诗人所写暮春之景的诗歌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一句是 , ,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 , 两个四字短语,写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

  (3)《论语》八则中强调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一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乘以3得8

  赵新

  我小时候很笨,7岁了还没有上学,不识字也不识数,当然更不会算账。村里人笑话我,说我是个傻二小。

  有一天,我们村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杂货铺就在我们家的斜对面,掌柜的是我本家赵泰爷爷,一个很斯文的白胡子老头。开张那天,他在大门上贴了一副鲜红的对联。我问赵泰爷爷这对子上写的什么,赵泰爷爷告诉我,上联是“有酒今日醉”,下联是“没钱你别来”。我问他这两句话啥意思,赵泰爷爷说,傻二小,这还不好说吗?回家问你爹赵清和去!

  回到家里,我真把那副对联给爹念出来了,并问爹这是什么意思。

  爹是一个40多岁的农民,满头黄尘,一脸汗水。爹想啊想,想啊想,终于在抽了一袋旱烟后说,他那副对子一是劝说和鼓动人们买他的东西;二是他做买卖不赊账。爹说赵泰这个人虽然识文断字,可是很小气,很抠,财迷脑瓜……

  不久赵泰爷爷把横批贴了出来——概不赊欠!

  我又把那横批的事跟爹说了,爹笑着说,二小,你这个爷爷把一枚钱看得比磨盘还重,你可别去买他的东西,小心他糊弄你,欺骗你!

  我冲爹点了点头,好像很听话,但是我在心里想,你不给我钱,我去干什么?人家又不赊账!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爹要点火做饭时,突然发现家里没了洋火(火柴),就交给我两毛钱,让我赶紧去买洋火。爹告诉我是2分钱1盒洋火,我们买3盒,剩下的钱1分也不能花,要如数拿回来。

  进了赵泰爷爷的铺子时,那位白胡子老头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打算盘。他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一件蓝布长衫,鼻梁上架了一副老花镜,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有尊严。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二小,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我说,爹不让我上学,说我们掏不起书钱!他说,你爹糊涂!掏不起书钱不会借?他还让你当一辈子傻二小呀?他猛地把柜台一拍,短见,你爹真正是短见!

  赵泰爷爷的脸红了,那把雪白的胡子也抖动起来。他坐下去歇息一阵,这才问我买什么,身上带了多少钱。他很仔细很认真地告诉我,他铺子里的洋火是2分钱1盒,你要3盒,用乘法算,2乘以3得8。他说,你身上带着两毛钱,用减法算,两毛减去8分,我应该再找给你1毛钱。

  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爹先是批评赵泰爷爷,这个赵泰,想钱想疯了吧?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家,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他的良心呢?爹说,他可真会打算盘哪!1盒洋火2分钱,3盒应该是6分钱,从哪里跑出来的2乘以3得8啊?两毛钱减去6分钱应该1毛4分钱,他多收了咱们4分钱。4分钱是个小数吗?两盒洋火呀!

  爹接着批评我,你真是个傻二小!你就不会算一算?木头啊!!

  昏黄的油灯下,爹流泪了。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

  我说,爹,那你找他去,让他把钱退回来!

  爹说,他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去找他呀?他财迷脑瓜,他会耍手段,他要是不认账呢?撕破了脸面,吵闹起来,岂不让人笑话?罢罢罢,忍了吧,和为贵。你明天上学去吧,爹给你借钱去!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钱是爹借来的。我发现我不笨,老师教的字,我都会写;老师讲的话,我都能记住。

  一天傍晚,赵泰爷爷穿着那件长衫到我家里来了。赵泰爷爷对爹说,赵清和,听说你让二小上学啦,真的吗?爹说,真的呀!没钱我们可以借,我们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啦!赵泰爷爷笑了,这就好,这就好,你早该这么做……你忙吧,我走啦!爹说,三叔,你别夸奖我,我这可是被人逼的呀!

  赵泰爷爷走了之后,爹突然在水碗底下发现了四分钱!爹的手突然一抖,碰洒了那碗还在冒着热气的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的大量笔墨都在刻画我爹的形象,“爹“贫穷、淳朴、本分、老实又有点狭隘,因为在困难时期,赵秦爷爷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族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我被赵秦爷爷骗去4分钱,爹一怒之下才送我上学。

  B.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赵泰的爱财、“骗财”到后来真相大白以及父亲的愤怒、感激等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C.“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表现了“爹”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心。

  D.本文多处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情节真实可信。

  E.小说写到赵泰穿着“长衫”,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

  (2)小说主要塑造了赵泰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3)小说标题新颖简洁又独具匠心,请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4)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结尾的作用。

  高考语文试卷2017湖北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 ,无所不至呢。

  ② 资本家之间也都明争暗斗, ,相互倾轧。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 。

  ④小李出国留学三年归来,邻居对他都 ,如今的他已不是当年那个不学无术的吴下阿蒙,其个人风采及渊博知识与三年前迥乎不同。

  A.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 拭目以待 刮目相看

  B.尔虞我诈 钩心斗角 拭目以待 刮目相看

  C.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 刮目相看 拭目以待

  D.尔虞我诈 钩心斗角 刮目相看 拭目以待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碱性的钙剂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在餐后服用,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

  B.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1972年,江苏赣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C.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只是完成了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是交会对接实验,这是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关键技术。

  D.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等问题,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日月山是农牧区的分水线。 ; 。在这八月的高原上,远望起来, , ,绘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 。 ,又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

  ①向西看,眼前是崇山峻岭,是绿色一片,是茫茫无边的草原

  ②向东看,眼前是农舍、湟水、麦田、青稞和菜子花

  ③一边是金色的天地

  ④一边是绿色的天地

  ⑤就在日月山两面,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耕田种地,打猎放牧,和大自然进行着斗争,创造着财富、奇迹

  ⑥千百年来,青藏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就在日月山上出入

  ⑦这日月山上曾经走过了多少虔诚的教徒、喇嘛和善舞的各族男女

  A.②①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②①④③⑦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高考语文试卷2017湖北答案

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平日从严,高考坦然。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试卷2017湖北,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试卷2017湖北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语文试卷2017海南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2017海南及答案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一搏,前途光芒道路,需用高考测量,轻松进入考场,努力发挥才智,愿你梦想成真,祝你金榜提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

  •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

    十年寒窗埋头苦读,一朝高考做如意郎,愿你如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试卷2017,仅供大

  • 高考语文试卷2017_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2017_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

    挥一挥手,用顺风簇拥你的脚步。微一微笑,用快意激起你的豪情。高考在即,愿你利剑出鞘,心想事成。一路顺风,金榜题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

  • 高考语文试卷2017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2017参考答案

    马上就要高考,别忘面带微笑。有空睡个好觉,不必紧张煎熬。敞开鲲鹏怀抱,直上青云九霄。祝高考顺利,金榜题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

2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