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18题。

  一个普通人

  李娟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②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③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④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容易才能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⑨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⑩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11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12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13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牧民居无定所,放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敢给人赊账,主要是因为牧民都老实巴交,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

  B. 第五自然段写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名字,才放心离去,这主要是为了突出牧民生活艰苦,非常谨慎。

  C.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主要为了引出下文。其中用“好几年”写时间长,又为下文写“这个人”彻底忘了赊账的事埋下伏笔。

  D. “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这三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我妈”从吃惊到将信将疑,再到鄙视的心理变化过程。

  E.本文语言质朴,没什么陈词滥调,也没有装腔作势,一切都这么自然而然,却能打动读者,引人深思。

  16.文章第①段写得很好,请简要分析。(6分)

  17. 文章第⑧段以前,“这个人”并没有直接出场,文章是通过哪些人和物来写“这个人”的呢?(6分)

  18.“一个普通的人”却并不“普通”,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 (10分)

  19.请理解《论语》里的语句,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祸起萧墙)

  (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    )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

  (3)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    )

  (4)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

  20.苏轼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曹操的一世之雄,请你通过想象对这两句话进行扩展描写。要求:①要描写出曹操的英雄气概。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③不少于60个字。(6分)

60

  七、(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科学家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哲学家和文学家解决人类思想问题,医学家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怎么享受不了红得发紫的待遇?而一些笑星、歌星、影星,甚至不入流的选秀者、模特却万民追捧,举国崇拜。

  我们究竟应该崇拜谁?崇拜什么?怎么崇拜?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请以“崇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参考答案

  1.D。(A交恶wù,B着想zhuó,C炽热chì)

  2.B。[A惩前毙(毖)后,C遨(翱)翔,D切蹉(磋)]

  3.C。(优裕,指富裕,丰足,如生活优裕;充裕,指充足有余,宽裕,如充裕的经济、充裕的时间等,可带宾语。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因素,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4.A。(B搭配不当,“采取……渠道”应改为“拓宽……渠道”。C成份残缺,“内江市各校”后面应加“开展”或“通过”等。D语序不当,应当为“最早发现、最早开发经营、最早管辖”。)

  5.C。(原文是“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

  6.C。(《弟子规》只重视“弟子”服从,不思考“父兄”何为,故本项错误。)

  7.B。(原文为“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是对“态度”进行反省,而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张冠李戴。)

  8. C。坐:入罪,定罪。

  9.D。(A项,认为/和“所”字连用,“所以”可译为“用来”。B项,介词,在/介词,对,对于。C项,代词,代赵括/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定中关系。D项,连词,表并列关系。)

  10.(1)假使赵国不用赵括做大将也就罢了,假如一定要任用他做大将,那么使赵军失败的就一定是赵括了。(已:算了,罢了。将:做大将,名做动。破:使…失败,让…失败,使动用法。者…也,表判断。每处1分,译出大意1分,共5分。)

  (2)(秦王)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如:动词,往、到。发:征发、征调。“民年十五以上”,定语后置。遮绝:阻断,阻隔。每处1分,译出大意1分,共5分。)

  11.①赵括缺乏实践,对战争的残酷估计不足。(“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②赵括不能礼贤下士,急于追求功名利禄。(“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③赵括用人轻率,贸然出击。(“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每点1分,共3分)

  12.汉成帝幸赵飞燕,飞燕谗班婕妤祝诅,于是考问。辞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若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对2处给1分,多划酌情扣分)

  参考翻译:汉成帝宠幸赵飞燕,飞燕诬告班婕妤,说她向鬼神诅咒后宫,于是成帝就审问班婕妤。他的供词说:“我听说人的死生由命运来决定,富贵由天意来安排。修善还不能受到福报,作恶还能指望什么?如果鬼神有知觉的话,就不会接受邪恶谄媚的诬告诅咒;如果鬼神没有知觉,诬告诅咒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13.(1)①以“时间”为序。诗歌用“彼稷”之苗、穗、实,表明时间的推移,来组织诗歌内容。②以“情感”为序。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每点2分,共4分)

  (2)①直抒胸臆。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打动读者。②重章复沓(重章迭唱)。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每点2分, 共4分))(如果答对偶、反复,也行)

  14.(1)总角之宴 (2)榆柳荫后檐 (3)山岛竦峙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娇儿恶卧踏里裂 (7)齐彭殇为妄作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每句1分,共6分)

  15.B、D。(B项“牧民一定要亲眼看见我们用笔划去自己那个名字,才放心离去”,主要是因为他们非常诚实,信守承诺,极其看重信誉。D项“我妈”没有“鄙视”的心理,主要是“不好意思、尬尴”,当然也有找到债主的释然。)(每点2分,共4分)

  16.(1)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写了一个我们忘记了名字、想不起模样的“普通人”。(2)这样一个我们都不知道是谁的人,却欠了我们家的钱,设置悬念,非常有吸引力。(3)行文看似平谈,却制造了一个小小的矛盾,产生了一个不小的波折,妙趣横生。(每点2分,共6分)

  17.(1)通过“这个人”留在账本上的名字,来影射“这个人”。(2)通过“我们”的态度的微妙变化,尤其是“我妈”的评价,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这个人”(3)通过写喀吾图的牧民都有信仰,都不会赖账,来正面衬托“这个人”。(每点2分,共6分,)

  18.(1)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个人”却一下子承认了账本上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丝毫没有要掩饰的意思。他的坦诚、直率让人觉得不“普通”。

  (2)“这个人”想不起什么时候赊的账,又买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一点点想要赖账的意思。“这个人”是真诚的、负责任的,难能可贵,所以他是不“普通”的。

  (3)“这个人”非常穷,但却坚持一点一点还清自己都记不起的债。这种高度自觉、信守承诺的精神比金子还宝贵,所以他是极不“普通”的。(每点2分,共6分)

  19.(1)患得患失(2)众星拱月(3)文过饰非(4)待价而沽(一题1分,共4分)

  20.示例:长江如万马奔腾,滚滚东去。曹操面对大江,斟满美酒,屹立船头。前方,吴军水寨星火点点;身后,魏国战舰威然林立。江风狂卷,战袍翻动,曹操手持长矛,朗声高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描写生动2分,气势豪迈2分,修辞2分)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秦军屡屡打败赵军,廉颇便下令赵兵坚城固守。赵王以为廉颇损失惨重后更加胆怯,不敢迎战,愤怒之余,就多次斥责他。这时应侯范雎又派人带上千金去赵国施行反间计,到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廉颇极易对付,而且他也就快投降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劝阻道:“大王因为赵括有名望就重用他,这就像是粘住调弦的琴柱再弹琴呀!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知道在战场上随机应变。”赵王不听。

  当初,赵括从小习读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能够与之相比;他曾经与父亲赵奢探讨兵法,赵奢也难不住他,但始终不肯说他有才干。赵括的母亲询问缘故,赵奢说:“领兵作战,是提着脑袋做事,而赵括谈起来却轻松自如。赵国不用他做大将也就罢了,假如一定要用他,那么使赵军失败的必定是赵括。”待到赵括即将出发,他的母亲上书赵王,指明赵括不可重用。赵王问:“为什么?”赵母回答道:“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前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他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和贵族宗室给他的赏赐,他全部都分发给手下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刚刚成为大将,就向东高坐,接受朝拜,大小军官没有人敢抬头正眼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绢帛,全部都搬回家藏起来,每天只是忙于查看哪里有良田美宅可买的就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的父亲一样,其实他们父子是心思迥异的两个人,还望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母亲因此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大王不要连累我治罪。”赵王同意了她的请求。

  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升任为大将,便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改王龁为副将,并在军中下令:“有谁胆敢泄露白起为上将军的消息,一律处死!”赵括来到军中,全部废除原来的规定,更换军官,下令出兵攻打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却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不知中计,乘胜追击,直捣秦军营垒,秦军坚守不出,赵军无法攻克。这时,秦军的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已经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外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也堵截住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也被断绝。武安君白起趁势下令精锐轻军前去袭击,赵军仓促提兵,迎战失利,只好坚筑营垒等待援兵。

  秦王听说赵军的粮草通道已经被切断,便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齐国、楚国增援赵国,赵军缺乏粮草,请求齐国救济,齐王不同意。

  到了九月份,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赵军开始暗中互相残杀,互相吞食。赵括心急如焚,便下令赵军进攻秦军营垒,想派出四队人马,轮番进攻,但到第五次,仍无法突围出去。无奈,赵括亲自率领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箭下。赵军于是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秦国。

  白起说:当初秦军已攻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顺秦国而去投奔赵国。赵国士兵多反复无常,如果现在不全部杀掉,恐怕会有后患。”于是连哄带骗地把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较小的回到赵国。前后共杀死赵兵四十五万人,赵国因此大为震惊。


猜你喜欢:

1.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3.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4.高考语文试卷pdf

5.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2)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18题。 一个普通人 李娟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8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8

    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这是考试时的小小技巧,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8,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

  •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7年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7年

    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7年,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7年阅读题 甲

  •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7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7

    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能够能够决定怎样应对,那是运。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2017,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语

  •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1答案解析

    只有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人才能在学习上闯出一片天。因此,平时多拼搏,多吃苦,高考时就可以的高分。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

2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