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江苏高考试卷语文2017(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兮 B.哉 C.夫 D.矣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4.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治学不能因为目标过远而松懈。

  B.人疏于学习,会犯错而招来批评。

  C.治学要回顾走过的路,并加以总结。

  D.人不能因为害怕困难而放松学习。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六)写作 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江苏高考试卷语文2017参考答案

  1.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2. 原因 表现

  3.D.

  4. C.

  5.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6. 略

  7.该句将湖泊比喻为“一块巨大的海绵”,用海绵吸水来喻湖泊吸音,海绵“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强,把作者微妙的主观感受用常见物品传递给读者,形象而生动。

  8. 略。

  9. “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0.红杉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它的存在使人类清醒镇静,因此,作者认为红杉是一种具有特别含义的树木。

  11.B.

  12.作者描写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作者通过描写这两大类声音,表达了宁静无价的主旨,和作者对宁静的赞美与向往。

  13.(1)不以其道得之

  (2)霓为衣兮风为马

  (3)花近高楼伤客心

  (4)何事苦淹留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言不尽意

  (7)可以濯吾缨

  (8)他乡说故乡

  14.A。

  15. B。

  16.略。

  17.(1)记录 (2)大致 (3)沿着 (4)立即

  18.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19.D。

  20.在各道设置知院官,及时掌握情况,一旦需要,就及时救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户口数量。

  21.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

  参考译文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

  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22.B。

  23.本段以宝物在暗室让人难以发现来比喻人因不学而处于蒙昧的状态,以太阳能够照亮暗室让人发现宝物来比喻学能够消除人的蒙昧,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24.D。

  25.该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有力地论述了治学要付诸行动的道理。

  26.作者首先强调治学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引出立志的重要性;再论述志与才的关系,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参考译文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器物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奉给神祇祖先。

  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这样以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走过的路,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

  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仰着头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梦想,孤身独处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则一定能达到目标。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因此,虽然有那样的天赋才华,却没有那样的远大志向,也不能够建立那样大的功业。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才华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

  27.略。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4.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5.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6.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江苏高考试卷语文2017(2)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江苏2017语文高考试卷
    江苏2017语文高考试卷

    曾经的苦,现在的痛,都是将来的笑颜!即将高考的学生努力加油吧,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江苏2017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江

  • 江苏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
    江苏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

    拼两个春夏秋冬,博高考无怨无悔。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江苏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江苏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 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下载
    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下载

    高考虽说不能决定人的一生,但却是决定人生方向的一大重要转折点。加油吧,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

  • 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
    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

    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江苏2017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

2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