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历年高考语文广东试卷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16.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5分)

  今年的①三四月份,西安等城市的很多家长们②都很关注一个问题:今年的③小升初政策有什么变化吗?类似的④疑问还有很多:比如说中考政策有⑤变化吗?甚至上好一点儿的⑥小学、上好一点儿的幼儿园,都成了敏感和⑦热门的话题,这⑧也预示⑨了一场场择校大战即将快⑩拉开帷幕。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17. 另选话题,仿照下面的语句形式写一段话。(6分)

  做好事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或是为了一个感激的微笑,还是为了一声真诚的道谢?应该是为了一丝内心的慰藉吧!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狄奥哲尼士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用木桶代替房屋,经常呆在木桶中。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特别想见狄奥哲尼士,曾多次派人去请他。孤傲的狄奥哲尼士对此毫不理会,最终,亚历山大只好亲自去见他。当时狄奥哲尼士正在木桶中晒太阳,亚历山大说:“我是亚历山大,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满足你。”哲学家回答说:“唯一的要求是,请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在归途中,亚历山大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人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宁愿是狄奥哲尼士。”

  根据你读后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或套作。

  历年高考语文广东试卷参考答案

  一、(9分)

  1.D(偷换概念,改变了范围,“中国固有的学问”比“儒道两家”大得多;另外“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说“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2.C(“两两之间互补”,原文说儒道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儒道主要讲人生哲学,佛家讲人死哲学,佛与儒道构成互补关系。)

  3.D (A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人只有一种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之说;B“张”“弛”“空”是三教精神的概括,并非人生的精神困惑;C引用《礼记·杂记下》是为了论证“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相反相成”的观点。)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 D 间:离间(的计谋)

  5. B(②表现傅岐有卓越的外交才能;④是朝廷的做法;⑥侧面表现傅岐见识出众。)

  6. C (“最终说服了皇帝”错误。“帝遂从之”是听从了朱异等人的议和主张。)

  7.(10分)(1)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大意对给2分;“狱”“械”“首服”译对各1分)

  (2)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大意对给2分;“易”“意”“通好”。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傅岐,字景平,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来)才被授予县始新令的官职。

  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严刑拷打办法用尽,(但那人)始终不认罪。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依法处死(让他)为死者偿命,适逢冬至节到,傅岐就放他回家。管理监狱的官吏坚决地制止说:“古代有这样做的,今天不能这么做。”傅岐说:“如果他违背信约,我这个当县令的甘愿因此获罪。”那人最终按期返回。太守深为傅岐出众的胆识而惊叹,当即将傅岐审理这件案子的情况向上报告。傅岐后来(任职期满)离开始新县,全县的人无论老少都来拜送他出境,号哭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

  (傅岐)来到京城,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职务,在宫廷中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多次升迁后担任安西中记室,像原先那样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傅岐相貌举止优雅大方,涉猎广博善于应对。大同年间梁国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者一年之中两次出使梁国,梁国常派遣傅岐接待应对魏国的使者。太清元年,多次升迁后担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像原先那样不变。傅岐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地位仅次于朱异。

  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得以安静太平,对我们的事情是有利的。”参与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岐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二月,侯景向朝廷上表,要求划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若能满足要求)就解除对京城的包围,回到原驻地。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与侯景)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等到和侯景订完盟约,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对众人说:“贼率兵叛逆,难道有求和的道理吗?”等到侯景背叛盟约,没有人不感叹佩服傅岐的。不久有诏书下达,因为傅岐勤勉辛劳,封为南丰县侯。傅岐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侯景攻城)京城内城失守,傅岐带病突出包围,死在家里。

  (二)8.“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2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3分)。

  9.运用了反衬(或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3分)(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三)10.(1)绝巘多生怪柏 飞漱其间 (2)砯崖转石万壑雷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A,1分;D,2分;E,3分,BC不得分。(A“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加有现场感” 不等于“真实、感人”,且“感召他人的作用”会有,但不是主要目的;B吴贵平勇救落水儿童的原因主要还是出于亲情,出于父母对于孩子不惜生命代价的守护;C说“小说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没有依据,且对吴贵平救人原因的分析也不当。)

  (2)①拍摄准备就绪,但被救小学生却不愿出镜,怕在被水呛,家长也不同意,怕有危险; ②找到了会水的孩子愿意替代拍摄,但吴贵平却要带一个救生圈;

  ③经镇长说服教育,吴贵平同意拍摄,但走到深潭时腿就发飘,原来不会游泳;

  ④镇长发怒,批评村长,村长批评吴贵平,但吴贵平说当时以为是儿子落水才救的,所以不要奖金、不当英雄了; ⑤镇长要求把落水孩子换成吴贵平的儿子,但村长说吴贵平的儿子一年前就淹死了。

  (答出三处波折即可得满分,但每处应包含正常情况和意外情况两个信息点,且不能把不同的波折混答在一起。)

  (3) ①镇长:应该是尴尬加上羞愧。为自己有悖为官之德、为人之情的不合理要求尴尬羞愧;

  ②记者:羞愧与感动。为拍摄“再造的新闻现场”却伤害他人而羞愧,为吴贵平的爱子之情而感动。

  ③吴贵平:伤心痛苦。为儿子的死伤心,伤心到误认别人为自己的孩子;因被迫为官员的面子而“再现”救人场景、被迫重念旧事而痛苦。

  (分析符合小说的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的性格,言之成理即可。)

  (4)①可以称为英雄。不管吴贵平救人时出于什么目的救人,但毕竟有了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当今社会,很多人自私冷漠、见死不救,相比之下吴贵平的行动已经让人很敬佩了,为亲人敢于舍弃生命也是英雄之举,也该被宣扬和提倡,以带动更多的人将真情、善良、道义化为行动。

  ②不能称为英雄。英雄应该是为大义勇于牺牲的人,而小说中吴贵平的救人之举,毕竟出于一己亲情,不能算作义无返顾的道义之举。而且当今社会被我们称为英雄的人物,也多为牺牲个人利益、为他人、社会、国家奉献的人。所以吴贵平的救人令人感动,但不算英雄之举。

  (结合文本,2分;理由分析,3分;联系实际,3分)

  四、实用类阅读(25分)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

  (A“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也许有这种可能,但原文没有明确交待。B项强加因果,范围扩大。“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与罗斯贝无必然因果联系。D“配角甚至更光彩”中的“光彩”意思是“光荣”,而不是贡献大。“更”字表现的是叶老对别人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赞美。)

  (2)①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奠定了研究基础。②在气象学方面不断开疆拓土。如带领弟子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五百毫巴地面图,使科学地天气预报起步;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开创了在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新领域,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③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3)①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科学研究以事实服人,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②爱国。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他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他学成后交,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报效祖国。

  ③平等待人。和年轻人相处,不会因为资历浅而不重视,也不会因为声望高而轻信。

  (答对一点2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4) 观点一: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

  ①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②身为一个气象学家,却招一个经济学研究生,“互相学习”,体现了他多学科融合的超前的学术视野。

  ③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体现了他超前而宽阔的知识视野。

  观点二: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

  ①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领导其他人在 零的起点上发展起中国的气象事业。

  ②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吸引美国的学者寻求支持,因而他才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③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

  (观点2分,结合材料分析每点2分,共8分。持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五、语言表达和运用(20分)

  13.D 14.B 15.A

  16.(1)必须删去的是:② ⑨ ⑩

  (2)不能删去的是:⑥ ⑧

  17.示例:

  (1)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方红底金字的录取证书,或是为了登上人生金字塔的顶点,还是为了同窗们羡慕不已的目光?应该是为了超越自我的信念吧!

  (2)生活究竟是什么?是一罐五味俱全的调味品,或是一坛愈久愈醇的老陈酒,还是一张时有创意的新菜谱?应该是一册越读越厚的教科书吧!

  六.(60分)

  参考立意:

  1、人贵有傲骨,做自己精神王国的王者,不向权贵低头;

  2、做一个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视尊荣如敝屣,视富贵如浮云;

  3、阳光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不需要假手于任何人,人应克制自己的欲念,不能过多的奢求生命之外东西,无欲则刚;

  4、刻意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就是在贬低自己,人要含藏光芒,谦虚做人;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2.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4.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5.高考语文试卷pdf

6.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高考语文广东试卷答案(2)

16.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历年高考题语文_历年语文高考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题语文_历年语文高考题及答案

    要高考了,不要烦恼。沉住心气,相信自己。进了考场,啥都别想。先易后难,统筹时间。会与不会,正常发挥。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

  • 历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历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十年寒窗,开出芬芳;十年磨剑,努力未变;十年坚守,成功守候。祝高考顺利,金榜题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

  • 历届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历届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又是新一年高考之际,一心一意衷心祝福你,二份真心伴随你行,三分提醒沉着应考,四份好运陪伴你,五份细心要做到,六六大顺金榜题名。下面是学习

  • 历届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历届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小荷才露尖尖角,那是比喻你高考。莫愁清华不回眸,早有蜻蜓立上头。祝你:金榜题名,笑口常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仅

2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