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3(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1)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2)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 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3)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4)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5)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6)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这五个字吸引了我,契合了我的心意。在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7)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8)这又让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那个可怕的孩子。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他凭什么让人害怕?他有一种天赋的诡诈——只要把周围的孩子经常地排一排座次,他凭空地就有了权力。“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第十跟谁好”和“我不跟谁好”,于是,欢欣者欢欣地追随他,苦闷者苦闷着还是去追随他。我记得,那是我很长一段童年时光中恐惧的来源,是我的一次写作的零度。生命的恐惧或疑难,在原本干干净净的眺望中忽而向我要求着计谋;我记得我的第一个计谋,是阿谀。但恐惧并未因此消散,疑难却因此更加疑难。我还记得我抱着那只用于阿谀的破足球,抱着我破碎的计谋,在夕阳和晚风中回家的情景……那又是一次写作的零度。零度,并不只有一次。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你就回到了零度。一次次回到那儿正如一次次走进地坛,一次次投靠安静,走回到生命的起点,重新看看,你到底是要去哪儿?

  (9)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10)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里挥霍光阴,曾屡屡地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有删节)

  14.“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从全文看,“安静”有哪几层含义?(6分)

  答:

  15. 文章第7段,作者写到“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你认为作者寻的是什么?(2分)

  答:

  16.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 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答:

  (2)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答:

  17.文中写到了 “那个矮小瘦弱的孩子”,其作用有哪些?(5分)

  答:

  18.文章写到:“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请结合全文,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6分)

  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下面一段话在语言表达上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自从《语文学习报》创刊以来,秉承为学生服务,为中国语文建设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母语教学与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②为使报纸质量更上一层楼,本着对读者负责、对语文负责,我们郑重推出“指瑕”活动。③敬请读者为报纸中出现的错误给予批评和指正,在具体内容及版式设计等方面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④我们竭诚期待您的慧眼能给予《语文学习报》特别的关注以使我们的报纸更臻完美。

  (1)序号 ,改为

  (2)序号 ,改为

  (3)序号 ,改为

  (4)序号 ,改为

  20.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注:“同比”指的是与2012年3月份相比。

  答:(1)

  (2)

  21. 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4分)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寻真正的家醅呢?

  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2017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3参考答案

  1、A(B场cháng院 C哄hōng传 哄hōng抢 哄hǒng逗 起哄hòng(4声) D妥帖tiē 请帖tiě 字帖tiè 服帖tiē)

  2、B(A口诀 戴红领巾 B一张一弛 C涵养 贸然从事 变本加厉 D嘉宾 即使 春雪易融 记忆犹新)

  3、D(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罪不容诛: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为虎添翼: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含贬义)

  4. C(A、“个性化”后边的逗号改为句号。 B、括号为句外括号,故在句号后面 D、三个分号换成逗号)

  5.C (A项错误,以气势取胜的是“故宫”,不是“天坛”;B项错误,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D项错误,不是所有的天坛的琉璃都采用蓝色;C项观点在文章第五段能找到依据,故选C。)

  6.D (A项“对上天的挑战”一语错误,象征天,尊崇天,怎能挑战;B项“节省占地面积”无中生有;C项错误,没有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D项“敬慕上苍”的思想贯穿全文,也是天坛建筑追寻的原则,在第3段最后一句更是一语道破,故D项为正确答案。)

  7.(1)与“清”关系最大。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美。 如答“高”、“圆”言之成理也可。(2)雄伟、威严、厚重。庞大建筑群:雄伟(雄壮、雄浑……) 一道道门,造型是方的:威严(庄严、森严…… ) 深红的颜色:厚重(凝重 ……)

  8.C 逐渐

  9.A

  10.C “讽刺”错。是下诏书劝勉求学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且并未明令禁止写作“时文”。

  11.(1)①抛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能消融腐蚀,它在一段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

  ②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取舍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

  (2)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彼言说之势,愚智同学之。士学于言说之人,则民释实事而诵虚词。

  断句翻译:

  那些结成党羽的人们不等待国君,而就能搞成自私的勾当,国君从臣民中间,提拔这样一个人,臣民就背叛国君而倾向私交。臣民背叛国君而倾向私交,国家就弱了,大臣就强了。国君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是受外国的侵犯,就要被百姓所推翻。那些人谈说的技术,愚昧和智慧的人一齐学习,学士向谈说的人学习,因而人们都放弃实际工作,去诵读空虚的言论。

  12、(1)前一首抒发了对王朝兴废的悲哀和孤独之情。诗歌连用“南朝旧曲”“司马泪痕”两个典故,抒发了深切的王朝兴亡之悲;(1分);后一首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诗人以“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寂,用“何日是归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思归之情。(1分)

  (2)都是以乐景衬悲情(反衬)(1分)。前一首用采莲人的欢歌反衬抒情主人公(或自己)的孤独悲哀之情(2分);后一首用风光旖旎妩媚的水乡之景反衬苦闷思归的心情。(2分)

  13、(1)而致千里(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烽火扬州路(4)莫道不销魂(5)憔悴损(6)节旄尽落

  14.⑴远离世俗喧嚣,充满自然生机。⑵看清自己,让心安稳(获得心灵的宁静)。⑶放弃阿谀与强权,回归生命的本真。(每点2分,共6分)

  15.生命最本真的意义(2分,答“灵魂的眺望”给1分)。

  16.⑴我获得了超越痛苦和生死的坦然。(2分)⑵我的身体已经不再进入也不必进入地坛,地坛所代表的那种安静已扎根在我心中。(2分)

  17.⑴内容:说明人面对强权应该摆脱阿谀的态度,回归生命的本真。(2分)

  (2) 结构:与上文文坛排行榜现象呼应,引发后文关于写作的零度获得生命的宁静的议论。(2分)。

  (3)效果:用自己亲历的事例与当前文坛排行榜现象类比,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激起共鸣。(2分)

  18.(1)分析观点:我们应该放弃阿谀而回归心灵的宁静,超越荣华获得心灵的自在。追名逐利可以获得一时的虚荣,却丧失了自己的尊严、生命的本真和心灵的宁静(每点2分共4分,笼统答“应该安静的生活”之类给2分)

  (2)评价观点:我赞同作者的观点,这是一个智者对生命有了深刻感悟之后的认识。(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有益的启示,在今天又什么现实意义等等均可。)(2分)

  19. ①将“自从”调至《语文学习报》之后;② 将“本着对读者负责、对语文负责”改为“本着对读者负责、对语文负责的准则”;③ 改“为”为“对”;④改“竭诚”为“真诚”

  20.(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2)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价格涨幅较大;(3)居住类(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交通和通信价格出现负增长(第一点2分,后面两点答到一点就给2分)

  21.(4分)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合理答案的要求:拟人手法2分,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并体现在句式结构上2分)

  附文言翻译:

  我的友人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

  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那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虽然它受埋没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辉,已经能常常自动地发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近代的而重视古代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啊!杜公可以没有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很奇怪唐太宗将国家治理得兴盛太平,接近三代圣王盛世时代,可是在文章方面,不能革除齐梁等朝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安定,安然无事。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出现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爱惜他吗?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在礼部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不顾这些。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不良影响,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而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守定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取舍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

  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死了,享年四十一岁。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望他感到高不可攀,接近他却感到很温和,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人攻击他驱逐他,意图不全在子美一人身上。全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从两三个大臣往下、有人欲借苏子美事件对他们进行株连陷害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就是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杰出人才,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悲痛啊!

  庐陵欧阳修写下这篇序。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3.高考卷语文真题

4.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5.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017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3(2)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想念地坛 史铁生 (1)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2)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有些人宁愿不拼搏,因为他怕自己即使拼搏了,那结果也不是很好。然而,人生能有几次搏?莫到白发还未博。拼一拼吧,别让自己有遗憾。高考加油!下面

  • 2017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2017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

    无论高考的题目怎么变,考的就是那个知识点,所以高考复习时谨记扎实基

  • 2017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17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高考模拟成绩差了没有关系,从中找出原因,改正一下复习方法。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考语

  • 2017高考语文试卷3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3及答案

    高考模拟失利并非坏事,可以让你发现复习存在的问题。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试卷3,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考语文试卷

2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