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江苏高考语文题型_2017江苏语文摸底测试题

时间: 刘惠25 分享

  高考没有侥幸,只有实力。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祝高考成功!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江苏高考语文题,供大家阅读!

  2017江苏语文摸底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漫溯(suò)   百舸(ɡě)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ɡ)

  B.谤讥(bànɡ) 寥廓(liáo) 胆怯(qiè) 浪遏飞舟(è)

  C.忸怩(nǐ) 丰腴(yú) 戛然而止(ɡá) 有恃无恐(shì)

  D.青荇(xínɡ) 长篙(hāo) 挟持(xié) 怒发冲冠(ɡuān)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①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②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③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④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⑤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道学传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

  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①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选自《宋史》卷427)

  注 ①芹曝:谦辞,谓所献微不足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正不讳言之      讳:忌讳

  B.载于此编者, 备矣 备:齐备

  C.更千五百年 更:更加

  D.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徒:只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积数百千年于天下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B.公复于此留意焉 盖有不得已焉

  C.更相讲习而传之 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

  D.《六经》,夫子之书也 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也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  )

  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⑤去耳目支离之用

  ⑥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有错误,但也是可取的,因为它对于当时学风的背理和有害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

  C.作者认为,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4分)

  译文:

  (2)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3分)

  译文:

  (3)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歌一、二句写景,请具体描绘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

  答:

  (2)有人评价这首《送友人》“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请任选诗的第三句或第四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有哪些“曲折”变化。(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一年一度秋风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

  《采桑子 重阳》)

  (3)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根据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的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景物描写。(不少于60个字)

  杏花    春雨    江南

  答:

  17.概括下面诗歌的寓意。(不超过10个字)

  泥 土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答: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对其中画线的部分进行修改。

  沿江两岸,①苍翠的林木,山花吐香,②危崖耸峙,满布奇石,③泉流瀑飞,清风送爽,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1)画线部分的语序应调整为(只填序号)____________。(2分)

  (2)其中短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应分别修改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才能使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2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相约雨巷

  ①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

  ②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唯一伤痛。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尽这雨巷。

  ③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

  ④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甚至是那太息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

  ⑤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我要在生命终结前,了却未竟的心愿——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不来,我不走。

  ⑥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戛然而止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演奏为千古绝唱。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丁香,仍在此处为你苦苦守候。

  ⑦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纯如你,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忧愁的回忆。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会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⑧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味……

  19.第②段中“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说的是什么意思?(4分)

  答:

  20.本文的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审视雨巷的? (4分)

  答:

  21.本文体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举几例(最少两种)。(4分)

  答:

  22.作者说“你不来,我不走”,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自己“等待”的长久和“你”的形象,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等待的“你”?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同在。

  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使图画洋溢生机。孩子们唱着春天的歌谣,老人们唤出青春的记忆……

  作为一名高中生、走进新世纪的青年人,你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 的呢?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D 6.C 7.B 8.D 9.C 10.C 11.A 12.A

  13.(1)后世跟从儒家学习的人多了,但说到像孔子一样忠信,就很少有人具备了。为什么和孔子的话有这样的差别呢?

  (2)上天所给予读书人的,本来就是茫然无知的了。

  (3)所以,用我心去读书,随处都可以有收获;只用书来增加我的见识,那么放下书卷就会茫然无知。

  参考译文

  自汉朝以来,有文字记录的著作繁多,在世上累积几百上千年。达到汗牛充栋的地步,还没有停止。许文正对人说:“还必须再来一次焚书。”“焚书”是残暴秦王的行为,文正不忌讳谈它,实际上说的什么意思呢?广东左方伯陈公选取元代编修的《宋史·列传》中的《道学》一编刻版印刷,和对此有共同兴趣的人一起研究。《宋史》有全书在世上通行,而陈公又只专注这一编的研究。唉,我知道他的本意啊。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后世跟从儒家学习的人多了,但说到像孔子一样忠信,就很少有人具备了。为什么和孔子的话有这样的差别呢?孔子所说的学习,不是后世之人所说的学习。后世求学的人,只是记忆背诵罢了,只是讲究词章罢了。(这样,)上天所给予读书人的,本来就是茫然无知的了。什么原因呢?士人们流连于众多典籍之中,而探求研究不够深入专一,耳目为各家之说所迷乱,自己的智慧因而受到压抑和窒息,君子担忧这些是应该的啊。所以,秦王焚书是有错误的,君子却不忌讳谈它,不是赞成秦王的做法,大概是不得已啊。

  孔子死后,他精深的言论也就消失了。经过一千五百年,周敦颐、程颢和程颐等许多学者相继兴起,在遗留下来的典籍中找到没有流传的经学著作,重新宣讲学习并传授它。载于这一编中的,已经很齐备了。即使同天地一起共享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却听说:《六经》是孔子的著作;学习的人如果只是诵读它的文字而忘记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六经》就只是一种糟粕罢了,仍然不免于在读书中丧失自己的本心。

  如今《道学》这一编,杂采了众多学者做事的行为和他们著作中的言论,研究学习的人如果不只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在其中探求自己的内心,对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进行观察,致力于内在自我的修养,而不是用眼见耳听的东西扰乱内心,除去耳目这些表面的繁琐的功用,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那么,一打开书卷就会有所收获了。这不是说从书中得到了真谛,而是说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所以,用我心去读书,随处都可以有收获;只用书来增加我的见识,那么放下书卷就会茫然无知。这是我所想献给陈公和各地同仁的浅薄的见解。

  承蒙陈公命我作序,所以写下这些话。陈公名选,字士贤,浙江临海人。他的父亲曾在新城作县宰,对百姓关爱深厚。陈公自称这是他的家学内容。

  14.(1)诗人秋夜登山临水,望见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月亮射出清冷的寒光,更令人凛然生寒。表达了对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或离愁)。

  (2)第三句:人隔千里,自今夕始,本应是无限伤感和遗憾,但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转折,表现出对相思情意的执著。

  第四句:“关塞”,大约友人是赴边去吧,那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关塞长”使梦魂难以渡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连梦也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任选其一即可)

  15.(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2)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3)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4)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6.“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绵绵春雨仿佛一位诗人在杏花丛中的轻吟浅唱,宛若一曲丝竹在柳丝间抹出的一缕思念。漾漾的雨润泽了杏花的笑靥,她睁开迷蒙的眼,看着青石板上走来的一群花季少女,雨滋润着她们的黑眼睛,氤氲着她们的红衣服,渲染成一幅水彩画。一阵细细的吴侬软语,诠释着千年不变的美丽。

  17.不要孤芳自赏,自视特殊。(或:要甘于平凡,乐于奉献。)

  18.(1)②③①

  (2)苍翠的林木 满布奇石 林木苍翠 奇石满布

  19.《雨巷》这首诗和诗中所描绘的凄清、迷茫的意境,丁香、姑娘等意象让“我”痴迷了半个世纪,“我”渴望能到那意境中去感受一番。

  20.作者笔下的雨巷是寂寞的、惆怅的、凄清的、凄婉的。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反映。

  21.体现了婉约、委婉细腻、抒情晦涩的语言风格。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比喻、夸张、引用、拟人等。如排比:“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比喻:“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

  22.表面来看,作者在这雨巷中等待,希望遇到一个戴望舒《雨巷》中所描述的美丽忧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并想象了自己等待的苦难和姑娘经过自己身边时的情景。但和戴望舒相同,作者笔下的“你”是一种象征,象征了“美”“爱”“光明”“温暖”“浪漫“古典”等所有美好的理想,等待是所有追求者必须经历的过程。

  23.思路点拨 本题可写的内容较广。“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象征意义的春天,比如人生的春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春天,也可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反向立意,使文章主题深刻而新颖,独具一格。

  第一步:确定立意。春天可以引发人们以下的联想:

  ①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

  ②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

  ③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

  ④拥有绵绵的春雨,是思念的象征。

  第二步:确定内容。可描摹春景,可叙写春天的故事,可抒发你对春天的感想。

  第三步:确定文体。叙事则写记叙文,发表高见则写议论文,状物抒怀则写散文……

2017江苏高考语文题型_2017江苏语文摸底测试题

高考没有侥幸,只有实力。摒弃侥幸之念,必取百炼成钢。祝高考成功!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江苏高考语文题,供大家阅读! 2017江苏语文摸底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