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质量检测试卷(4)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期:期待。

  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 参:检验

  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饰以温慎 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恩念至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碲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一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答案】

  14.B

  15.B

  16.C

  17.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试题分析:高中阶段主要有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在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试题分析: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答案】

  19.(2分)

  采地黄 卖地黄

  20.(6分)

  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而》)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贡属于 。(2分)

  22.一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答案】

  21.(2分)

  德行 言语

  22.(4分)

  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又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所给材料,逐段进行翻译,了解材料的内容,把握材料的主题,然后分析不同断句形式给文言句子带来的不同理解。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古诗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2)且矫诏纷出, , , 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辛弃疾《鹧鸪天》)

  【解析】

  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ƒ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略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题型及参考答案

3.高考语文成语运用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4.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5.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质量检测试卷(4)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