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宁夏语文高考试卷答案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l4~15题。

杜 鹃 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思 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 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5.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鱼我所欲也》中“ , ”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以美女衬英雄;再用“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②尽管媒体已经报道了有关该保健品欺诈销售的新闻,但许多人还是前仆后继,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③局领导在动员大会上谈到,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在单位里无所用心,看似自在悠闲,实则虚掷时光,浪费生命,辜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

④2016年的中国电影院线可谓惨淡经营,在上映影片增加、银幕数激增的情况下,全年总票房同比仅上涨3.7%,单张银幕票房更下降了20%。

⑤三年前,该廉租房工程进行到一般时,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困境,整个工程被搁置至今,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⑥由于所处地域特殊,该城中村里居住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平日里五方杂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 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对作家和文章,我一向是怀着类似的景仰和认同,但近年来,所见最多的却是一些打着作家名头做幌子的势利主义者,把写作当作获取名利的工具。

C.最近,在马达加斯加首都连续发生了几起针对中国国民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的受害人主要以做生意、开餐馆、办中医诊所等方式赚钱谋生。

D.明代航海指南《顺风相送》中的一段关于钓鱼岛的文字是目前能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该岛屿的文献资料,是有力的历史证据。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水浒传》中,我们看到英雄好汉千里追寻,意气相感,为着一个共同的使命而聚集到一起, ①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指望着以此获得立边功的机会而名垂于清史。对此,我们 ② 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③ 却不能不承认这毕竟也是一种更高的人生追求和使命感。 ④ 小说的后半部则又一步步地写到了这一追求所导致的现实困境,英雄好汉战死疆场,奔走离散, ⑤ 终归于“魂聚蓼儿洼”的沉寂。这样一个聚散的过程, ⑥ 是从追求到失败和幻灭的过程,其所以失败而仍不失为英雄,不正是由于这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 当然 不过 然而 / 假如

B. 也许 虽然 但 是 尽管 却 /

C. 所以 即使 只是 / 竟 即使

D. / 固然 可是 而 而 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对扇子“救人于酷暑”感恩仅是原因之一, ① ,才是更重要的理由。《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 ② ;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这一把折扇、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芭蕉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 ③ ,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

21.右图是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徽,请写出该校徽中小圈内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中国体坛,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以鲜明的个性成为一个独特的且颇有争议的存在。赞赏者称他为“藏獒”,对他追求时尚流行、初语惊人、桀骜不驯的张扬的个性推崇备至。他们认为正是这种个性使他在赛场上充满了血性和“舍我其谁”的霸气,才能在关键比赛中勇于搏杀,力挽狂澜,并取得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个人大满贯等骄人战绩。而质疑者则对其夺冠后脚踢广告牌、激情撕球衣等个性化行为加以否定,并认为正是过于张扬的个性阻碍了他的成绩——他是中国乒乓球队近年来对外“作战”输球最多的队员,还留下了里约奥运会上与双料大满贯失之交臂的遗憾……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和他的个性有必然的联系吗?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人生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分)

1.D(因果关系不成立,因草原古道的开通,促进了交流,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流才开通古道。)

2.B(文中只说回纥是这样)

3.B(A还为了“经营西域”;C“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错。D“将”错,是“进一步”。原文第一段,“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B(A“拘谨刻板”的理解不恰当,侯一凡的形象没有这样的特点。C这是客观情况,真正表现人际关系淡薄的是,侯一凡是一个从山区农村黄泥湾出来到城市打工的小保安,没有几个工人主动跟他搭讪。D对两条线索交会的理解不恰当,应该是在吕晓红感谢侯一凡时交会在一起。)

5.①形象上,凸显侯一凡对救人认真执著的“救命恩人”的形象。

②情节上,展示侯一凡的认真热心与有关负责人麻痹冷漠的对比,造成矛盾冲突,突显救人不易。

③效果上,运用延迟手法,使救人的情节一波三折,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6.①情节上,引出对救人原因的说明,解释悬念,使情节完整。

②人物上,侯一凡把救人的原因归为吕晓红,表现了他谦逊淳朴的形象特点。

③主旨上,这句话揭示了吕晓红被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自己尊重他人、友善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表达了友善和关爱的主旨。

(每点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A(B“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C“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BC(A“仍持怀疑态度”错误。D“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E“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要求,没有根据)(每选对一项给2分,共4分)

9.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2分,任答二点即可)

弥补节目的不足:

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

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

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 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3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D

11.A(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12.C(文中“戒家事勿以白”一句的意思是蒋重珍告诫别人,不要用家务事干扰自己,不是不和皇帝谈家务事)

13.(1)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草奏”、“斋心”、“削稿”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 5分)

(2)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频严”、“堪”、“消变”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 D(B“聊以释怀”不恰当。D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共6分,第一点4分,第二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2)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

(3)余独好修以为常(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B(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前仆后继,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无所用心,形容对什么事情都不去用心,都不关心。惨淡经营,在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努力地经营。功亏一篑,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力量而未能完成。五方杂处,各个不同地方来的人错杂居住在一个区域)

18. D(A两面对一面,在引导前“能否”,去掉后面的“能够”。B句式杂糅,“打着……做”错误。C内容交叉无法并列,“做生意”范围较大,和后面内容有包含关系)

19.D(注意第五空和第六空就可以判断出来)

20.①扇子上承载着超越器用的文化含义

②羽扇成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

③但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

(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放入上下文中能使语意连贯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图案由“八一军徽 ”“电子轨道”“展开的书”三个要素构成。“八一军徽”表明学校的军校性质和国防重任,“电子轨道”体现该校军事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办学使命,“展开的书”寓意这是一方博学求知的园地。(构图要素3分;寓意3分。如有其他寓意解读,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作文(60分)

【写作指导】本次作文属于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次写作围绕体坛“藏獒”张继科的鲜明张扬的个性引起热议这一事件设题,其实揭示的是“各性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材料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每一种均可单独立意。要求在文中必须作出判断、亮明观点,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写作时应着眼于论证“个性”对“成就”取得的意义、价值或影响。

主要参考立意:

①鲜明的个性能促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就;

②过于个性化会成为人生成就的阻碍;

③要有个性,但应适度。(如有其他立意,只要与材料切合,亦可)

参考译文: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名,任建康军签判,母亲亡故,改任昭庆军签判,不久因公事与掌管监察的同僚意见不合,请求任宫观官,改任奉国军签判。绍定二年,奉召入京应对,首先以“从皇帝到百姓应当首先懂得内心与外物这两者的界限”为主题进言:“界限分明,就会知道有天下治乱,何必把尊贵视为快乐;知道有百姓喜乐哀愁,何必把侍奉视为快乐。”第二年,在譬川等待任命,转到文阁门,请求应对,当权者忌惮他,把他差遣到镇江府任通判,他推辞了。恰逢临安火灾,他应诏上奏:“我近来上奏的本心外物界限之说,是想要陛下亲自掌握大权,不要退让托付给旁人,完全打破私人感情,求得问心无愧。祖宗宗庙最重要,侍奉它应该视为他们还活着一样,但从小到大,宗庙从未在火灾发生之前加以防备过;宰相的府第,华美屋宇纵横连片,然而火烧得焦头烂额,唯独宰相府则因防患未然而得以保全,这也足以看出人心堕落,仅知道有权势,不知道有君父啊。”皇帝看后,很受感动。过了些时日,因星象变化,皇帝征求进言,蒋重珍再次申述上次的言辞。又担心有些执政的大臣果真离职,皇帝放任,大权旁落,于是进献《为君难>六条规戒。应召成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又兼任崇政殿说书,嘱咐不要把家务事告诉自己,他要一心一意地使皇帝明白。每次起草奏章,他都会去除心中杂念,穿戴整齐,如果是机密奏章,他就亲自书写,删改定稿,皇帝称赞他公平踏实。守边将领把《八陵图》进献给皇帝,诏令百官集体讨论,蒋重珍说史嵩之已经失去了相位,处境比筑于帷幕上的燕巢还危险,仍想求得功劳,巩固自己的地位。应该选派贤明的统帅,让他亲自到边境,审时度势,分条呈报该处理的事物。丞相主张出兵关、洛,蒋重珍力争认为不可。正赶上边防的将领商议是和是战的意见不统一,皇帝再次召集大家商议,蒋重珍上奏说:“从前乞求一心守备,不得已就用兵应战,今天不敢改变上次的主张。”他的建议没被采纳。出兵关、洛的军队大败,又要进军,蒋重珍说:“如果因为失败感到羞耻而想战胜敌人,内心不平而酿成愤恨,心气不顺而变为恼怒,士兵、百姓的性命,怎么能凭借愤怒来驱使呢!”又论说禁军的军力衰弱,训练频繁而严厉,往往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不稍微有所调整,就不是消除祸患的办法。他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升为起居郎,因病请求离职。三次辞官都没被允许,诏令守刑部侍郎退休。

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