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全国2语文高考题及语文复习测试卷(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继国家统计局公布201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后,各省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截至目前,31个省份中至少有25个省份晒出了本省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重庆上半年GDP增速达10.5%,居25省份之首,甘肃和辽宁暂垫底。

B.在一份名为《[重要通知]关于使用平台推荐快递的通知》的公告中,要求京东商家选择平台推荐的快递公司进行发货,并把中国邮政、圆通、百世汇通、德邦等知名快递公司排除在外。

C.你叫的外卖送餐箱卫生吗?现实生活中好多叫外卖的老友都是直接从外卖哥的手中接过快餐,很少会去关注配送箱是不是干净卫生;他们表示在配送的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合格会对食物造成二次污染,天气越来越热极易诱发食品安全风险。

D.不久前,中俄两国外交部就半岛问题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以中方提出的“双轨并行”思路和“双暂停”倡议和俄方分步走设想为基础,提出了双方共同倡议,旨在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解决半岛问题。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饿的时候肚子是平的,吃饱了之后是撑得。___①___这就是我对你的喜欢。我不是外貌协会的人,___②__不会太看重一个人的长相。____③___性格好,对我好就够了。要求太多既奢侈也不真实,平平淡淡才是真。认识你之后我___④___发现原来喜欢一个人是想守着他,守着他的消息,听着他的声音。你总说你很感性,不理智;____⑤____我比你更感性:思念你的时候,我哭过,偷偷地。 (摘编自《山有木?思公子》)

选项 ① ② ③ ④ ⑤

A / 因此 只有 / 相反

B 所以 / 那么 虽然 反而

C / 自然 只要 才 其实

D 因此 并且 / 猛然 实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还在疾病名册中把同性恋列为一种疾病,但是在1990年正式将同性恋从疾病名册中去除,认为同性性取向是人类正常性取向的一种。2001年,中华精神病科协会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__________①________,都不再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的,都公认它是正常的性倾向。

有人之所以认为同性恋不正常,_________②_______。其实同性恋是一种自然的性倾向。这是因为,第一,在其他动物中也存在同性性行为,___________③_______。第二,一个人是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基本上是由基因决定的,是天生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性取向,不管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双性恋,或者什么都不恋,都是正常的,都是他或她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也不应该歧视。 (来源于搜狐新闻,作者:方舟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你为之拟写一则标题。要求言简意赅,符合标题的基本要求,不多于15字。(5分)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刘辰瑶)

从7月初开始,中国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7日起开始发布高温预警,至今已连续发布预警19天。截至目前,高温范围波及沪苏皖鄂湘赣浙闽粤桂渝川黔13省(市、区),有97个县市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19个县市突破历史极值。

从最近几年情况看,上次大范围较长持续时间的高温天气在2013年,当年从7月24日至8月18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了59期高温黄色和橙色预警,其中橙色预警从7月25日一直持续到8月14日。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北方地区而言,2017年本轮南方高温过程偏强,江浙沪地区尤为明显。

四、作文:请考生在第22题、第23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并在答题纸上标明所选题目。(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如今长大了,在某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以上材料引发你什么感悟?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及生活实际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3.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为什么要读书

甘肃某地父子二人正在饮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

父亲顿了顿,答道:“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生活实际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B

3.B

1.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类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原文是说,过去的两年中,通过众筹的力量,EteRNA游戏已经得到了RNA展开的40条新规律,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显示,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规律,而且也证实集体智慧的力量超过了超级计算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项,原文是说,科学家安德烈?特努烈说, “RNA组成美丽的分子。它们本身形态简单, 但却可以自我组成复杂的形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项,原文是“在一个在线网络游戏EteRNA上,网名叫做“星光灿烂的杰西”的杰西卡成了排名第二的玩家。”;而“EteRNA给了她一个了解研究科学的平台”于文无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B

5.问题:明星片酬占据影视剧制作大半部分,财富远超过其贡献的社会价值,财富更趋两极分化;影视产品偏离了先进文化方向,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不能传递正能量;影视创作不能给观众的生活以指导,也不能深化人对现实的思考,当下影视角色常常流于扁平化、脸谱化和同质化,脱离现实主义。

6.①主管部门的适度和有效干预调节的同时离不开行业的自觉管理,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提高影视创作中其他创作费用支出比重。②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影视剧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成为正能量的传播媒介。③当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加大影视创作创新力度,加强产权保护。④影视创作要汲取现实的土壤,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深挖有地域文化的空间,民情的风俗、习俗等,追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7. B项2分,E项2分,选 A,C,D三项中任何一项都不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折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_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C顼,不委婉。 D项,“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有误。

8.(4分)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有条不紊地发展。两人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到分离。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的发展因为电话的联络而得以层层推进。

○6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帮助。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次次通话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

○7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写了人性的美好。

(写出一条,给1分;写出两条,给3分;写出三条,给4分)

9.(6分)

【答案】观点一: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控诉了战争的残酷,讴歌了人性的美好。○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俩人都是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才拿起的电话,从而有了后面的层层推进,看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发展。○5在艺术手法上,题目“战争”是一个饱含象征寓意的词汇,战争代表着残酷和毁灭,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在它面前都会毁于一旦,这也预示着两人不得善终的结局。○6在情感表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因为“战争”,才使得俩人的性格表现充满矛盾,既防备又坦诚,既克制又浓烈,也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立体和丰满。

观点二:不合适 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写出一条,给2分;写出两条,给4分;写出三条,给6分)

10.D【解析】“无亲而贪”与“弱则归投”“强则反噬”都是对仗句式,表达同一层面的意思,所以应断句,排除A与C两项。B与D两项中,初看“如臣之计以时喻”,没有问题,句意符合前后语境,但“遣令出塞外”译为:派遣命令他们迁到塞外,此译法中的“派遣”与“命令”不合常理;或译为:遣送让他们迁出塞外,此译法中的“遣送”没有宾语。所以排除B。

11.C【解析】“太祖”是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等。

12.D【解析】“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错,原文“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郜郡事”的意思是“皇上驾临江都,让段文振管理江都郡的事务”。

13.(1)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

(1) 不久尉迟迥叛乱,当时段文振老母亲、妻子儿女都在邺城,尉迟迥派人诱逼他,段文振不加顾惜,归顺了高祖。(“俄而”“妻子“顾”“归”各1分,句意1分)

(2)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2)段文振年轻时就因胆识谋略而被推重,始终怀有壮士的大志,时常上奏一些正直的话,他能够得到高官厚禄,的确是有原因的。(“见”被动句式、“谠言”“厚秩”“良”各1分,句意1分)

14.D E(D项2分,E项2分)

15.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2分)。第二问:借边地安宁,民族和睦,百姓生活安闲、从容,含蓄地表达了凝重的反战主题(2分);体现出对胡人的关注(表达了不能因为战争把胡人与汉人对立起来的民族观),提升了全诗的格调。(2分)

16.(5分)(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3)少小离家老大回

17. 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语境不符。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此处词语感情色彩不当,与语境不符。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望文生义。

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18.A (B项缺主语;C项承接逻辑不当,“他们”应该是食品专家,而不是老友;D项提出缺少宾语。)

19. C

20.①可见不管是国际医学界还是中国医学界

②是因为认为它不自然

③同性性行为并不是人类独有的

21.(5分)

①“宣布”改为“通告”“通知”或“公告”;②“维护……施工”改为“维护……展开”“ 维护……进行”或“我公司……施工”,③“贵用户”改为“您”或“各位用户”或删去“贵”字;④“不安” 改为“歉意”;⑤落款单位应在日期之上。(指出并改正给1分,仅指出不改正不给分。每点1分,共5分。)

22.解题与立意:遇到的风景可能是独有的,错过了就不再。当我们经历成长的洗礼后,我们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可以是实指诗歌绘画,即学识、读书;可以是人生路上的导师与朋友,他们教会你成长,教会你爱。围绕此立意可以有:挥之不去的记忆;珍惜当下拥有的幸福;人生从未有过的风景等。

23. 【解 题】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它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影响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我们要摒弃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传统思想,他们,俨然成为了我们情感和灵魂的寄托于归宿。

【参考立意】一言一行总关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22、23题 相通范文】

小时候觉得无聊,而今读诗才觉醍醐灌顶

读诗有什么好处?细想来,还真没什么实际的作用。只不过会让我们的生命更丰满,让我们对生活多了细腻的感触和一份诗情画意。

小时候读诗是为了学习,不是很理解其中蕴意所在,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 如今长大了,在某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 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

上小学时,天天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仅仅只是知道农民伯伯很辛苦,所以吃饭的时候不能剩下,要全部吃光。 现在偶然读来,才真切体会到了父母在田地里的艰辛不易。妈妈来看我,走之前带着老花眼镜帮我缝衣服,就突然想起了这首诗。小学读这首诗的时候只是想象得出那种情景,而现在却是置身于情景之中。 过了这么多年妈妈到了要带老花眼镜的年龄,而我也终于理解了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时候的读书,是强制的,感觉是被束缚的。小时候老师总是要求背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觉得甚是无聊。直到一个朋友意外去世才明白,一旦分离,有些故人就真的没有了。 好友这种缘分,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同饮一杯酒,共话一夜语的。小时读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觉是简简单单的佳节祝愿,并不认为多好。后来多读了点书,才知道东坡居士那时官场失意,与所爱离散,孤身一人。 试想若自身所处同样境地,断是说不出这般话的。只有真正置身于孤独寂寥中,才能知道说出这句话的人是有怎样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古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的存在是古人活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 也许以前的你或现在的你不太理解诗词的意思,但相信总有一天,总有一处风景,总有一种心情会让你觉得,只有用那一句古诗才能形容。 我们总会知道什么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终将明白什么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当然也必定会懂得什么又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到了那一天,你就会发现,之前不懂得那些诗,只是因为还没有过诗人那样的经历和感受。

读诗多了,经历多了,在某个时刻,某个场景,纷纷扬扬间,一句早就烂熟于心的诗句忽然就会直击心灵,丰满了此刻的情感,而不是只会说一句苍白的“大粗话”。 当伤心的时候,会想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不是只会说: 我的心好痛! 当开心的时候,会想到: 甘寸及时贵似油,今朝欢乐便无愁。 而不是只会说: 今天高兴的很。 当向一个人表达爱意时,会想到: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而不是只会说: 我喜欢你,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 当分手的时候,也会想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而不是只会说: 我们不合适。 当思念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不是只会说: 我想死你了。 看见夕阳余晖的时候,会想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只会说: 这夕阳,还有鸟,咋恁好看! 要夸自己喜欢的男生时,会想到: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而不是只会说: 啊啊,真的太帅了。 当赞美所见的美女时,会想到: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而不是只会说: 她好美,她真美! 看见大漠戈壁的时候,你也会想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而不是只会说: 怎么这全都是沙子啊。

从前尚不懂得,因那时时节不对,人未至,雨未落,花未开。我们未能全然体会诗词的韵味。 虽然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但是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对美好的期盼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灵魂相通的时刻,诗词便是我们的使者。

(节选自网易新闻,有删改)

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