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及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时间: 刘惠25 分享

  高考的意义就是通过相对公平合理的测试给你一个进大学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是要靠你自己争取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一、课内文言知识(9分)

  1.下列与课本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

  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

  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是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弃甲曳兵而走 ② 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翟景、 苏厉、 乐毅之徒通其意 ②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C.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 然秦以区区之地 ②何乃太区区

  B.①谷不可胜食 ②不胜杯勺

  C.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D.①假公济私 ②善假于物也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4.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5.王熙凤初见黛玉有哪几个动作?意图如何?(3分)

  6.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乌 米〔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⑾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⑿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⒀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⒁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7.(5分)

  ⑴请用一句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2分)

  ⑵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3分)

  8.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9.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B.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C.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D.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季父”指叔父,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B.文中的“独”指幼年丧父,“鳏寡孤独”鳏:指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妇女死了丈夫。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C.文中的“除”是指授予官职,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擢”‘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陟”“黜”。

  D. 文中的“举廉’指“推举孝廉”,孝廉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13.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译文:

  ②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东屯北崦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唯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东屯,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 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诛求:强制征收

  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 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 诗歌颔联中“空村唯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写出了乡村的宁静清幽。

  C.诗歌颈联写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诗人的心情似乎略有舒缓,是诗章节奏的一个变化。

  D. 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回白首。

  E. 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

  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及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高考的意义就是通过相对公平合理的测试给你一个进大学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是要靠你自己争取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摸底考试试卷 一、课内文言知识(9分) 1.下列与课本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