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河北语文高考题及答案2017及语文检测试题(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郊屠苏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是住在山的旁边;同时点题,重点突出自己因离群索居而“惊”

  B. 颔联写诗人听到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看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描绘了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

  C. 颈联直抒胸臆,点出悠然的心境随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表明诗人之前心境一直悠然。

  D. 诗人居山郭,闻樵歌,观烬落,远人群,塑造了一个本应发愤,却荒废时光的隐士形象。

  E. 时间飞逝,已是岁暮,本应有千言万语落笔端,可诗人却只发出“徒成今与昨”的感叹。

  15. 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D 15. 全诗抒发了诗人空怀大志却不能施展的怨怒、愁苦的情怀。(1)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屏山离群而居,看似环境幽静怡人,却形同“囚居”,诗人强调“离索”,愁苦之情立现。(2)运用对比的手法。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一强烈的对比,将诗人的苦情展现得淋漓尽致。(3)运用反讽的手法。年关已近,诗人也已近“迟暮”,虽空怀大志却不能施展之苦呼之欲出。可诗人却说“心赏”,实是运用反讽手法书写内心难以言表的苦闷。

  【解析】

  点睛: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以5选2的形式出现,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15. 试题分析: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前四句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作者还用极富岭南色彩的景物勾画了一幅岭南所特有的风情画。后四句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抒发诗人既悠然自得又感物伤怀的矛盾心绪。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对比、反讽的手法书写内心的苦闷。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为了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列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的句子是“ , , 。”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筵席上乐器繁多,将士们开怀畅饮,表现送别的热烈与隆重的两句是“ , ”。

  【答案】(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息”“置”“羌笛”等。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对于地处华北平原、秋冬季极易出现长时间静稳天气、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61万辆的北京,防治雾霾仍然步履维艰。

  (2)每年年初,地方政府都会给出改善民生的若干承诺。年关将至,这些承诺兑现得咋样?“高调开场、无疾而终“的情况,今年是否存在?

  (3)瑞士中场格拉尼特•扎卡将与选择为阿尔巴尼亚出场的哥哥陶兰特•扎卡对阵,这是欧洲杯历史上第一次兄弟阋墙。

  (4)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他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长门举行了详尽的会谈,其间讨论了俄日在政治方面的问题,如签订城下之盟的可能性。

  (5)2016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提出的“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思路既提纲挈领,也具体而微地贯穿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6)有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计报酬,枵腹从公,他们不为强暴,坚持真理,他们创造了优秀的作品,推动了社会和时代的前进。

  A. (1)(2)(5)

  B. (1)(4)(6)

  C. (2)(3)(5)

  D. (2)(5)(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步履维艰: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很不方便;

  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了,是死亡的一种最高境界。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即事情的发展最终走入末路,没有任何结果;

  兄弟阋墙: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具体而微: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枵腹从公:指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形容一心为公。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建设城市副中心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城市特色、城市魅力。

  B. 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尤为真挚,这是因为他们的血亲、文化、价值观念都注定与中国难以切割,而中国的强大与发展也始终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理寄托。

  C. 在我们人类的生存环节中,食品和药品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两样物品,前者是保障我们正常活动的能量来源,后者则是维系我们体魄健康的重要帮手。

  D. 80年前的今天,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迈开双腿,历经艰险,一走就是两万五千里,征服雪山,穿越草地,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这就是长征精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搭配不当,应是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B项,语序不当,应是中国的发展与强大;D项,“这就是长征精神”不搭配,应为“这是人类史上的壮举”。

  1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们为何都喜欢盘旋于万里碧空中的雄鹰呢?是因为,有辽阔相伴于它。人们赞美骏马,是赞美它以飞翔的速度,在丈量着辽阔。 ,就会有大的容量,就能干大事,就能成就伟业。因为,他心中容有天地,容有人众,容有万物,容有爱,容有慈悲之心。在我们悠久的中华文明中,最精华部分都与辽阔有关。譬如,“ ”就是在提倡——首先要掌握知识、扩充自己的灵魂境地。心中有了志向,就不会留恋于寸金之利、徘徊于寸步之地,就不会,一日看不到自家炊烟,便魂不守舍,举步茫然。

  A. 假如一个人心灵辽阔坦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 只要一个人有辽阔坦荡的心灵 腹有诗书气自华

  C. 只要一个人心灵辽阔坦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 假如一个人有辽阔坦荡的心灵 腹有诗书气自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后面“就……”“他心中容有天地,容有人众,容有万物,容有爱,容有慈悲之心”,第一空应选A或D;第二空根据后面“就是”的内容应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选A项。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学&科&网...

  ① ?专家告诉记者,人工催熟与自然成熟在原理上没有区别,从这个角度讲,两种水果从外形上较难区分。相对而言, ② 。让果实散发出香气的物质是在成熟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③ 。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红柿闻着很香,而催熟的西红柿就几乎没有香味。

  【答案】(1)如何判断果蔬是否自然成熟(或如何区分果蔬的成熟方式)(2)两者的香气差异可能最明显(3)短时间催熟达不到这种效果(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 下面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徽标,请写出该图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构图要素: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徽标由国徽、盾牌、长城、橄榄枝和汉字“食品药品监管”构成。寓意:该徽标体现了食品药品监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重在捍卫国民的生命安全。(构图要素和寓意各3分,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徽标,对于构图要素的描述可以由内至外或由外到内;其寓意主要从构图要素中去引申,同时结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这几个字去理解。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互联网时代,人们忙着刷存在感,绞尽脑汁去获取更多的关注,兴奋失落迷失于外界褒贬不一,或冷或热的回应之中。然而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人们往往在卖力获得焦点和眼球的同时,已经被迅速取代和抛弃。怒刷存在感的背后,是一种集体意识对虚无的恐惧和对弱小本我的怀疑和自卑。

  那么,你对自我的存在有过思考吗?请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个体存在的感悟或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不存在的存在感

  突然之间的醒悟,我一直拥有不存在的存在感。

  从小,我就是在大人的赞扬声中成长,的确,小时候的我是优异的,在同龄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可现在的我呢?不,并不是那样。

  进入初中以来,我的成绩就一直不是太好,儿时的辉煌,已是过眼云烟,可在那些不太熟悉的人中,我依然是优异的。而我,就一直在那种状态下生活。和爸妈出去,他们依然会说,你们的女儿很乖啊,读书又那么好。而我,就一直在这种早已不存在的假像中生活了两年半。直到快中考了,当大人问我要考什么中学时,我才突然醒悟:是啊,初中毕业后,我该何去何从?好的中学,说的在好,我能考上吗?以我现在的状态来看,不能。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突然发现,我只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了。

  细想过往,我一直都在自欺欺人,在那种不存在的优越感里虚拟的生活着,直到现在。

  最终的我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一直拥有着那种不存在的存在感,明明自己没有那么优秀,可却自欺欺人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突然的问自己,现在努力还来的及吗?我还能追上别人那一直前进的步伐吗?我迷惘了,真的,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给自己一个理想的成绩;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把我自己创造的辉煌继续下去;我不知道我还能这样被别人赞扬多久。我不知道。

  我害怕了,我担心了,可这,又能怪谁。是啊,我学习了鸵鸟,一直以来,我都只是在类似掩耳盗铃的生活着。

  我还能这样多久?那不存在的存在感,还能继续多久?

  【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的立意其实非常明确,即阐述自己对个体存在的感悟或认识。前面的材料只是为了引起考生的思考或共鸣,或为考生提供思考的角度。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如本次作文材料的主旨是互联网时代,人们迷失自我,没有存在感。第二步,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确定立意的角度;第三步,选取材料,构思作文。

河北语文高考题及答案2017及语文检测试题(2)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郊屠苏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