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湖南2017语文高考题

时间: 德豪21 分享

  目前在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为研究对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湖南2017语文高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湖南2017语文高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民间歌谣在汉代受到相当的重视,有不少优秀作品被 保留下来。其实民间文学(尤其是歌 谣)历代都很丰富,但是由于它的“草根”性质,一般不受重视,很少被记录,所以自生自灭,难以 流传。因此历史上民间文学的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渠道。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实 施宗庙祭祀,同时也兼以朝廷礼仪、自身娱乐,都设有不同规模的乐队,后世出土的不少殷周时 期的乐器,皆可证明其事。这里有一件事很重要,传说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为扩充“乐” 的功能,当时他采取了 “采诗”以“配乐”的做法。周王朝颇为重视通过“乐”来了解政情民风,此之谓“观乐”。《左传》记栽的“季札观乐”,就是著名的事例。总之,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采集 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的做法,这成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中的不少民 间作品,应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采集、收纳进来的。

  这一古老的“采诗”传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至汉初 早已被废弃,只存在于一些儒生的记忆里。直到汉武帝时期,儒术独尊,才着手建立完善的礼乐 制度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随着朝廷乐府机构的设立和活动的正规化,乐府文学(歌 辞)的建设也渐见起色,具体措施是发动文士写作歌辞,还有就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民间歌辞,双 管齐下,大规模进行。参与创作的有当时最负盛名的文士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所制作的歌辞,是 《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之类。民间歌辞是通过收集而来的,收集工作由乐府机构承担u

  乐府机构的任务有两大项,除在各种礼仪场合奏乐之外,还有采歌谣。这是古老的采诗传 统在新朝代的再起。如何“采”法?《尚书》之《夏书•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早有夏代“遒人”之官振木铎徇于路,宣传教令,这在汉代儒者说法中是被确认的,所以他们也仿 效实行起来,采集百姓讴谣的故事,以为礼乐制度之一环节。采讴谣的目的当然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通过文士撰作和采集民间歌谣这两种办法,汉代的乐府文学很快丰富起来,汉乐府歌辞成 为文学史上一大新景观。尤其是民间歌谣,虽然当初它们并未进入“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等乐 府歌曲的核心部分,只是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等非核心部分, 但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却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 优秀民间作品,大多是以此种方式被保存下来的。如《汉铙歌十八曲》中的多数歌辞,还有《日出 东南隅行》《昭君怨》等。从中国诗歌史角度看,除了上古先秦时期有《诗经》中的民歌外,唯有汉 代一大批乐府民歌,能够占据诗坛的半壁江山,这一景观,是 其他朝代很少看到的。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历朝历代都很丰富,但因为是底层的文学样式;般很少被记录,所以它们的发展是自由的。

  B.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和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打击,采集民间歌谣纳入官方之乐这一做法到汉初已经被弃之不用。

  C.官府采集百姓讴谣的目的是“观风俗”“知政教得失”,《夏书》中的“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说明夏代已有专门的官员到民间采集百姓讴谣。

  D.民间歌谣虽然当初没有进人乐府歌曲的核心部分,但是这些民间歌谣的存在,提高了汉代乐府歌辞的总体文学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汉代保留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歌谣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汉代对民间文学十分重视,而民间文学要想长久流传,往往要借助于官方的力量。

  B.周朝时期,为了扩充“乐”的教化功能和了解政情民风的功能,周公采取“采诗”以 “配乐”的形式制礼作乐,这种做法在后世也有沿用。

  C.汉武帝时期因为独尊儒术,朝廷设立了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民间歌谣也随之繁盛起来。

  D.除了《诗经》中的民歌外,中国诗歌史上还有汉代的乐府民歌能够与其他诗歌类型抗衡,这也说明了汉乐府歌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发现的殷周时期的乐器能够证明,在上古、殷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宗庙祭祀、朝廷的礼仪以及自身的娱乐等,都设立了不同规模的乐队。

  B.汉代的乐府文学丰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朝廷发动文士写作歌辞,如当时最负盛名的司马相如等人参与创作;二是收集民间歌辞。

  C.乐府机构采集民间歌遥这一做法是在汉朝实行起来的,开始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环节,这种效仿古老的采诗传统的做法符合礼乐精神的要求。

  D.汉代的民间歌谣因存在于“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遥辞”中而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最终成为十分优秀的民间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 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 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 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 告,结果兵败 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重过海印庵

  宗清

  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

  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恢复中原的隐忧。

  (3)王海《次北固山下》 “ ,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于人一种振奋情怀。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做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三棵树

  李德霞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娘说:“上大学不要钱?”

  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格,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娘说:“你不上学了?”

  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的德叔家。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 头田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衬?”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豪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2)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 ,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 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 、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 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10年的努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C.记者由总结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D.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超过先进国家的。

  E.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2)邬书林认为要提倡全民阅读,需要做好哪些工作?(6分)

  (3)邬书林对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6分)

  (4)邬书林认为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是什么?请从个体角度谈谈如何提升阅读率。(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 的机会。

  ②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始终尊重俄罗斯,在它遇到16年来最大经济困难的时候,不对其趾高气扬,更不 。

  ③位于火奴鲁鲁、迈阿密、纽约的三家酒店购买了一种新型的耐洗的射频识别标签,用以防止人们拿走他们的毛巾、亚麻织品和高级绒毛浴袍。这种 已然成为某些人旅游之外的乐趣。

  A.趁火打劫 顺手牵羊 浑水摸鱼...B.顺手牵羊 浑水摸鱼 趁火打劫

  C.浑水摸鱼 趁火打劫 顺手牵羊...D.趁火打劫 浑水摸鱼 顺手牵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标志,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B.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C.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D.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16.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 ① 。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以及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书读得好不好,理解得对不对, ② 。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③ 。

  17.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了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下图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请简要描述其形状特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湖南2017语文高考题答案

  【答案】

  1.C

  2.C

  3.D

  【解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混淆概念。原文的意思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建立礼乐制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C项说朝廷设立的乐府机构“负责乐的内容和程序建设”,混淆了概念,而且“最终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体系”在文中也没有体现。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选项。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强加因果。被收集并保存在“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歌谣辞”中的民间歌谣本身就是优秀的民间作品,并不是因为被保存下来才成为优秀作品的。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B.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C.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D.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D.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2)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答案】

  4.D

  5.B

  6.C

  7.(1)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

  (2)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

  【解析】

  4.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文段中主语“守约”和动宾句子结构判定句读。。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5.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金鼓: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时离不开金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金鼓即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周礼•地官•鼓人》曰:“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也经常用于形容战斗气氛 的紧张激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提到:“金鼓以声气也。”《金鼓》是古代军事著作《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虎韬篇”——主要是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依据原文“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慕氏家族只是被张守约捉拿,被斩首的是逃到夏国的部落余众。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7.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檄”,名词作动词,下军令;“置”,动词,放弃;“居”,动词,停留,引申为“过了”;“械”,名词作动词,用枷锁拘捕;“斩于市”,“于市斩”,在街市上斩首,介词结构后置;(2) “或”,有人;“如……何”,怎么办,怎么对付/应付;“歉岁”,荒年;“甚于河患”,“于河患甚”,比水患还要厉害,介词结构后置;“图”,打算,想办法解决。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守约,字希参,是濮州人。(他)凭借父祖的功勋主管原州截原寨。(他)担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中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的利弊,(建议)都被采纳。欧阳修推荐他有智慧谋略、通晓边塞事务,(他)被提拔为融州知州。峒族将领吴侬凭恃险要地势而成为边境祸患,(张守约)捕杀了他。欧阳修又推荐张守约可以担任将帅,(他)担任了定州路驻泊都监,调往秦凤(任职)。在职六年,查出生羌隐瞒一千顷田地用来招募射手,修筑硖石堡、甘谷城,评定功劳(数他)最多。

  夏人万名骑兵前来侵犯边境,张守约恰好巡视边境,与他们相遇。(张守约)挑选五百名骑兵迎战,寡不敌众,阵势稍微后退。夏人从两边包抄,张守约在阵前挺身站立,亲自擂响战鼓,发强弩射杀敌方的首领,敌人于是退走了。河州羌族部落首领率三万人马在敦波驻扎,想收复失地,张守约渡过洮水打败了他们,取出他们藏在地窖里的粟米给自己的部队吃。年老体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往南山,张守约的部下想堵截他们,说可以缴获很多。张守约说:“他们不敢迎战,只是逃命罢了,擅自出击的人斩首!”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带领敢死队在高山上擂响战鼓,竖立战旗,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张守约)于是担任岷州知州,降服他手下的大小首领一千七百人。(朝廷)提升(张守约)为西上阁门使,镇戎军主管,调往环州任职。慕氏家族强横凶狠难以节制,鼓动部落滋事,(张守约)统率军队征讨并擒获他们,部落余众逃到夏国。张守约在边境上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来,在街市上斩首。跟随(皇帝)征讨灵武,到达清远军,劝告高遵裕命令士兵保护好粮饷,以防备被(敌方)抢劫,(但高遵裕)不听从劝告,结果兵败而归。张守约有捍卫海南咸平的 功劳,不被记功。

  (张守约)进职为环庆都钤辖、邠州知州,又调任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兼任康州刺史。夏人在南牟驻军十万,畏惧张守约的威名,带领军队退走了。任泾州知州,泾水经常冲毁城墙,每年春天都必须加固堤坝,所花费用无法计算。正值饥荒之年,(张守约)废除了这一劳役。有人问:“怎么对付水灾?”张守约说:“饥荒之年役使民众,比水患还要厉害,我将慢慢想办法解决。”河神祠原来在河南岸,(张守约)祷告后把它迁到河北岸,(用这种方法)来制止河水泛滥。有一天夜里雷雨大作,第二天,河水改向南流,河的北岸就成为沙滩。(朝廷)召(张守约)回朝担任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张守约)在途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重过海印庵

  宗清

  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

  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8.前两联描绘了微雨斜阳的秋韵图景。(2分)诗人三年后再次来到虎溪,眼前的石路依然旧时模样,碧水也依然脉脉流淌。(1分)天边一轮斜阳渐渐下坠,点点微雨中,(1分)寺门前的老柳树呈现出一种秋的风韵。(1分)

  9.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与师友们离别时内心的感伤之情。(2分)颈联写于师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时依依不舍;(2分)尾联则想象自己明日孤舟向天涯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之感,抒发了浓浓的离愁别绪。(2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景物形象之法:提问形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学科网

  9.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就是隐晦的。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 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比如诗歌中的 “弟兄”“重”“师友情深” “闲未得”“孤舟”。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恢复中原的隐忧。

  (3)王海《次北固山下》 “ ,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于人一种振奋情怀。

  【答案】(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做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三棵树

  李德霞

  丫头的大嫂过门没半年,就吵着闹着要分家。树大分杈,儿大分家,分就分吧,寡妇娘也没辙。米缸、面缸抬了去,掉了几块漆的红木柜搬了去,圈里的三只羊,一鞭子吆了去。大嫂请来伐木人,要放倒院里的三棵树。三棵树是丫头的爷爷栽下的,两抱粗,上面结了几个喜鹊窝。娘“扑通”跪在地上:“家里没啥东西了,这三棵树,就留给丫头吧……”

  那时,丫头十六岁,在城里读高中,是村里唯一把书读到城里的女孩子。

  星期天,丫头从学校回来,看着空空的土屋和一下子苍老了的娘,丫头抱着树干号啕大哭。

  娘说:“丫头,别上学了,回家跟娘种地吧。种地饿不死人。”

  丫头倔,丫头一抹眼泪说:“偏不,我还要考大学,我丫头说到做到!”

  娘说:“上大学不要钱?”

  丫头说:“我有三棵树,三棵树就是我的钱。”

  丫头真的考上了大学。那时候,家家日子还不宽格,但乡亲们厚道,你三十他三十地把钱送来。丫头不接,一一挡了回去,丫头说:“大叔大婶的情我领了,我不能欠乡亲们太多……”

  娘说:“你不上学了?”

  丫头说:“你甭管,我自有办法。”

  开学前几天,丫头去了村里 的德叔家。德叔在农机站当站长,家里开着小卖部,日子过得比一般人家殷实得多。更重要的是,爹在世时,跟德叔是最要好的弟兄。其实,在丫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德叔就给丫头准备了一千块钱。德叔笑眯眯地说:“钱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啥时还我呀?”

  丫头说:“不是借,是贷,就按银行的利息算。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连本带利一块儿还。”

  德叔还想逗逗丫头,德叔说:“银行贷款还讲个财产抵押呢,你拿啥给我做抵押?”

  丫头拉着德叔的手出了屋,用手一指她家院里的三棵树说:“我有三棵树,我就拿三棵树做抵押。”说完,丫头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哗哔哗,写了抵押单,交给德叔。

  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

  丫头上了大学。上了大学的丫头从来不敢回家。除了舍不得那几块钱的路费,丫头还得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丫头到图书馆帮过工,到饭店洗过碗,啥来钱干啥。有同学问:“你家里没钱供你?”丫头说:“有,我有三棵树……”

  丫头大三时,不得不回家一趟。大哥在一家煤矿挖煤,死于矿难,矿上只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少得离谱。丫头找到矿长,拍着桌子和矿长讲道理。矿长熊了,按规定赔了款。

  拿回赔偿金,大嫂取出两千块,要给丫头。大嫂说:“以前都是我不好,我对不起丫头妹妹。钱你拿着,你是大学生,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丫头把钱挡回去。丫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受点罪是好事。这钱是我大哥拿命换来的,就留着给侄儿上学用……”

  转眼,丫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大学生很抢手,是香饽饽,丫头就被分配到市政府上班。领到第一笔工资,丫头田了村。丫头找到德叔,要赎回当年的抵押单。德叔说:“啥抵押单?我早扔了。”丫头吃惊地说:“那……我的三棵衬?”

  像当年丫头拉着德叔一样,德叔拉着丫头的手出了门,用手一指丫头豪的那三棵树说:“三棵树,本来就是你的。”

  丫头要接娘进城。临走时,邻居说:“你娘这一走,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土屋和三棵树不如卖了的好……”

  丫头看着土屋,抚着树干说:“土屋是我的家,三棵树是我的根……我怎么舍得卖啊?留着吧。”

  一晃,几十年过去。土屋已日渐斑驳,倒是那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绿荫如盖,成了村里的一景。

  前年,有人相中了那三棵树,愿出大价钱要下来。那人打电话给丫头,问丫头愿不愿意卖,被丫头断然拒绝。

  如今,已是副的丫头,无论工作多忙,每年都要抽空回村一趟,看看父老乡亲,看看她的三棵树……

  (节选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写大嫂闹着分家,将米缸、面缸、红木柜搬走,三只羊赶走,甚至还要放倒三棵树的情节,既表现了家里的贫穷,又暗示了娘的软弱。

  B.“德叔笑了,笑得满眼都是泪”,德叔原本只想试探丫头,孰料丫头早有主意,德叔因而“笑”;面对苦难,丫头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令德叔动容,因而“满眼都是泪”。

  C.小说设计大哥遭遇矿难,大嫂成为寡妇,只得到很少的一点钱,最后是丫头拿回了赔偿金等情节,意在表明善恶有报,规劝人们要孝亲友爱。

  D.写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有人愿出大价钱买,丫头却断然拒绝,是因为以前生活艰难时都不曾卖掉,现在丫头做了副,自然不会因为钱而卖掉三棵树。

  E.小说中对大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作用很明显,如从开始的蛮横无情到后来的心存愧疚,都衬托了丫头优秀的品质特征。

  (2)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丫头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B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以“三棵树”为题,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激发阅读兴趣。②“三棵树”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和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使行文更加紧凑。③以“三棵树”为题,突出小说的主旨,“三棵树”是头人生之根的象征,表现了丫头不忘根本,不忘家乡的品质。(每点2分)

  (3)①有主见、有志气,努力上进。她是村里唯一去城里上高中的女孩子,娘劝她在家种地,她坚决不同意,后来考上大学,最后做了副。②乐观面对苦难,节俭勤劳。面对异常贫穷的家庭情况,以三棵树为精神支柱,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期间为了省钱,很少回家,自己挣学费、生活费。③包容,不记仇。大哥死干矿难,她找矿长据理力争,拿回了赔偿金。不和嫂子记气,赔偿金自己不拿一分,留给侄儿上学。④善良、孝顺,知恩图报。丫头考上大学,面对乡亲们的援助,她心存感激;参加工作后把娘接到城里;当了副,每年都要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①对父母长辈要心存孝心。大嫂起先不知孝道,分家时将家里像样点的东西全都拿走,使原本贫困的家雪上加霜,大哥死于矿难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丫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积极乐观,安慰娘,后来把娘接到城里尽孝。小说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②做人应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丫头考上大学之后,乡亲们二十、三十地送来钱;德叔在丫头交学费的事上,全力帮助,对于这一切、丫头都深深记在心里,一直心存感恩。当副后,还每年回村里一趟,看望父老乡亲。③在贫困和苦难面前,应具有自强和不懈努力的精神。面对贫穷和苦难,丫头没有悲观绝望,没有意志消沉,而是以一种不懈的努力和自强精神,战胜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最终带着母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④显达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远。丫头由一个农村小姑娘走进城里读高中,后来考上大学,毕业后到市政府上班.到最后当上了副,一路走来,她没有忘记三棵树、忘记乡亲、忘记娘的恩情。不忘记根本的人,在事业、人生之路上才不会迷失,才会走得更远。(每点2分,如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层次理清楚了,题目就明了。

  (2)【试题分析】本题针对小说的标题设题,题干问的是“小说以‘三棵树’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对于小说标题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标题的作用也要从四个方面结合手法来答题。作答此题,应该先表明观点,然后选择分析的角度。注意分析要结合原文内容。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在各地高考真题中,“标题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一。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一是从文本中寻找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点评丫头性格的词语,以此作为答案点;二是抓住主人公丫头的言行,从中提炼概括出人物性格。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这篇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从题干的提问来看,本题的答案应包括如下内容:对“现实意义”给出评判、“结合文本谈”,考生抓住主人公,从她的事迹中,寻找答案。比如“对父母长辈心存孝心”“做人心存感恩,别人有难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贫困和苦难面前,应具有自强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显达不忘本,根扎得越深,人生之路走得越远。”等方面。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

  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

  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养成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巩固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说到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

  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其次,现有的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第三,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围的浓厚,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10年的努力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邬书林在总结经验时主要从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上做出了总结,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人的修养的。

  C.记者由总结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容易引起被采访者的重视。

  D.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超过先进国家的。

  E.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的情况以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2)邬书林认为要提倡全民阅读,需要做好哪些工作?(6分)

  (3)邬书林对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6分)

  (4)邬书林认为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 原因是什么?请从个体角度谈谈如何提升阅读率。(8分)

  【答案】

  (1)AE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国家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创造全民阅读条件;③按照阅读规律办理,养成阅读习惯;④专家学者要做好阅读表率并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3)①有条理。如:邬书林在谈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时,使用了“首先”“其次”“第三”这样的词语,层次清晰。②有说服力。如:邬书林在谈全民阅读情况及新技术提升阅读效能等问题时,列举数据,既客观又有说服力。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我国全民阅读的相关问题。如:对近十年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做得如何持肯定态度;对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时,承认问题确实存在,并指出亟待提升。

  (4)原因:①历史原因。我国一直存在文盲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②统计指标还不完善。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尚未纳入其中。

  做法:①提高阅读意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识到阅读不仅能获取知识,而且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国民素质。②注重多种方式的阅读。既要重视传统的纸质阅读,更要关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电子阅读。③遵循阅读规律,制定阅读计划,努力做到终身阅读。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答题区域,题目所问“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其实就是记者提的第三个问题,那么答题区域就是邬书林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这段话中“打好这三个基础”前的三句话即是分别从国家、各级政府、全民三个角度提出的做法,另外不要忽略本段最后针对“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就是邬书林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首先明确句子所在的文段。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方法如下:1.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例如本题中的“首先”“其次”“第三” “1/10”“80%” “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2.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3.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技巧点拨】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 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答案集中在文中第五段和最后一二段中,抓住关键词“认为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原因”筛选信息。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 的机会。

  ②然而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始终尊重俄罗斯,在它遇到16年来最大经济困难的时候,不对其趾高气扬,更不 。

  ③位于火奴鲁鲁、迈阿密、纽约的三家酒店购买了一种新型的耐洗的射频识别标签,用以防止人们拿走他们的毛巾、亚麻织品和高级绒毛浴袍。这种 已然成为某些人旅游之外的乐趣。

  A.趁火打劫 顺手牵羊 浑水摸鱼...B.顺手牵羊 浑水摸鱼 趁火打劫

  C.浑水摸鱼 趁火打劫 顺手牵羊...D.趁火打劫 浑水摸鱼 顺手牵羊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浑水摸鱼,也作“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攫取不正当的利益。趁火打劫,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顺手牵羊,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①强调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所以应选用“浑水摸鱼”;②中“在它遇到16年来最大经济困难的时候”语境中,应选用“趁火打劫”;③中有“人们拿走他们的毛巾、亚麻织品和高级绒毛浴袍”“ 旅游之外的乐趣”的信息提示,所以只能选用“顺手牵羊”。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例如题中三个成语含义相近,侧重点各不同。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我们大多只注重地面建筑,不太重视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地 下排水设施的建设,使我们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价。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C.中国接连在空间对接以及深海探潜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显示出大国崛起的战略眼光,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视野及胸怀。

  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答案】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句式杂糅都可用此法。;第二,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以用此法。比如A项,压缩主干后,就发现缺少主语。第三,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第四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比如题中D项;第五,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的语音标志。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标志,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B.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C.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D.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答案】C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 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根据所给语段,前文先说“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后说“磁性全埋安全线”,排除AB;横线后面有“也有利于”,强调的应是“分别位于票面两边”,排除D。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前后句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上下文可以推出句子,答题是注意句式。

  16.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只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 ① 。读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以及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书读得好不好,理解得对不对, ② 。如果把读书与实践加以割裂,那么既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③ 。

  【答案】示例:①就扭曲了 读书的价值;②都需要“实践”来查收与验证;③又容易使读书人变得眼高手低。(第①点1分,第②③点各2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题中这段话前后句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考生由上下文可以推出句子,答题是注意句式。

  17.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了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下图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会徽。请简要描述其形状特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答案】会徽内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脚相连,组成里约面包山形象。该设计基于富有感召力、多样性、自然性。该图寓意着要全世界与奥林匹克追求卓越 、相互尊重和友谊的观念连接起来,增强合作伙伴同奥运会的联系。(6分,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对于图形(主旨)寓意,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只是因为2013年新课标二卷的这个题目中限定不超过70个字,写不下而已。(那只手放在别的徽标里,也可能表示白鸽或字母“S”。)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五、颜色。高考试卷虽然是黑白的,但颜色在题干中会有提示,所以还是要注意。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公民道德标志呈红色,总体上都是中国印。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会徽的红绿蓝三条彩带,既是凤尾,又比喻赛场跑道。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整体为绿色,意为“绿色环保”、“绿色生活”。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

  ——《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走在波浪小径上

  当代画家罗中立在设计四川美术学院时,在大门口铺设了一条波浪形的起伏小径。他说,希望用这条小径提醒学生,走在路上要专心脚下,人生路上要专心实干。

  我想,通往成功的路途必定是这样的一条波浪小径,唯有专心实干的建设者,才能一步步顺利地走过。

  的确,现实中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不和谐现象,这些现象往往让人义愤填膺,于是,在各种平台上,人们开始了对现实的种种批判。于是,我们看到,前有方 舟子与人微博对骂,后有金星在电视秀上毒舌不断。这些批评,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没说或不敢说的话,大家看过了当然内心痛快,大呼过瘾。可痛快之后,现实并 未有所改变。

  关注了多届气候大会。只见大会上各国代表唾沫横飞,痛斥全球变暖恶果,指责他国碳排放太多,批评对方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可最终从未达成实质性协议。气候大会俨然已变成“批判大会”,极端天气非但未见丝毫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所以,我奉劝那些自命不凡的批判者们,请走下道德的制高点吧,路,是用脚踏出的,而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说:“生命不应是放在花瓶中的静物,而应是草原上随风张扬的韵律。”我也想说:现实不应是挂在墙上批判的靶子,而应是解决的问题。

  面对哥伦比亚的贫穷现状,建筑师安德森近乎冷酷。他从不发表文章批判现实,却在持续设计大批纸成本保障住房。走在建设之路上,他黯然不语,却从不回头。最终,他的努力获得肯定,他被授予了建设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做一个建设者,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而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的话是不错的。纵使对现实万般失望,不得不批判,也请在批判之后,付出行动,让这世界,有那么一丝不同同。

  马云也说了:“钱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解决问题。”他与国人一样,批判看病难,看病贵,却又那么不一样。如今,他创办阿里医疗系统,让诊断透明化,让看病便捷化,为混乱的医疗市场,带来了一丝曙光。

  罗中立在总结自己的创作历程时,仅说一句话:“天气正好,下地干活。”这句质朴的短语,却是对每一个人的劝告。时代依旧负重前行,而你我亦可选择凌波微步。头顶有星空为冠冕,前方却是迷雾的屏障,脚下的路,如波浪,起伏而崎岖。

  年轻的生命,总想使未来光芒无尽,总想让世界莺飞草长。那就请选择,选择做一个沉默的建设者吧。

  踏上那条波浪小径,或许步履艰辛,也请相信,我们终会筑起属于未来的天堂之城。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学科网

  一、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 的立意所在。例一: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 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 其楚,亦不可得矣。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 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二、相反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 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例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 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 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 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 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 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 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三、递进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例四:阅 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 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2.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 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第一则 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 度切入方为正点。如果能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入手则更高一筹。

  四、综合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 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例五: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万里长 城。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湖南2017语文高考题

目前在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为研究对象。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湖南2017语文高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湖南2017语文高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湖南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除了具备和承担着考试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和职责外,还担负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湖南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的

  • 湖南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试是历来进行教育评价、教学测量的基本方法,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语文考试也正是这样进行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湖南2017高考语文

  • 2017年湖南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7年湖南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才的综合素养更高,高考语文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这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经典课文的学习,又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培

  • 2017年湖南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7年湖南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每年稳中有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语文复习不能丢开语文课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湖南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

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