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2)

时间: 思晴925 分享

  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

  4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4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

  46.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有意——【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

  4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人——【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

  4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丈夫——【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

  50.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

  51.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智力——【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

  5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5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如,

  5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祖父——【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56.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57.①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②时常,常常。

  5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59.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

  60.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61.①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

  6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63.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64.宁可致意耶?(《柳毅传》)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65.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②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反复——【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6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古义】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67.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方便。

  6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无赖——【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活泼好玩。

  69.吾祖死了早,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于是——【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此。

  70.吾状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

  7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以为——【今义】认为【古义】以,把;为,当做

  72.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作文——【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义】写文章。


猜你感兴趣:

1.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2.高考语文文言文20个常见古今异义词

3.高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4.文言文当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2)

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宣言【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常常对文言虚词进行考查,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虚词 一、安 1、怎么,哪里

  • 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
    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高考文言文,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欢迎阅读。 高考文言文常用实词 书 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是时

  •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那么,怎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_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_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中占很重的分值,同学们需要多花时间去复习,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