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公职类考试>公务员考试>行测辅导>

行测数学运算有什么解题技巧

时间: 漫柔41 分享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部分考察范围广泛,想得到全部的分数绝非易事,考生掌握行测技巧将会得到很大提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行测数学运算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行测数学运算的解题技巧

  在考试过程中,数量关系最难的问题是什么?也许有考生说是各种复杂计算或者是各种复杂过程,或者说复杂的行程问题。确实,数量关系中这些是很难,但是绝大部分的数量关系题并没有难到这种程度。其实绝大部分的数量关系难在读题,大部分考生会认识每一个字,但是串在一起就不认识了或者说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考生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做题的时候是否如此呢?当然也有考生会不服气,说:读题而已,谁不会。但是真的会吗?下面为大家一一讲解:

  例题:某企业为全体员工定制工作服,请服装公司的裁缝量体裁衣。裁缝每小时为52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几小时后,刚好量完所有女员工的尺寸,这时还有24名男员工没量。若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为11:7 ,则该企业共有( )名员工。

  A.720 B.810 C.900 D.1080

  解析:读完题目,考生们都会得到哪些信息呢?我们一个个来看看。

  裁缝每小时为52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得到信息为:每小时男员工52人,女员工35人。

  几小时后,刚好量完所有女员工的尺寸,这时还有24名男员工没量。得到信息为:若干组后(即若干小时后),男员工还剩24人,女员工不剩。即男员工总数为52×时间+24;女员工总数为35×时间

  若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为11:7 ,则该企业共有( )名员工。

  得到信息为:男女比例为11:7,求总人数。

  以上就是我们得到的信息,那么通过这些信息你会得到哪些条件呢?

  最常见的是得到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设共测量x小时,则男员工有52x+24人,女员工有35x人。又男女比例为11:7,所以(52x+24):35x=11:7,然后解方程即可。选A。

  但是仅仅这样解读信息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这样解方程较为耗费时间,那么我们有没有更快的解题方式呢?要想有更快的解题方式,那我们就要学会从题目中解读出更多的信息,从而快速解题。考生们好好思考一下,还可以从题目中得出哪些信息呢?(独立思考完后,接着往下看)

  那么还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呢?

  裁缝每小时为52名男员工和35名女员工量尺寸。除了得出每小时男员工52人,女员工35人。此外,还可以得出男员工人数与52有关系,女员工人数与35有关系,总人数与87有关系。

  几小时后,刚好量完所有女员工的尺寸,这时还有24名男员工没量。除了得到信息为:若干组后(即若干小时后),男员工还剩24人,女员工不剩。即男员工总数为52×时间+24;女员工总数为35×时间。还可以得出男员工人数减去24是52的倍数,女员工人数是35的倍数,总人数减去24是87的倍数。

  若男员工与女员工的人数比为11:7 ,则该企业共有( )名员工。

  得到信息为:男女比例为11:7,求总人数。还可以得出,男员工人数是11的倍数,女员工人数是7的倍数,总人数是18的倍数,若将24名男员工平均分给若干小时的话,此时每小时测量男员工人数比女员工人数为11:7。

  依据后面读题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快的解题:

  快速解题技巧1:题目所问的为总人数是多少。根据后面所给信息得知总人数是18的倍数以及总人数减去24是87的整数倍,根据这两个信息代入选项发现只有A满足。因此选A。

  快速解题技巧2:根据三句话总结得出信息若将24名男员工平均分给之前若干小时的话,此时每小时测量男员工人数比女员工人数为11:7,又原来为52:35,而11:7=55:35,因此每个小时男员工要多3个人,24名男员工可以平均分8组,即8小时。所以总人数为8×(55+35)=720。因此选A。

  读题,不仅要读懂题目表层信息,还需要通过表层读懂其内在所表达的信息,最后还要能快速理解联系起来,才能算读懂题目。希望考生们在复习数量关系时,能时刻注意。

  行测判断推理的提升技巧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难度较大,理论较多的一类型题目。一般分为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两个部分。必然性主要考查复言命题、朴素逻辑两种题型,可能性主要考查加强、削弱、前提、结论、评价、解释五种题型。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考查基础逻辑推理能力的朴素推理题目考查较少,考到一般一道题目左右;复言命题综合推理的题目是考查重点,几乎每次都考,多次不止考查一题。

  2.削弱型加强型题仍然是考试重点,两类题共考5-6的大趋势不会发生改变。前提型题每次都要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建立论据论点关系的能力。

  3.小题型中,结论型题每次必考,而且题量基本固定1题。评价型、解释型题不再是考试重点,多次考试没有考查。

  冲刺建议

  1.这次考试中复言命题综合推理仍然非常有可能作为考查重点,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学习逻辑当中复言命题的推理规则,熟悉了解复言命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同时去年没有考查朴素逻辑类型的题目,今年也有可能有一题,所以平时练题时应该多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2.可能性加强削弱型题仍然是现在考试的重中之重。所以一定要熟悉国考中相关题目的出题特点,学会分析题目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善于查找论据与论点间的漏洞。平时练习的时候一定要练习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道题进行加强削弱。

  3.结论型题应该是现在可能性部分唯一会考查的小题型,这种题目做题要注意选项对题干复述的严谨性,不要过多的添加自己的主观推论。

  图形推理

  国考图形推理部分有几个特点:

  1.国考中数量关系仍然是图形推理的考查最重点,近几年考查交点数量的题逐渐增加,图形几笔画成的问题成为考查要点要注意。同时国考还有喜欢考曲线数的传统。对称是国考里的第二个稳定考点,而且考查重点非常突出,基本上每次考查都是考查对称轴的方向。

  2.位置关系是国考中比较灵活的一种关系,考查形式很多样,会考查常规的旋转、移动以及不同图形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国考一般来说较少考查叠加关系,就算考查也是结合旋转来同时考查。

  3.国考图形推理10个题目中有5个分类分组题,因此还会考查很多分类分组常考的考点比如封闭空间是公共点连接还是公共边连接,圆点旁边是长边还是短边等问题。

  4.立体图形方面国考试过很多考点,近几年考点逐渐规范化:一题折纸盒问题、一题拼接问题、一题截面图问题。

  冲刺推荐

  1.图形推理复习时一定要善于根据图形大致特征判断题目考点,如图形相似更多考查位置、叠加,图形不同更多考查数量、对称。在数量关系中注意一笔画问题及曲线数都有可能是今年的重点,对称方面一定要多考虑对称轴的方向和数量。

  位置关系方面更多关注图形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看图形是嵌套的还是相交的,是覆盖的还是透明的。出现圆点是关注圆点位置,出现箭头时注意箭头指向。

  2.对于立体图形一定是多考点一起复习,注意纸盒的对面、共点共线的问题,注意总结截面的可出现情况。

  3.分类分组题是国考的必考题型,而且占50%的题量,一定要多多做分类分组的题目,通过做题积累这类题的一些散的考点,举一反三。同时归纳分类分组的分组原则,哪些能分组哪些不能分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的题目一直以来算是判断推理部分理论最少的板块,没有特别多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国考定义判断基本是集中在法律、心理、经济、行政等领域进行考查。每年会有2-3题多定义的题目,会有2-3题问不属于的题目,这些题需要大家小心注意。

  冲刺推荐

  1.定义判断题只需要用题干要素严格比对选项排除错项即可,不需花太多时间复习。每次全真模拟的时候看看真确率。如果能够稳定在80%以上的正确率这类题目就不用专门花时间复习了;如果正确率偏低可以进行延长时间的专题训练,4-5套,每套10题也能快速找到做这类题目的感觉。

  2.这类题目涉及的法律、经济、行政、逻辑等领域需要了解熟悉一些相关常识。必背常识有以下几个: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民法/刑法的区别、违法/犯罪的区别、刑事责任年龄及能力、金融机构的概念、不同概念间的关系等。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在国考中每年的考查重点变化较大,考查范围较广。主要特点有:

  1.类比推理每年考点的变化是很大的, 15、16两年除了都重点考查词义关系、都考到了功能关系外几乎没有哪个考查侧重点是一样的。

  2.另一个方面,结合五年的考情,类比推理在国考中的考查重点却又是比较清晰的,最重点考查的就是词义关系(包括近义词、反义词、词语含义、词语象征),其次就是事物的功能关系,再次是不同概念间的关系。

  冲刺推荐

  1.尽早自己归纳总结真题考点,熟悉出题人的出题思路。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思考角度与出题人的思考角度保持统一。

  2. 注意词义关系(如胆怯:懦弱)、功能关系(如城墙:防御)、概念间关系(如苹果:水果)等三大常规常考关系。

  行测选词填空解题技巧

  技巧一:分析语境,寻找照应点

  照应现象在选词填空中出现的很频繁,只要能注意到一段话或一个句子中的前后照应,很多选词答案可以迅速锁定。

  【例1】在相携相伴的风雨同行中,一批人走过风华正茂,正在经行而立不惑,一批人领略了春夏的________而收获着金秋的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炙热 静美 B. 明媚 丰厚

  C. 绚烂 丰盈 D. 烂漫 静谧

  【解析】本题选C。第一个空白处前面有“春夏”二字,很明显空白处与春夏相互照应,炙热用来形容夏天,明媚用来形容春天,所以排除AB,第二个空白处与“金秋”相互照应。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所以只能选择“丰盈”,所以选C。

  技巧二:分析语境,寻找色彩生成点

  在做选词时,考虑各个词语的感情色彩对考生解题来说很有帮助,但有时候需要把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结合起来,分析整个语境的褒贬色彩,针对整段句子选择适合大语境感情色彩的词语。

  【例2】在中国古代,凭吊古迹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________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那应是黄昏时分吧,离开广武山之后,阮籍的木车在________间越走越慢,这次他不哭了,但仍有一种沉郁的气流涌向喉头,涌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闪电 夕阳衰草 B.雷击 夕阳衰草

  C.闪电 长亭古道 D.雷击 长亭古道

  【解析】本题选B。很多考生对这道题不知如何下手,但把握好语境会很有帮助。整个句子的语境略显悲凉,所以色彩生成点低沉,正好照应“夕阳衰草”这样一种氛围,排除CD;第一个空白处提及“生命感悟使人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形容对人的影响透彻、彻底,闪电只是表示速度快,所以排除A项,答案为B。

  技巧三:分析语境,展开合理想象

  在碰到无论是照应的角度,还是色彩和搭配的角度都无从选择时,不妨展开合理的想象,利用一些常识进行简单推理,也可以对解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例3】据说泰山是古代名匠鲁班的弟子,天资聪颖,心灵手巧。干活总是________,但往往耽误了鲁班的事。于是惹恼了鲁班,被撵出了“班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巧夺天工 B. 别出心裁

  C. 尽善尽美 D. 任劳任怨

  【解析】本题选B。解该题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想象,后半部分既然提到“耽误鲁班的事、惹恼鲁班、被撵出门,所以合理想象前面一定不能是一些比较好的词语,而尽善尽美形容做事情追求完美,任劳任怨形容做事态度端正,显然不会导致后面的结果,所以排除后两项,而巧夺天工指技艺高超,不用来形容人,所以只能是别处心裁,形容做事时经常想些新花招,新样式,这样才有可能惹恼鲁班,被撵出班门。正确答案选择B。

猜你喜欢:

1.公务员考试内容包括哪些

2.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库及答案

3.2017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含答案

4.公务员考试行测党史常识

5.2017年公务员行测常识习题带答案

6.公务员考试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行测数学运算有什么解题技巧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部分考察范围广泛,想得到全部的分数绝非易事,考生掌握行测技巧将会得到很大提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行测数学运算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行测数学运算的解题技巧 在考试过程中,数量关系最难的问题是什么?也许有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行测年龄问题有什么解题方法
    行测年龄问题有什么解题方法

    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拿到好成绩考生在平时应该多进行锻炼,掌握行测年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加以练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行测年龄问题的

  • 行测逻辑判断题有什么解题的技巧
    行测逻辑判断题有什么解题的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好技巧考生将会得到很大帮助,为了帮

  • 行测定义判断题有什么新考法
    行测定义判断题有什么新考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为了帮助考生们掌握定义判断题的新

  • 行测资料分析的作答技巧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的作答技巧详解

    在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考生必须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一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有关知识,熟悉资料分析的作答技巧,进行适量的强化训练,以下是学习

3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