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中考频道 > 中考科目 > 中考语文 >

2017保定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2)

时间: 漫柔41 分享

  ⑹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⑺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⑻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⑼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⑽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5.本文围绕父亲进城刻画了几个细节,请把主要事件补充完整。(4分)

  遭张婆呵斥→ → 儿媳交待 → →“我”送父坐车

  16.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⑴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⑵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

  17. 第④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18. 请 对文中的“父亲”、“我”、“妻子”、“儿子”的形象、行为或心理发表你的看法。(任选2人即可。5分)

  四.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总是充满再次相见的机缘。儿时的玩伴,再见时已成翩翩少年;昔日荒凉的小径,再见时已鲜花盛开。还有,曾经读过的书、登过的山、游过的城、老家屋顶上升起的那缕炊烟……

  请以“再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要注意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A】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洁,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 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 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遍都称为“老弗大”。

  【B】我忽然感到一阵腹痛,我的向导于是就带我来到一间屋里,那儿住着一位以治疗这种毛病而闻名的医生。他能用同一种器具施行作用相反的两种手术。他有一个很大的、装有一个细长象牙嘴的手用吹风机。他把这象牙嘴插入 肛门内八英寸,将肚子里的气吸出来;他肯定地说他这样能把肚子吸得又细又长,像一个干瘪的膀胱。不过要是病情来得又顽劣又凶,他就要把吹风器先鼓满气再将象牙嘴插入肛门,把气打入病人的体内,然后抽出吹风器重新将气装满,同时用大拇指紧紧地堵住屁眼。这样重复打上三四次,打进去的气就会喷出来,毒气就被一同带出(就像抽水机一样),病人的病也就好了。我看到他在一只狗的身上同时做了这两种试验,第一种不见任何效果,第二种手术后,那畜生胀得都快要炸了,接着就猛屙了一阵,可把我和我的同伴熏坏了。狗当场就死了,可我们走的时候,那医生还在设法用同样的手术让它起死回生呢!

  1. 选文【A】中的“我”寻找“平地木”的目的是 ,选文【B】所写的治病方法是 。(2分)

  2. 辛辣的讽刺是【A】【B】两文的共同的艺术特点,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3. 选文【A】中的医生后来还开了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选文【B】中的格列佛后来到了数学学校,那里的老师用了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请结合原著简要解释丸药和教学方法的“特别”之处。(4分)

  2017保定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答案解析

  一 24分

  1 10分(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⑴ 1分 小麦覆陇黄

  ⑵ 1分 全仗你抬声价

  ⑶ 2分 衡阳雁去无留意 长烟落日孤城闭

  ⑷ 2分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⑸ 4分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2 4分 ⑴妖娆 ⑵拮据 ⑶气吞斗牛 ⑷咬文嚼字

  (每个词语1分,错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 3分 C (应为“袖手旁观”——出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4 3分 D (应把“两千多年前的”移到“新出土的”后面)

  5 4分 参考示例:唐诗,是中国诗坛的启明、北斗,以璀璨的光芒照耀着中华文化的星空。(句式大致相同或相近2分,内容2分)

  二 46分

  (一)10分

  6 3分 ⑴时候 ⑵发扬光大 ⑶表明,显扬

  7 4分 译文:⑴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一样。

  ⑵因为这件事,(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每句2分,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 3分 B(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二)9分

  9 3分 B (A:多次 B:每次/ 常常 C:更加 D:回答)

  10 3分 著曰/ 书固佳矣/ 若遽称善/ 恐帝不复用意矣。

  11 3分 虽然太宗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但是王著担心如果过早告诉太宗,太宗可能不再对书法用心,不再刻苦练字。

  参考译文: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太宗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习书法,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有一次,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太宗规劝的成果。

  (三)10分

  12 3分 A

  13 3分 D

  14 4分 ⑴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⑵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⑶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

  (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参考答案要点三应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而要点一和二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观点。考生答出其它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17分

  15 4分 被孙子鄙弃 临别购物赠钱

  16 4分 ⑴“转辗反侧”刻画了父亲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 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⑵“贴身”表现了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体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 劳动积攒下来的。

  17 4分 肖像(外貌)描写;暗示了父亲的操劳,刻画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同时为父亲要离开儿子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18 5分 ⑴ 对“父亲”的评价:性格勤劳朴实,对儿子、儿媳、孙儿百般关爱,本想在儿子家长期住下去,但又为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最后无奈地选择离开儿子家,回去一个人孤独地生活,表现了父亲对儿孙无私博大的爱。

  ⑵ 对“我”的评价:本想尽一份儿子对父亲的孝道,但又难 尽孝道,内心充满无奈与愧疚。

  ⑶ 对“妻子”的评价:对父亲充满了鄙弃和厌恶之情,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起码的道德标准,其行为实在不应该。

  ⑷ 对“ 儿子”的评价:孙儿对爷爷本应十分尊重,但文中的孙儿不但不尊重爷爷,而且居然将巴掌抡到爷爷的脸上,不仅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起码的道德标准,而且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教养堪忧。

  (任选2人发表看法,意思对即可,恰当评价1人得3分,恰当评价2人得5分)

  三 50分

  19 50分 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请老师们务必参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评分,避免随意性;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规范。)

猜你喜欢:

1.2018届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2.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3.2016-2017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4.2017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5.2017年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6.2017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3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