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演讲与口才 > 口才技巧 > 谈话口才 >

亲子沟通的倾听艺术

时间: 杨杰1209 分享

  孩子通常情绪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父母要贴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适当地反映出来,就有赖于父母有效的倾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亲子沟通的倾听艺术,欢迎借鉴参考。

  一、学习“停、看、听”

  孩子通常情绪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父母要贴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适当地反映出来,就有赖于父母有效的倾听。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的功夫,包括看:眼神的接触及注视,与听:耳朵的接收及传递“我正在听”的反映信息,适时给予孩子一些反应。

  事实上,沟通并不仅是语言的交谈,有时候非语言的行为:脸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与音调等亦传递着沟通的信息,有些人认为这些非语言的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可能比语言沟通更重要,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光凭语言交谈的沟通并不容易达到了解的目的,父母必须增强对非语言的观察和倾听技巧:停、看、听。

  “停”:暂时停止进行中的工作,注视对方,提供孩子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看”:仔细观察孩子沟通时非语言的行为表现。

  “听”:倾听孩子说什么。

  二、了解非语言的信息

  父母如果要成为一位有效的倾听者,必须对孩子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了解。通常孩子会借着下列的行为表现传递着不同的感受:

  1、脸部表情

  孩子的脸部表情会随着情绪和感受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常见有:

  哭泣:可能表示孩子心理或身体受伤、害羞、失望、不高兴、挫折、生气等的情绪。

  微笑:可能意谓高兴、愉快、紧张焦虑的掩饰、蔑视他人。

  掷东西:一种生气、失望、不满、受挫情绪的发泄表现。

  僵直不动:可能表示恐惧、害怕、怀疑或吓呆了。

  摇头:否认、不同意。

  点头:同意、承认、认同。

  打呵欠:意谓无聊、没兴趣、想睡觉或精神不济的心情。

  眼神集中:表示专注、有兴趣。

  眼神逃避接触:表示焦虑不安、缺乏兴趣、害羞的感觉。

  2、音调与速度

  假如孩子说话结巴:可能是紧张、害怕、悲哀情绪的表现;不说话:可能意谓正在思考或悲伤、沮丧、郁闷、不高兴;说话速度很快:可能意谓得意、高兴或紧张的情绪;重声强调某些字:可能是谈话重点内容的强调。

  孩子非语言行为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相同的感觉可以借着不同的非语言行为予以表达;当然一种行为亦可能代表各种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意义。然而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拥有唯一独特的非语言行为表征,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感觉与情绪,改善个人倾听的技巧,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要学习注意观察与了解孩子非语言行为的意义。

  三、了解话中隐含的意义

  当父母倾听孩子的谈话时,父母必须注意观察孩子的非语言行为。当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感受时,父母要不时地与孩子眼神接触,但不是紧盯不放地注视,同时要避免打断孩子的说话,表现出注意、轻松、有兴趣了解的表情,并不时地用“是的”、“嗯”、“我了解”,偶而点点头来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注意,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父母这些种种表现最能流露“我关心、我正在听”的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倾听时千万不可以到处走动、边做事边听或背对着孩子,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令孩子认为你不关心他,对他所说的一切没有兴趣。此外,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说:“好啦!我想我了解,我知道你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常常会让孩子不想说了,而父母所谓了解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毕竟对别人的感觉我们并不能真正知道,只能猜测罢了。

  倾听最大的优点就是指出隐藏于交谈背后的感受,帮助孩子从较合理的角度来察觉自己的感受。

  四、倾听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倾听”并不是解决孩子所有困难或亲职教育的灵丹妙药,父母必需具备一些基本态度,才能将倾听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至。

  1、父母必须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

  如果你很忙,如果你很烦,那么就等到你愿意听的时候吧!

  2.接纳孩子

  允许并真诚接纳孩子可以和你有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的能力

  必须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父母的信赖将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

  5、情绪是可变因素

  必须知道情绪的感觉只是一时的,而非长久不变。人的感觉时时都会改变,恨能转为爱,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你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恨老师,我咀咒她快死掉。你要庆幸的是当孩子倒出这些屯积在内心的垃圾之后,他的心灵才能获得祥和宁静。

  五、必须尊重孩子完全独立的个体

  有位知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上帝借给我们的一把琴弦。试问,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有能力永远霸占着这把琴弦﹖当你体会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你会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只能“陪”孩子走过苦涩,却绝不能替他解决问题。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运用倾听时,必须配合上述五项基本态度。否则便会显得空洞、虚假、毫无诚意。

  六、多利用时间倾听

  改善亲子问彼此的关系是需要花费相当心力与时间,父母必须多留一些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欲告诉父母一些事情,而父母正在忙,应婉转地向孩子说明,并与孩子约定确定的交谈时间。

  当然父母也可以借着逛街、打球、看电影的机会,与孩子进行分享,而其谈论的话题并不见得要局限于某个问题上打转,或许可以找些彼此共同感兴趣的事情而交换一些意见。因为反映倾听并不只是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包含了解对方交谈的真正意思,增进双方的了解。

  七、反映愉快的感觉

  亲子沟通时,倾听不仅是反映与接纳对方不愉快的感受,让孩子得到发泄和关怀,形成“我被了解”的感觉,而且对于孩子兴奋、愉快的情绪,父母也要予以适时反映,共同分享孩子的喜悦。

  八、把握倾听的度

  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一言一行全部加以反映,否则会使孩子感到害怕而不敢表达。特别是彼此还没有建立良好关系基础时,过度的倾听,常会使孩子产生退缩行为。事实上,过度的反映倾听对孩子而言,可能造成增强孩子不良行为目的的结果。所以父母只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千万不要太急于猜测或太敏感的反映,造成孩子产生突然被了解或赤裸裸被了解的恐惧。

  九、不要期望自己十全十美

  人生难免会做错事,父母不要期望自己是完美的倾听者,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能正确反映孩子所试图表达的感受,这样的情形是难免的。所以无论如何,父母不需要害怕错误的反映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更不需要企求自己是完美的倾听者。

  当然,有些父母虽然做了反映,但是孩子仍然保持沉默。实际上沉默并不可怕,孩子的沉默也许是在思考父母所说的,整理个人的想法,或考虑如何表达;当然也可能是一种抗拒。所以面对沉默,父母只需等待和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沉默一直持续时,父母可以表示:“你似乎对我所说的很不以为然﹖”大胆地猜测孩子沉默的原因,并加以澄清孩子是否在抗拒。

  如果父母怀疑孩子的言行是为了获得你的注意、报复等偏差行为目的时,父母可以用肯定与婉转的口气告诉孩子你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你相信他能自己找出解决之道,或是转移话题,这都是处理的方式。虽然孩子不喜欢你这样的反应,但最后孩子终究会了解你用心良苦,而愿意努力解决问题。

  有时候,亲子的沟通可能是一种父母与孩子间的心理游戏,彼此会设计许多陷阱故意引诱对方中计。基本上,父母要小心处理,不要故意与孩子进行心理游戏,因为这样的行为有时候会造成亲子间很严重的裂痕。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并不是一种心理游戏,而是基于尊重、接纳的前提下,形成安全的沟通气氛,传递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形成一个开放的沟通气氛,以增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关文章:

1.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2)

2.父母必学的亲子沟通技巧

3.关于沟通的散文随笔:沟通与倾听

4.沟通的技巧分为两块:有效倾听

5.初中亲子沟通教案

415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