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演讲与口才 > 演讲口才 > 演讲技巧 > 如何利用自身材料来服务演讲主题(2)

如何利用自身材料来服务演讲主题(2)

时间: 雪珠631 分享

如何利用自身材料来服务演讲主题

  因为“恋家”,所以瓦格纳总想“让自己离家近点儿”,可事与愿违,一派就被派到海外;四年后,又被遣去了巴西;之后的11年,生活和工作也都不在美国。这样一段漂泊的经历,似乎说明上天有意要捉弄这个“不愿远走”的家伙。听众在分享故事的同时,也自然明白:人总想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但一切都在变动,无法预料的各种机遇也将随之而来。与其怨天尤人、郁郁寡欢,不如好好工作,充实自我。瓦格纳选择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作材料,讲起来轻松自如,听众听起来也兴致勃勃,演讲的说服力和亲和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著名经济学家、“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林毅夫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做过题为《学问之道》的演讲,在谈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时,有这样一段话:

  只“学”不行,还要“思”,孟子讲“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里面可能包含糟粕。我小时候读科普书,觉得很有趣,有一篇故事讲到老鼠的产生,说破布放到箱子里,然后扔到床底下,几个月之后,就能“生”出小老鼠了。(笑声)我这样做了,很多人也都这么做了,发现果然是这样。(笑声)当然,后来做实验的人们都知道了,小老鼠不是这样产生的,是小老鼠的爸爸妈妈生的。(笑声)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也说明如果不慎思,可能就会接受错误的理论。

  这段话之所以能够引起学子们的阵阵笑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教授选取了自身的一段经历作材料:“我”相信小老鼠是从破布里面“生”出来的,还做了试验,发现“果然是这样”。这样有趣的儿时故事,听众听了能不开怀么?笑过之后,听众也明白了慎思对于学问的重要。

  其实,拿自己的经历作演讲的材料,比起一味地去引经据典、旁征博采,效果要好很多。因为那些从书本、报刊、文献中搜集的材料,与演讲者自身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相比,毕竟少了真切,少了鲜活。其实,听众更愿意与演讲者自己“零距离”交流。

  总之,在演讲中,常常需要一些典型事例来服务主题。这时,演讲者不妨联系自身实际,从中整理出有价值的内容。这样,对演讲者感情的投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形成水乳交融的演讲氛围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一句话,选自身材料,演讲更精彩!

15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