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孟姓的来源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孟姓最初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交汇地区,首先在中原北部兴起,并且两地孟姓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境繁衍极昌。孟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孟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孟姓源出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周朝分封的同姓诸侯国卫国,其开国之君为周武王弟卫康叔,都城在今河南境内。卫国传至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字公孟,因病不得继位,让位给其叔。到了公子絷的孙子姬驱,便以祖父之字为姓氏,称公孟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孟氏者,是为河南孟氏。

  2.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书记载,黄帝姓公孙,是少典氏部落首领的儿子。他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长于姬水,故又姓姬;后居轩辕之丘,因此号轩辕氏;再迁有熊(今河南新郑),也称有熊氏。庆父共仲虽为孟氏之始祖,但因其三年连弑二君,罪使国内大乱,人不敢敬,而孟子系庆父后裔,且才高德重,故孟氏族人尊奉孟轲为得姓始祖。

  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满族,其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鄂伦春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孟姓分布

  先秦时期。孟姓最初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交汇地区。两汉至唐朝,孟姓在华北、中原、西北、江浙、川鄂地区已有分布,但主要的活动地仍在冀鲁大地。唐朝以后,由于北方外族入主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南下移民运动,孟姓在长江以南地区也得到迅速的扩散。宋朝时期,孟姓大约有近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2%,排在第五十五位。孟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孟姓总人口的30%。孟姓在全国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孟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全国形成了冀鲁、川鄂两块孟姓聚集地。明朝时期,孟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孟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山西、河北,这三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58.7%。其次分布于浙江、陕西二省。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32%。宋元明600余年,孟姓主要向江南、东部、西部迁移,鲁、冀、晋为孟姓聚集区。

  当代孟姓的人口已达330多万,列在全国第七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宋朝至今1000年中孟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这三省的孟姓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苏、辽宁、山西、黑龙江,这四省又集中了28%的孟姓人口。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约占孟姓总人口的21%。全国形成以鲁豫冀、东北为中心的两大块孟姓聚集区。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孟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主要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回迁,尤其突出向东北的迁移。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鲁冀京津、黑吉辽大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豫皖苏北部、山西东北部,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8%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4%,居住了大约54%的孟姓人群。在豫晋大部、皖苏中部、湖北北部、陕宁、甘肃大部、新疆西北、内蒙古中西部、辽宁东段、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4%一0.48%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孟国土面积的17.6%,居住了大约26.5%的孟姓人群。

  孟姓姓氏文化

  郡望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三国时期的曹魏、孙吴各置江夏郡:吴国孙权在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庐陵三地设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梦西南)。西晋灭吴后,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北朝时期宋国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两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洛阳郡:以今河南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西周时期,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此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东都,直属于周天子。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洛阳郊区更名为洛龙区。洛阳附近的各县中,跟洛阳历史联系最密切的是偃师、孟津、巩义、登封。其中偃师、孟津从周朝以来三千年如一日,从未改变。其次是巩义,从周朝一直到新中国,也有三千多年。再次是登封,从三国时期到新中国,有一千七百多年。而其他的各县(市)如新安、宜阳、伊川、渑池、汝州等则与洛阳时分时合,而栾川、卢氏、陕县、禹州等隶属洛阳的时间就更短了。另外,自从西晋置荥阳郡后,今天郑州市大部地区就跟洛阳地区分道扬镳。洛阳现辖偃师市、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嵩县、栾川、汝阳等一市八县和涧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龙区、吉利、高新七个城市区。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武康县:治所在今浙江省北部。

  平陆县:治所在今山西省西南端、黄河北岸一带地区。

  安平县:汉朝时期置县(今山东益都),属于涿郡。唐武德初年置深州,为该州治所。唐武德十七年废深州,安平县归属于定州。

  堂号

  江夏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巨鹿堂:以望立堂。

  武康堂:以望立堂。

  安平堂:以望立堂。

  平陆堂:以望立堂。

  三迁堂:相传孟子幼时家靠墓田,孟子就学埋坟,哭丧的事。孟母为了教育好儿子,就迁到集市旁边住。孟子又学叫卖东西的声音,孟母只好又迁。最后迁到学校旁安家,孟子学习礼让进退,孟母高兴地说:“这里可以使我的儿子成为好人了。”由于孟母三迁,注意家庭教育,使孟子成为圣人。

  亚圣堂:因孟子被称为“亚圣”而名其堂号。

  孟姓家族名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宗:(218年—271年),三国时荆州江夏郡鄳县(今湖北省孝昌县周巷镇人[1] ),后因避孙皓字讳,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时从师南阳李肃读书,后官居吴国司空。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孟善:(?一1412)字百侯,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大孟家村)人。元朝时在山东枢密院任职。朱元璋起兵,他叛元归降,跟随朱家父兄南征北战,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的功臣。

  孟昭英:(1906.12.24-1995.2.25),电子学、物理学家。河北乐亭人。

  孟森:(1869—1937)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擅治明清史。

  孟继懋:(1897—1980) 骨科学家和骨科教育家,中国杰出骨科先驱。他长期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为创建中国专业齐全国际知名的创伤骨科中心作出了贡献。他首创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孟氏截骨术和孟氏肩关节融合术。

  孟少农:(1915—1988) 汽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孟宪民:(1900.2.2—1969.2.18) 地质学、矿业学家。江苏武进人。

孟姓的来源介绍相关文章:

1.严姓的来源介绍

2.戚姓的来源介绍

3.韦姓的来源介绍

4.窦氏的来源介绍

5.张姓的来源介绍大全

孟姓的来源介绍

孟姓最初活动于河南、山东、河北交汇地区,首先在中原北部兴起,并且两地孟姓很快融合,在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境繁衍极昌。孟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孟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孟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顾姓的来源介绍
    顾姓的来源介绍

    顾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族人尊摇为顾姓的得姓始祖,其源出有以国名为姓、出自姒姓、出自少数名族等多种说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顾姓的

  • 卜姓的来源介绍
    卜姓的来源介绍

    卜姓源起繁杂,有源于姒姓、姬姓、商、周代卜人之后、他族有卜姓或他族改姓卜氏等说法,后人大多尊卜偃为卜姓得姓始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

  • 元姓的来源介绍
    元姓的来源介绍

    元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1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元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元姓源出

  • 余姓的来源介绍_余姓怎么来
    余姓的来源介绍_余姓怎么来

    余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迁徙情况因缺乏历史资料,故难以详考。余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有源于姬姓、姒姓、匈

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