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1689年中俄签订了什么条约

时间: 蓝俊22 分享

  中国在历史上签订了很多条约,在1689年跟俄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689年中俄签订了什么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1689年8月22日,清、俄两国在尼布楚开始会谈。清朝使团重要成员有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等,俄罗斯使团由御前大臣戈洛文、伊拉托木斯克总督符拉索夫率领。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清政府全权使臣索额图和俄罗斯帝国全权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条约内容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罗斯。

  尼布楚条约签订背景

  参见:雅克萨之战

  从16世纪后期沙皇伊凡四世时开始,俄罗斯开始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过程。

  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清崇德元年)俄罗斯人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这个地区成为了俄罗斯人的殖民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毁村庄,杀掠人口,抢夺粮食和貂皮。

  当俄罗斯的势力接近清朝的中国时,便发生了军事冲突。

  1652年(清顺治九年),俄国人东入黑龙江,“驻防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章京海色率所部击之,战於乌扎拉村”。这是中俄之间第一场战斗。

  1657年(顺治十四年),俄罗斯帝国派正规军在尼布楚河与石勒喀河合流处建立了雅克萨城与尼布楚城。之后中俄之间发生多次外交和军事上的冲突。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派朋春5月22日从瑷珲起兵三千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萨。之后清军撤军而俄军卷土重来。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军两千再攻雅克萨并围城。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伤亡惨重,雅克萨城指日可下。这就迫使沙皇政府“乞撤雅克萨之围”,并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中国举行边界谈判,11月,清政府为表示谈判诚意,宣布无条件停火,停止攻城。

  尼布楚条约签订经过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二十日,清政府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他认为:如果沙俄能归还逃人,承认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是清朝领土,即“与之画疆分界,贸易往来。否则,臣当即还,不与彼议和矣”。[2] 康熙帝同意这一谈判方针,遂命索额图、佟国纲出发,前往色冷格,与沙俄使臣戈洛文谈判。六月,索额图等使臣行至喀尔喀地方,正值准噶尔领袖噶尔丹大举侵犯喀尔喀蒙古,道路被阻,便退回了北京。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月,经中俄两国代表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改在尼布楚。索额图等人在出发前向康熙帝奏陈:“尼布潮(楚)、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均归我朝。”康熙帝指示:“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3] 康熙帝考虑到噶尔丹正在进攻喀尔喀,希望尽早与沙俄划定国界,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为此作出了重大让步。索额图率领包括传教士徐日升、张诚在内的清朝使团启程前往尼布楚,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六月抵达尼布楚,驻扎在尼布楚河南岸,与尼布楚城相距三里。

  七月初五日,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郊外开始谈判,关于尼布楚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谈判的焦点。清方代表一开始即指出“贝加尔海这边的全部土地,则完全属于中国汗所有,因为贝加尔海这边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领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汗的臣民”。戈洛文则强调不久前俄国人才知悉并予以侵占的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即为沙皇陛下所领有”。索额图予以驳斥,要求俄国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但俄方坚持其要求。

  由于双方争执不下,索额图见戈洛文强要以黑龙江为界,乃遵照康熙帝的“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的谕令作出让步,表示可以将尼布楚一带让与俄国,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因果达河一带为界。尽管如此,戈洛文仍坚不接受。索额图为了达成和解,继续退让,先是提议以从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绰尔纳河为界,俄方不允;后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南面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戈洛文才勉强同意。对中方提出的划分俄国新占领的西伯利亚与毗邻的喀尔喀之间的边界问题,戈洛文则借口沙皇并无指示,且喀尔喀已为噶尔丹占领,清朝无资格与俄国谈判此问题,予以拒绝。

  由于俄国的这一态度,清方不得不放弃与俄国谈判清俄中段边界的打算。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虽然使清政府在尼布楚谈判中处境被动,但俄方也并非没有不利之处。首先是俄国在西伯利亚兵力不足;其次喀尔喀部大量南迁,使俄国看到蒙古的人心所向。此外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大约有600一700喀尔喀蒙古人对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发动了进攻,欲投奔清政府使团,尼布楚周围的布里亚特人由于不堪忍受沙皇的残暴统治,纷纷起义,并要求与清朝使团联合进攻尼布楚。再加上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正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也不能兼顾东方。以上因素促使戈洛文不再犹豫,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索额图和戈洛文先在条约上签字、盖章,然后宣读誓词,相互交换条约。这个条约就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为表示庆贺,双方互赠礼品,还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dulimbai gurun i enduringge hūwangdi)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较长久的安宁。但是,俄国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久,沙皇彼得一世就叫嚷:“俄国必须占领涅瓦河口、顿河口和黑龙江口”,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公然要把夺取黑龙江作为俄国“远东政策的中心”,沙皇尼古拉一世上台后,发誓要“实现他的高祖父和祖母的遗志”。在沙皇的旨意下,俄国军政界“收复黑龙江”的叫嚣日甚一日。

1689年中俄签订了什么条约

中国在历史上签订了很多条约,在1689年跟俄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1689年中俄签订了什么条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1689年8月22日,清、俄两国在尼布楚开始会谈。清朝使团重要成员有领侍卫内大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出人头地典故
    出人头地典故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出人头地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出人头地典故 宋欧阳修《

  • 魑魅魍魉的典故
    魑魅魍魉的典故

    魑魅魍魉,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魑魅魍魉的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魑魅魍魉的典故 约

  •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程门立雪的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

  • 诚实守信的典故
    诚实守信的典故

    诚信是立足之本,那么历史上有哪些诚实守信的典故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诚实守信的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诚实守信的典故:戒

2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