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历史典故

时间: 蓝俊0 分享

  暗渡陈仓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八计。此计是我方利用敌人被我方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乘虚而入,以达到军事上的出奇制胜。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暗度陈仓历史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暗度陈仓历史典故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 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修”,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暗度陈仓解析

  词目:暗度陈仓

  发音: àn dù chén cāng

  示例: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之计

  近义词:暗送秋波

  反义词:明目张胆、明火执杖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释义: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用暗度陈仓造句

  1)

  2) 吾有一计,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 我军终以暗渡陈仓之计奇袭了敌军白虎团。

  4) 我军部队为节省时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很快端掉了敌人的堡垒。

  5) 许多军事家,都善于运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计谋。

  6) 这个人一向爱暗渡陈仓。

  7) 日军正得意呢,不料我军暗渡陈仓,占领了军火库。

  8) 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最后终于占领了咸阳。

  9) 你明修栈道我暗渡陈仓咱各显其能。

  10) 有些人装在你心里,但她已经暗渡陈仓,潜到了另一边厢。

  11) 想想王石那么神勇,也只能选择暗渡陈仓;想想王功权那么文艺,也只能偷师“文君司马”。

  12) 而犯罪分子又是如何暗渡陈仓将大量的组装硬币地换的呐?

  13) 这帮孩子暗渡陈仓,说是补课竟然去打游戏了。

  14) 而盘面,分明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5)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有什么半渡而击、背弧击虚,这不都是孙子兵法里说过的吗?

  16) 阁下好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7) 中国有句话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大概就是这样。

  18) 敌必以为我据羌寨而守之,必再发重兵围剿,我军则暗渡陈仓,绕道入川,摔开敌军,袭取四川州城,扩军备战,凭四川天险而持之,则可成鼎足之势亦!

  19)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一个小小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罢了。

  20)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21) 心中却在佩服少爷,这下,可以暗渡陈仓地把那些羊羔运到新置房中了。

  22) 哑巴狗最恨,咔喳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请看非洲雄狮大斗美洲森蚺。

  23) 也许这趟镖只是瞒天过海,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暗度陈仓历史典故

暗渡陈仓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八计。此计是我方利用敌人被我方佯攻、佯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乘虚而入,以达到军事上的出奇制胜。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暗度陈仓历史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暗度陈仓历史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爱民如子典故
    爱民如子典故

    爱民如子是一个成语,出自:《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旧时称赞某些

  • 爱鹤失众典故
    爱鹤失众典故

    爱鹤失众,成语,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因为宠爱鹤而失去民心。比喻重物不重人,因小失大。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爱鹤失众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

  • 爱国的典故成语
    爱国的典故成语

    人类历史上不乏有许多爱国之人,他们又留下了怎样的典故呢?下面是学习啦整理的爱国的典故成语,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爱国的典故成语(一) 商朝末年,纣

  • 哀兵必胜的典故来源
    哀兵必胜的典故来源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哀兵必胜是对抗的两军,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定能获得胜利。下面学习啦给大

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