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偃旗息鼓典故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偃旗息鼓,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赵云传》。原意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做出不准备战斗的假象。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偃旗息鼓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偃旗息鼓典故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偃旗息鼓解析

  [释义]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语出]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而云入营 ;更大门开;偃旗息鼓;公(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正音] 息;不能读作“xǐ”。

  [辨形] 偃;不能写作“揠”。

  [近义] 销声匿迹

  [反义] 大张旗鼓 重整旗鼓

  [用法] 多比喻停止斗争、批评或宣传。有时表示声势减弱。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销声匿迹”(1056页)。

  [例句]

  ①他已经在文学界~;“下海\"经商了。

  ②两年前;他就~;不再搞文学创作了。

  [英译] cease fire

  用偃旗息鼓造句

  1) 那些冷漠的、轻蔑的、恐惧的、猥琐的、残忍的目光。它们一次次偃旗息鼓,但一经触发就立刻卷土重来,不容你心存幻想。

  2) 以明代来看,狂禅之风,其历时二十年不到,随当权者的严厉镇压,两大教主达观,李贽不得善终,竟也偃旗息鼓。

  3) 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意,也无情地扫落了夏日曾给我们撑过绿伞的张张树叶,爱赶热闹的花姐姐们也偃旗息鼓,待来年春暖夏热时再现风华了。

  4) 在这上次劳动中,刚开始,我的干劲还挺大的。但没过一会儿,我的手就已经酸得举不起来了。到最后,我只好偃旗息鼓。

  5) 或许有些爱情也不过如此吧,当心的距离渐行渐远,哪怕同处一个屋檐下也感觉远在天边。曾经的世界里彼此照耀,而后各奔东西不再依恋,千疮百孔的爱情在心里偃旗息鼓,只留下空荡荡的记忆捉弄依然停留在原地的那个人。

  6) 两年前,他就偃旗息鼓,不再搞文学创作了。

  7) 立交桥建成后,往日的拥挤不存在了,红绿灯也偃旗息鼓了。

  8) 海湾危机总有偃旗息鼓的时候。

  9) 他已经在文学界偃旗息鼓,"下海"经商了。

  10) 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偃旗息鼓。

  11) 没想到他突然宣布退选,偃旗息鼓地携妻出国

  12) 难道“偃旗息鼓”就是“圆满结束”的意思?

  13) 对方既然竖起白旗,我们就暂时偃旗息鼓,静观其变吧!

  14) 闢建游乐场一事本已成熟,但大地震后,偃旗息鼓,无人再提。

  15) 在酷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连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16) 辟建游乐场一事本已成熟,但大地震后,偃旗息鼓,无人再提。

  17) 我看这事就偃旗息鼓吧,再斗下去没完没了。

  18) 由于警力部署妥善,原来准备械斗的两帮人马,只好偃旗息鼓,纷纷散去。

  19) 一场竞选闹剧就这样偃旗息鼓了。

  20) 一个无用的人,大事交给他,最终必然偃旗息鼓

猜你喜欢:

1.偃旗息鼓的成语典故

2.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3.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

4.三分钟演讲名人励志小故事素材

5.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偃旗息鼓典故

偃旗息鼓,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赵云传》。原意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做出不准备战斗的假象。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偃旗息鼓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偃旗息鼓典故 《三国志蜀志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掩耳盗铃的典故
    掩耳盗铃的典故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 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 比喻自欺欺人。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掩耳盗

  • 言过其实的典故
    言过其实的典故

    言过其实,成语,作谓语、定语,实:实际。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言过其实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言过其实

  • 言而无信典故
    言而无信典故

    言而无信,成语,作谓语、定语,指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出自《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言而无信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

  • 言多必失的典故
    言多必失的典故

    言多必失是一个成语,拼音yn duō b shī,作谓语、宾语,言多必失意思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言多必失的典故,希望大家喜

27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