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典故_退避三舍典故故事

时间: 蓝俊22 分享

  退避三舍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那么你知道退避三舍的典故有什么吗?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退避三舍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退避三舍典故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敌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敌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解析

  [释义]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正音] 舍;不能读作“shě”。

  [辨形] 避;不能写作“蔽”。

  [近义] 委曲求全

  [反义] 针锋相对 锋芒毕露

  [用法] 用作贬义;形容个人或集团变坏。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补充式。

  [例句]

  ①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重耳命令晋军~。

  ②可见二位仁兄的学问;不但本校众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当~哩!

  [英译] give one a wide berth

  退避三舍造句

  1、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2、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

  3、遇事就退避三舍不是我的作风,我一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

  4、犀牛是种珍贵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发起牛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

  5、在一个对“偏见”退避三舍的社会里,偏袒美丽似乎被认为是再肤浅不过的做法了。

  6、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乔丹挡不住众女的热情而不得不退避三舍至侧翼接球。

  7、虽然大蒜可能对你的社交有些不利? ?如果食用过多的大蒜,口里的大蒜味会使别人退避三舍?但是大蒜说不定会拯救你的性命呢!

  8、天蝎座的善妒使你觉得不好对付。而你总是逢场作戏,又不屑于善意的小谎言也会让他们退避三舍。

  9、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10、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11、这种恶霸出现,任谁都要退避三舍。

  12、男性则对溺爱宠物、每周花100英镑以上在宠物配件与保养上的伴侣退避三舍。

  13、男人们也许不再坚持他们的新娘必须是处女,但对一个众人皆知的乱搞男女关系的姑娘,却依然退避三舍。

  14、尽管超级名模或一般模特个个都瘦骨嶙峋,但前“辣妹”的超瘦骨架让设计师们退避三舍。想想她的一个形象无论是考究的黑色紧身牛仔裤,还是爱马仕手袋,或是露肩t恤,到了她那儿全都毫无生机。

  15、这仗尚未开打,我们就先退避三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

猜你喜欢:

1.关于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2.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3.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大全

4.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简介

5.退避三舍的典故

退避三舍典故_退避三舍典故故事

退避三舍是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那么你知道退避三舍的典故有什么吗?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退避三舍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退避三舍典故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兔死狗烹的典故_兔死狗烹的典故故事
    兔死狗烹的典故_兔死狗烹的典故故事

    兔死狗烹是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那

  • 图穷匕见成语典故_图穷匕见成语典故故事
    图穷匕见成语典故_图穷匕见成语典故故事

    图穷匕见,图:地图;穷:尽;见:通假字,同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那么你对图穷匕见的典故知道的有多少呢?下面由学习啦小

  • 投桃报李典故_投桃报李典故故事
    投桃报李典故_投桃报李典故故事

    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想知道投桃报李有哪些典故吗?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投桃报李典故相

  • 投鼠忌器典故_投鼠忌器典故故事
    投鼠忌器典故_投鼠忌器典故故事

    投鼠忌器,意思是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那么投鼠忌器的典故有什么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2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