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30个成语故事的历史典故有哪些(2)

时间: 伟坤29 分享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1.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2.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陷害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韵词】择善固执、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鱼秉直、一资半职、一口不能着两匙、词正理直、船到桥门自会直、半文不值、设官分职、......

  【年代】古代

  【灯谜】往井下人滚石头

  【邂逅语】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14.励精图治(励精图治)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同韵词】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穷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尘影事、旷职偾事、少不经事、.

  【年代】古代

  【灯谜】医学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15.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死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16.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17.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典故】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用法】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视死如归、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韵词】麤衣恶食、聪明正直、揽名责实、绊脚石、纥字不识、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同韵词】群分类聚、穿文凿句、拂衣而去、言来语去、井井有序、搓绵扯絮、春秋积序、一替一句、千条万绪、设心积虑、......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30个成语故事的历史典故有哪些(2)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30个有趣的历史典故都有哪些
    30个有趣的历史典故都有哪些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男装纽扣在右而女装在左?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十二生肖到底为什么没有猫?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

  • 30个文学典故及意思_30个文学典介绍
    30个文学典故及意思_30个文学典介绍

    文学典故对人的思想,情感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获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文学的典故吧,仅供大家参考。 30个

  • 明镜高悬典故_明镜高悬是什么意思
    明镜高悬典故_明镜高悬是什么意思

    明镜高悬是一个汉语成语,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高高悬挂在面前。称颂官吏审案严明;判案公正;不使人受冤含屈。也比喻目光敏锐;明察秋毫;公正无私。那么你

  • 琳琅满目的典故_琳琅满目的意思
    琳琅满目的典故_琳琅满目的意思

    琳琅满目是一个成语,意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那么琳琅满目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琳琅满目的典故相关资料,

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