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发明>

钻木取火的发明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钻木取火的发明介绍,希望你喜欢。

  钻木取火历史渊源

  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有许多传说。传说中往往把成就归于个别的大人物。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传授这种方法的人,就被人们称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也不知道利用火,采摘来的植物果实和捕捉到的野兽都是生吃的。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我国的先民已经知道利用火)。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办法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星来。这样人们就明白了人工也能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人们把教授他们人工取火方法的人称为“燧人氏”。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这样,人们的身体素质就有了极大的提高。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样,平地上的走兽,天空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供人类食用。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经验,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些野生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长出苗来,一到秋天,又结出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的作物就更多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医治人们疾病的药材。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从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出原始文明的发展进程。

  钻木取火原理

  摩擦生热发明了钻木取火和敲石取火的方法。W=FS有力和相对位移说明做了功,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所以总有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并以热量形式放出温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表现摩擦的时候,分子间各种力互相作用,拉离原来的状态,就和弹簧似的,放手后会强烈震动,所以表现为温度升高。

  据民俗学调查,黎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人工取火术。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保亭、昌江、东方等黎族聚居地区,至今还有一些老人掌握着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技术。在七仙岭公园的一块空地上,保亭六弓乡60多岁的陈法英老人向我们现场演示了钻木取火。老人拿来一块有孔厚木板,又找来一根木棍,取火时,板固定,木棍在老人手挫动下不断转动,老人一边转动,一边把自备的干苔藓放入取火孔之中,不断的用嘴往孔里吹风,一会功夫,取火孔处开始有烟出现,老人又加了芭蕉根纤维,继续吹风,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小火苗慢慢地燃了起来。就这样,最为原始的取火方法展现在大家眼前。

  老人介绍说,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和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钻板要选择干燥的易于燃烧的木料,钻竿要粗细适中,在取火时有一定的技巧,并不是光靠蛮力就可以钻出火来,刚刚发生火星时是看不见的,为了使看不见的火星变成旺盛的火焰必须有一种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而且还要不失时机的输氧,才能达到取火目的。

  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王海昌介绍,黎族钻木取火具有考古学、历史学价值。钻木取火中所用的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为有机物,因年代久远,不易保存,很难在考古发掘中发现,这正是考古资料在学术研究上的局限性。钻木板、钻竿或弓木作为文物,本身不会说话,是一种死化石,单凭这些资料很难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这只能求助于作为“活化石”的民族学有关资料的帮助。

  钻木取火类型说明

  古典钻木

  这是被了解得最广泛,但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种方法。第一步,做好准备:长30CM,宽2CM左右的干木棒一只(去皮),用一头在石头上磨圆(重要),3CM厚干木板一块(如没有,找干木头用釜头劈去两边,取中间一块),干草一把(把草握成球状待用),干柴先架好待用!第二步:木板横放在地上,左脚踩在木板一侧(固定木板),用木棒玉的那头在靠木板右上一角开始钻,注意不要在木板边上钻,要留出3CM左右。待钻出一小凹后停下。 第三步:用小刀从木板上边对凹处割下,以凹处为一点,把木板上边割成一个三角形缺口。用一张纸片放在木板的缺口下,如没有纸,用干树皮也可。 第四步:用木棒继续在凹处用力钻,中间最好不要停(最重要,最难,最费力)!待木棒快把木板钻通时,如无意外,你会看到有许多钻出来的木削,冒着烟由缺口处掉在纸上。 第五步:小心收集木削,把它聚成团,轻轻吹一下,你会看到有火星冒出,然后把木削放入球状干草中,慢慢吹,小心吹,不一会,干草就会燃起来.

  双人经典

  其他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这种双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种强得多。

  简易刨子

  将软质木板挖一长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绒,用较硬木条向前推动,直到火星将火绒点燃。

  易洛魁族

  由易洛魁族发明的这个装置取火效率相当高。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

  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然后钻出火花。

  弓弦钻木

  同第二种双人钻木法类似,只不过可由一人完成。

  钻轴上方同样覆盖一个有凹槽的盖子,然后用弓弦样子的工具快速拉动。火种保留

  无论是用钻木取火还是其他的什么方法,都需要一个适当的介质配合火的燃烧。当周围环境非常潮湿时,一般的材料很难燃着。

  用干燥的材料盘成鸟巢形状,中间部分掏空,尽量保持松软,然后垫上一层火绒。这样即使在潮湿的天气也能让它遇火星便燃着。

  火石取火

  这种就没什么科技含量了,用打火石打击硬质的材料,比如钢刀、花岗岩等等。

  火石的上面垫上易燃的火绒或是已烧焦的布料,打击便燃着。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有棱角的石头打击火石效果越好,当一块硬石边缘太圆滑时,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这样就能现出尖锐的棱角。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黎族钻木取火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钻木取火的发明介绍相关文章:

1.钻木取火的传说故事

2.钻木取火的来源典故

3.关于钻木取火起源的传说

4.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

5.古代的人怎么生火做饭

钻木取火的发明介绍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钻木取火的发明介绍,希望你喜欢。 钻木取火历史渊源 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指南车的发明介绍
    指南车的发明介绍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指南车的发明介绍,希望你喜欢。 指南车的发明 它利

  • 中国鲜为人知的七项重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鲜为人知的七项重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科技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过除了四大发明以外,我们聪慧勤劳的先辈们还有许多发明,这些发明直到今天仍然在生

  • 唐朝人的避暑高招发明凉屋
    唐朝人的避暑高招发明凉屋

    夏天炎热,人们总会想尽各种办法来避暑。古人虽然不如我们今日发达,但是古人为了消暑降温也是想了许多办法,例如唐朝就出现了凉屋。以下是学习啦

  • 筷子是谁发明的
    筷子是谁发明的

    筷子是我们日常常用的餐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筷子的发明,希望能帮到你。 筷子的简介 筷子是世界常用餐具

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