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瓷器>

明弘治青花瓷器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明代弘治(公元1488—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年号)朝,前后共十八年前。史料记载,官窑的烧造活动不多,曾几度停烧青花瓷,但民窑的生产并没有受到官窑的影响,各种青花瓷生产仍然较多。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明弘治青花瓷器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明弘治青花瓷器胎釉

  器物胎体规整,修胎不如前朝精细,底多上釉,仅瓶、罐、炉多为砂底;盘碗等器物有塌底现象,圈足一般低矮,没有高底足器物。圈足光滑圆润,露胎处有窑红,器物底部釉面由早期的白色过渡为灰色,到后期呈亮青色。

  官窑器胎质与成化青花瓷相同。器物圈足比较光滑圆润,足墙较成化时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盘碗下塌或凹底,个别甚至致使足接触不到台面。釉汁纯净,浑厚的卵白釉和青白釉较多,特别在聚釉处闪淡淡的青色,釉面肥厚滋润。

  民窑器前期胎质细腻轻薄,后期渐趋厚实。釉色有三类:1、肥厚莹润,呈淡湖水青色;2、釉较薄,呈青绿偏灰色,光亮透明;3、卵白色釉,腴厚凝脂,透明度差。挖足比成化时略浅,足较矮。

  明弘治青花瓷器青料

  青花色料与成化时基本相同,仍然采用国产平等青钴料,发色浅淡,不如成化朝典雅,少数发色浓艳的呈灰蓝色。民窑器多数为一笔涂抹的画法。

  明弘治青花瓷器造型

  官窑器以小件的碗、盘、洗、炉、瓶、罐和高足碗等。罐比较矮,肩由溜肩变为丰肩。诸葛碗是弘治朝创新的器形。

  民窑器有卧足灯盏、菱口折沿盘、诸葛碗、长颈小瓶、象耳炉等。

  明弘治青花瓷器纹饰

  弘治朝的装饰纹样沿袭前朝,较为简单,以龙纹为多见,有五龙、九龙、团龙、云龙、飞翼龙、海水龙、穿花龙、荷塘龙、双龙戏珠等。动物纹还有海八怪、海马纹、海水瑞兽纹、狮球纹、松鹤纹、松鹿纹、松鼠葡萄纹、花鸟纹等。植物纹有折枝花果纹、石榴纹、莲荷纹、玉兰纹、菊花纹、芭蕉纹、栀子花纹、灵芝纹、牡丹纹、月影梅花纹、忍冬纹、如意云、莲瓣纹。人物纹有高士图、婴戏图、仕女纹等。还有吉祥语、诗文、梵文等。龙纹和前朝比较有变化,整体线条简单,龙身细、龙嘴变长、龙爪无力、眼睛大。所绘莲池游龙最有特色,莲池游龙又叫荷塘龙,是摹仿宣德时期的纹饰,从构图上看游龙处于莲池中显得不太协调,后代少见。

  官窑器主要以花卉、动物、婴戏和仕女图较多。缠枝或折枝花叶密而小,菊花、牡丹花叶画个“个”字。龙纹叫成化时纤细柔和。

  民窑器人物形象潇洒闲适,笔法纤细柔和。到后期则见浓墨重彩的粗犷线条勾画,题材以花卉、动物、婴戏、仕女为多。鸳鸯莲池纹比成化时简单。海螺纹笔致严谨,形象秀丽,鳞次栉比的水波中常缀以白莲。大云肩中常填以缠枝朵莲纹。波浪作叠浪(多三浪)击浪花状。

  明弘治青花瓷器款识

  弘治朝的官款大都是“大明弘治年制”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六字间距疏朗,笔画柔和纤细,一改成化款硬朗遒劲的字体,没有成化的双框方款。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款。

  民窑有“壬子年造”方款、“大明年造”方款,“福”字方款和银锭图案款等。

明弘治青花瓷器

明代弘治(公元1488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年号)朝,前后共十八年前。史料记载,官窑的烧造活动不多,曾几度停烧青花瓷,但民窑的生产并没有受到官窑的影响,各种青花瓷生产仍然较多。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明弘治青花瓷器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明朝嘉靖青花瓷
    明朝嘉靖青花瓷

    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年号)朝共45年,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由于民窑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

  • 明崇祯青花瓷
    明崇祯青花瓷

    明崇祯(公元1628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年号)朝历时17年,国势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民窑继续生产,当时仍有民窑瓷大量出口。制瓷质量明显

  • 明成化青花瓷
    明成化青花瓷

    明成化青花瓷是汉族传统名瓷,分官窑,民窑两种。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历时23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全面恢复正常,是汉族陶瓷烧

  • 明朝青花瓷器
    明朝青花瓷器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

2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