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药方>

三一承气汤药方的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三一承气汤出自金代刘完素《宣明论方》,方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生姜组成,治伤寒、杂病、蓄热内甚、燥实坚燥而皆有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三一承气汤药方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三一承气汤的方剂

  【别名】三一承气汤

  【组成】大黄半两(去皮),芒硝半两,厚朴半两(去皮),枳实半两,甘草一两(准绳方中甘草只五钱)。

  【用法】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内硝,煎一二沸,去滓,温服。

  【附注】三一承气汤(《得效》卷四)。

  三一承气汤的主治

  伤寒、杂病里热壅盛,大、小、调胃三承气汤证兼备,腹满实痛,谵语下利,内热不便;及中风僵仆,风痫发作;产妇胞衣不下;小儿斑疹黑陷。伤寒、杂病,内外所伤,日数远近、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热甚喘咳,闷乱惊悸,狂癫目疼,口疮舌肿,喉痹痈疡,阳明胃热发斑,脉沉可下者;小儿热极,风惊抽搐,气喘昏塞,并斑疹黑陷,小便不通,腹满欲死;或斑疹后热不退,久不作痂;或作斑纹疮癣,久不已者;怫热内成疹癖;坚积黄瘦,卒暴心痛,风痰酒隔,肠垢积滞,久壅风热,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实;或肾水阴虚,阳热独甚,而僵仆卒中,一切暴暗不语,蓄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沉细欲绝;或表之冲和正气,与邪热并之于里,则里热亢极,阳极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大小便涩滞不通者;或产妇死胎不下,及两感表里热甚,须可下者。伤寒结胸,虽脉浮而里势恶,虽可下者。玉茎中痛。伤寒大承气汤证腹满实痛,调胃承气汤证谵语下利,小承气汤证内热不便,三一承气汤合而为一也。及治中风僵仆,风痫发作。

  三一承气汤的各家论述

  1.《医方类聚》引《修月鲁般经》:此方河间先生所制,缓下急下,善开发而解郁结,可通用三一承气,最为妙也。盖大黄苦寒,而通九窍二便,除五脏六腑积热;芒硝咸寒,破痰散热,润肠胃;枳实苦寒,为佐使,散滞气,消痞满,除腹胀;厚朴辛温,和脾胃,宽中通气;四味虽下剂,有泄有补,加甘草以和其中。然以甘草之甘,能缓其急结,湿能润燥,而又善以和合诸药而成功,是三承气而合成一也。善能随证消息,但用此方,则不须用大、小承气并调胃等方也。

  2.《成方切用》:谓合三承气为一方也。成无已曰:若大承气证,反用小承气,则邪不服;若小承气证,反用大承气,则过伤元气,而腹满不能食。仲景所以分而治之,后人以三方合而为一,云通治三方之证,及伤寒、杂病,内外一切所伤。与仲景之方,甚相违戾,失轩歧缓急之旨,使病人暗受其害,将谁咎哉?

  三一承气汤的临床医案

  少阴伏暑:病者女,年十八岁。嫁未弥月,贪凉过食,患伏暑症,恶寒发热,投发散风寒,佐以芳香透达,寒热将罢,下利纯清,脉象长洪,舌苔厚腻,色带糙黄,系少阴热证。仲景有急下之法,盖暑虽属于三焦,膜原出入于阳明、太阳之间,然肠胃有宿食,少阴有伏气,燥屎不下,热结旁流,所下非血也,若不急下,必致内焰亡阴,用三一承气汤下之。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大便解后,黄苔即退,脉形洪大,转为柔软,病即愈。

三一承气汤药方的介绍相关文章:

1.张仲景药方有哪些

2.李时珍的经典药方介绍

3.宣毒发表汤药方介绍

4.十枣汤药方介绍

5.泻心汤药方介绍

三一承气汤药方的介绍

三一承气汤出自金代刘完素《宣明论方》,方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生姜组成,治伤寒、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大陷胸汤药方的介绍
    大陷胸汤药方的介绍

    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陷胸汤药方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大陷胸汤的基本信息 处方 大黄 10克 (去皮);芒硝

  • 防风汤药方的介绍
    防风汤药方的介绍

    防风汤,在词条中共有九个药方,现记载它们的来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防风汤药方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防风汤《宣明论方》 处方 防风

  • 旋覆代赭汤药方的介绍
    旋覆代赭汤药方的介绍

    旋覆代赭汤是一剂降气的方药,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以下

  • 犀角地黄汤药方的介绍
    犀角地黄汤药方的介绍

    犀角地黄汤主要是由犀牛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制成的汤剂,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的功效,适用于重症肝炎、肝昏迷、尿毒症、过敏性紫癜

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