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习俗>

仡佬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仡佬族的婚俗至今保留着许多原始的古俗,是研究人类古老婚姻史的活材料。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仡佬族婚俗礼仪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仡佬族婚俗礼仪

  订婚的“鸡卦酒”

  仡佬族人订婚时,要吃“鸡卦酒”这是杀鸡后用鸡股骨占卜求吉利。“鸡卦”谐音“吉利的卦”,目前已不再按原始的“神判”那种形式去细细讲究鸡股骨上的纹样是吉是凶,而是把吃订婚酒统统称吃“鸡(吉)卦酒”。吃“鸡卦酒”是在姑娘家举行的,未来的女婿上未婚妻家认岳父母,向岳父母敬献“鸡卦酒”,第一碗酒必先敬献给岳母、岳父在吃第二碗酒时也要恭维老伴一番,说“娃娃是她养大的,要由他娘作主。”有人说,这是人类母权制在婚姻上由母亲做主的遗风。

  新娘敲掉牙

  仡佬族女人出嫁时要自动打掉上颚大齿1-2颗,说是怕女人伤害夫家而产生的习俗。夫家视处女为一种可畏的东西,需打掉牙然后才敢与之成婚,个中古远民俗遗风意味深长。

  此外仡佬族还有“把门枋”、“追姑娘”和“打湿亲”习俗,在仡佬族婚俗里也很有特色。

  把门枋

  “把门枋”是新娘离家出嫁时,要双手紧紧地拉着门枋表示不肯离去。这时候,媒人就要过来强行拉开新娘的双手,牵着新娘离开娘家。

  追姑娘

  “追姑娘”是姑娘出嫁前要放声号哭,唱“哭嫁歌”。出嫁前还要乘人“不备”而“逃跑”,让嫁家婶娘嫂子等女亲戚把她找回来。离娘家出嫁前要拜别娘家祖宗,姑娘的父亲要解开她衣领边的扣袢,表示出嫁了的闺女已不是本家氏族的成员而加入夫家氏族中去了。

  打湿亲

  “打湿亲”则是在新娘娶进夫家之时,一跨进屋,就要用夫家准备好的清水洒向接亲的人。传说这样可让清水淋去邪魔求个吉利。[3]

  还有一些和别的民族相异的,即仡佬族往往是新娘出嫁时,要撑着伞由迎亲和送亲的人伴送步行到婆家。到夫家后也不兴拜堂,直接就被引入洞房。嫁妆也不是在出嫁的喜日里带到婆家的,而是在生下头胎小孩满月后,才由娘家把嫁妆送到夫家。

  仡佬族的婚姻,多为父母包办,重彩礼,现在也改变了,选择吉日后,迎亲这天,新娘由接青人和送亲人陪同撑着伞步行到婆家不拜堂,直接把新娘引入洞房。

  仡佬族概况

  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开展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语音特点上接近苗语,但同源词接近壮侗语,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仡佬族与苗族长达1000多年的交流历史造成的。仡佬语过去被认为属汉藏语系,国外也有人认为属于澳泰语系,而且从仡佬语独立的数词系统来看,应是澳泰语系里最古老的支系之一。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过去无定论,但目前国内国际普遍认为属于壮侗语族,构成一独立的语支仡央语支。壮侗语族的归属,国内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国外也有认为其是独立语系或澳泰语系的。也只有少数老人(6000人左右)通仡佬语。

  仡佬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由口传文学(如古歌)传承。已经出版了仡佬语注音和汉语对照的《叙根由》。

  仡佬族吃苦耐劳,忠勇善战,在历史上常被征募当兵打仗做先锋,明嘉靖年间被征调去抗倭寇的仡佬士兵,在渐江王江泾(今嘉兴县北)战役中立有战功。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黔西南仡佬族地区时,曾留下部分伤病员在仡佬族老百姓家中养伤,受到群众全力掩护,未遭到反动派的杀害。在建国初的剿匪斗争中和抗美援朝运动中,仡佬族人民都做出了应有贡献。

  仡佬族的历史

  仡佬族历史悠久,商 周至西汉时期的“百濮”,东汉至南北朝时代的“濮”、“僚”都与其先祖有渊源关系。“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 唐以后,各个时期对他们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人与古代贵州一代的僚人有渊源关系。唐 宋时,史书中开始出现“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称,统称为“僚”。僚人可能是古代对这一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的泛称,而与仡佬族有着更为直接的密切关系。“仡佬”一名最早见于南宋 朱辅写的《溪蛮丛笑》。自明代以来的许多史籍都说:“仡佬,古称僚”。近一、二百年间,在一部分仡佬族中还保留着古代僚人的某些习俗,如妇女穿统裙和凿齿,以及以石板为棺的墓葬等,都说明仡佬族与古僚人有渊源关系。古僚人,是西汉时夜郎国(主要在今贵州、云南境内)的主体民族之一。距今2100多年前,夜郎境内的僚人亦“魅结、耕田、有邑聚”(《史记·西南夷列传》),即已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出现了村落和集镇,有了君长,其社会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公元前130年,汉朝以夜郎地设置犍为郡,前111年又分设群。从此,这一带与中原地区的联系逐渐密切。汉族 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影响了僚人社会,从而缓慢地向封建社会过渡。7世纪时,唐朝在今贵州省北部僚人居住地区,建立了羁縻州、县。这时,僚人社会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农民生产的稻、麦等粮食已有一部分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他们纺织的“僚布”质量也很好,成了上缴封建王朝的贡品。

  自唐、宋到清代,仡佬族处于封建王朝和当地土官的统治之下,受尽了压迫和剥削。元、明时期、仡佬族地区大都为当地的土司所统治。后来,这里又建立了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明末开始“改土归流”,到清代 雍正年间,仡佬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基本完成,仡佬族人民从此在流官的统治之下。 清末及民国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剧减少,居住区域迅速缩小,仡佬族聚居地多呈点状分布在其他各民族生活区域之间,而各地的仡佬族人在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共同生活中,通过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其生活习俗、饮食服饰等方方面面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在贵州黔西、大方等彝族安姓土司,仍保留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止。

仡佬族婚俗礼仪有哪些相关文章:

1.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介绍

2.贵州结婚礼仪

3.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

4.中秋节不同民族有什么不同的风俗

5.傈僳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仡佬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仡佬族的婚俗至今保留着许多原始的古俗,是研究人类古老婚姻史的活材料。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仡佬族婚俗礼仪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仡佬族婚俗礼仪 订婚的鸡卦酒 仡佬族人订婚时,要吃鸡卦酒这是杀鸡后用鸡股骨占卜求吉利。鸡卦谐音吉利的卦,目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
    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

    青海蒙古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姑表姨表兄妹不婚。除扎萨克王公外,男子一般不纳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蒙古族婚嫁礼仪有哪些

  • 裕固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裕固族婚俗礼仪有哪些

    裕固族的婚姻主要有三种形式:嫁女、招女婿和女儿帐房戴头。前两种形式要经过媒人介绍、父母同意;但后一种形式则是经过一定仪式后,子女本人可以自

  • 士昏礼有哪些礼仪
    士昏礼有哪些礼仪

    《仪礼士昏礼》是我国关于婚礼的最早记载,但并非仅适用于士这一阶层,上层统治者的婚礼与之类似。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士昏礼有哪些礼

  • 清代汤阴婚俗礼仪有哪些
    清代汤阴婚俗礼仪有哪些

    清代的汤阴姑娘在出嫁之前,要在家里学习针线活儿,有这样一句俗话:姑娘巧不巧,剪个窗花绣荷包。姑娘如果不具备这两种技艺,就很难找到如意的婆

4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