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近现代历史战争 >

抗美援朝的第六次战役

时间: 晓明0 分享

  抗美援朝 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抗美援朝的第六次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美援朝的第六次战役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而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斯大林随后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5月15毛泽东表示同意金日成统一半岛的计划,但是并未被朝方告知时间表。

  [1] 当战争爆发时,毛泽东并未事先得到消息,这点和美国一样。

  [2]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开始进攻韩国(人民军主力为四野三个师),朝鲜战争爆发。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向安理会提交了行动议案,授权组成联合国军队帮助韩国抵抗朝鲜军队的入侵。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决议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国军均归驻日的联合国军指挥,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联合国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遣责联合国侵略朝鲜、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联合国在东方的新侵略。”

  1950年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1950年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联合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950年7月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联合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联援朝运动开始播及全国,形成第一个高潮。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1950年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做出了一系列军事部署。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突然进攻韩国。6月27日,联合国宣布出兵朝鲜,实行武装干涉,阻止朝鲜的侵略行径,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美国远东航空军斯卓特梅尔于1950年7月3日命令下属各单位不可侵犯苏联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领空。8月14日又再度重申不准越界的命令。

  1950年8月27日,美军B-29重型轰炸机、P-51战斗机等先后5批13架次,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辑安(今集安)、临江、安东(今丹东)地区上空轰炸扫射,炸死中国居民3人,炸伤21人,炸坏火车机车、客车、守护车5辆,炸坏卡车2辆。周恩来以中国外交部长名义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对于“对于美国侵略朝鲜军队此种侵入中国领空的挑衅和残暴行为,本人特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联合国提出严重抗议。美国政府应对美军此次侵犯中国主权及残杀中国人民的行为,担负全部责任及其后果”。

  周恩来要求美国政府:

  一、立即惩办美国空军此次侵入中国领空,杀伤中国人民及击毁车辆的挑衅和残暴罪行;

  二、负责赔偿中国方面所受的一切损失。周恩来并声明:“对于美国侵略朝鲜军队此种挑衅和残暴的行为,保留继续提出要求的一切权利。”同日,周恩来还致电联合国,要求制裁美国空军侵入中国领空的挑衅和残暴行为。

  8月29日,美国空军飞机又两次入侵中国宽甸县上空进行侦察扫射,杀死中国居民4人,杀伤7人。美国空军承认有越界事件,但归咎于飞行员导航错误,表示愿意在调查后负起赔偿责任[4] 。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

  1950年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

  1950年10月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历史性决策。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命令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侵略者。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斯大林从1950年12月也开始派遣苏联空军的精锐战斗机飞行员到朝鲜秘密支援,苏联飞行员被命令必须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而且空中行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只被允许在鸭绿江南岸的“米格走廊”一带上空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以国内人民的坚决支持和拥护为坚强后盾。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负责领导全国人民的抗美援朝运动。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发表联合宣言,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此后,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宣传教育运动,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了中朝人民必胜、联合国侵略者必败的信念。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掀起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

  1951年6月1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捐献武器运动的指示。全国各阶层人民积极响应,普遍订立爱国公约,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

  到1952年5月,全国人民共捐献人民币55650亿元(旧币),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战俘管理方面1950年12月底碧潼战俘营成立,尽管一开始由于没有设战俘营标志而被误炸过造成小量伤亡,后经交涉在战俘营上涂上朝文的战俘而不是英文POW标记以防联军误炸。 美国政府由于军事失败和国内国际压力,不得不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同朝中方面在开城进行停战谈判。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 。谈判于1951年7月15日在开城举行,后来改在板门店举行。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谈判历时2年零17天。谈判时断时续,整个过程交织着战场与谈判会场相互影响的激烈斗争。联合国始终报着不愿平等协商的态度,每当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就在战场上搞军事冒险,先后发动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1952年10月,美国又片面中断谈判,向上甘岭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但又以惨痛失败而告终。谈判接近达成协议时,美国又在战俘问题上进行破坏和拖延,搞所谓“自愿遣返”。

  1953年3月30日,中国周恩来提出遣返战俘的新建议,使已经中断6个月的谈判正式复会。回国的绝大多数战俘受到了极不公正的俘遇,张泽石等联名在1979年写的申诉信中这样写““没想到当年敌人的欺骗宣传‘你们回大陆去,只会挨整挨斗,一辈子也不得翻身’竟成了我们六千多人的悲惨现实”。战俘营红色干部马兴旺就曾在衣衫褴褛地上访时于北京遇上西装革履的原部下。

  1984年,中共中央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平反,落实政策。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中、联三国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从7月27日晚10时起,一切敌对行动完全停止。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950年10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 朝鲜战争的图解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志愿军入朝后,在开进中发现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前进甚速,志愿军已来不及先敌占领预定防御地区,且联合国军尚未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950年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第二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 第二次战役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第三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联合国“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现韩国首都汉城),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1950年11月,在志愿军的军事压力和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美军第25师第24团1个黑人连(115人)士兵向志愿军缴械投降。

  第四次战役 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国军”。1951年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麦克阿瑟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1951年4月11日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1951年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虽有较大损失,但仍歼敌78000多人。

  第五次战役及以后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志愿军由于第19、第3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歼灭其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后由于后勤不济,中朝人民军队被迫向北转移,至1951年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8万多人。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1951年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1950年11月,在志愿军的军事压力和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美军第25师第24团1个黑人连(115人)士兵向志愿军缴械投降。

  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1951年7月10日,联合国军方面和中朝方面在朝鲜开城首次举行谈判。美国在谈判桌上进行政治讹诈,要求事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控制的三八线以北地区。以后朝鲜战场出现了谈谈打打的复杂局面。8月18日,美军集中8个师的兵力,发动了“夏季攻势”,接着又于9月29日发动了秋季攻势。与此同时,美国空军实行所谓“绞杀战”,对中朝人民军队后方和后方运输线实行大规模的日夜轮番狂轰滥炸,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人民军队的英勇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共歼敌25万人。朝鲜战争细菌战,是指1950年开始的朝鲜战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声称美国利用炸弹和炮弹投放毒物、病毒、细菌;或利用化学药品、细菌对中朝战俘进行注射和试验的一系列行动。美国则全盘否认并主张邀请国际红十字会去中国与朝鲜实地堪察却遭中、朝拒绝。此事成为双方的宣传战。现有中国档案表明,最早发现美军投掷“细菌弹”的是位于朝鲜铁原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部队。

  1952年10月,志愿军某部在上甘岭前线主动转入坑道战后,坚守坑道的共产党员召开支部大会,决意誓死坚守直到最后胜利。

  1952年1月27日夜间,美国飞机多批在该军阵地上空低飞盘旋,却没有像往常一样俯冲投弹。次日早晨,第375团战士李广福首先在驻地金谷里的雪地上发现大量苍蝇、跳蚤和蜘蛛等昆虫,散布面积约200米长、100米宽。(总后勤部: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专业勤务决397页,1987)随后,该团在外远地、龙沼洞、龙水洞等地也发现了大批昆虫,形似虱子、黑蝇或蜘蛛,但又不完全相似,散布面积约6平方公里,当地居民都不认识此虫。该军认为:“此虫发生可疑,数地同时发生,较集中密集大,可能是敌人散布的细菌虫”(第42军致志愿军司令部电,1952年2月2日)。但该军卫生科技术设备和水平有限,无法确认昆虫是否带有细菌。

  2月19日晚,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确定了六项计划要办的事情:一是加紧对前方送回的昆虫标本进行检验,作出结论;二是立即向朝鲜派出防疫队和运送各种疫苗及各类防疫器材;三是商请朝鲜政府先发表声明,中国政府随后也发表声明,向全世界控诉美国的罪行;四是向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理事会提出建议,发动世界人民谴责美国进行细菌战罪行的运动;五是指示志愿军进行防疫动员;六是向苏联方面通报情况,请求予以帮助(《抗美援朝战争史》第3卷,202页)。周恩来确定的事项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立即付诸实施。2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发表声明“1952 彭德怀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年初,美国侵略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所谓的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坚决声讨并制止美军撒布细菌罪行。周恩来发表声明,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为了战胜美国的细菌武器,中朝两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开展防疫卫生运动,采取种种措施,动员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药力扑灭带菌毒虫。 1952年4月28日,美军克拉克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6月23日,美国侵朝空军大规模轰炸了中国境内的鸭绿江水电厂。7月11日,美国空军对北朝鲜和平城市平壤进行轰炸扫射。中国各地掀起了抗议声讨活动,揭露和抗议美国这一暴行。美国企图阻挠中朝战俘全部遣返,并对其俘获的中朝人员施行极其野蛮的摧残和迫害,引起了中朝人民的极大愤慨。

  1952年2月至10月,《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和声明,揭露和谴责美军迫害战俘的罪行。全国人民也积极掀起了抗议活动,要求全部释放战俘。据称最有名的迫害杀害回国战俘的行为即是李大安杀死林学逋并挖心示众,据志愿军战俘纪事4月7-8日72战俘营为了遣返去向杀了99名战俘这一说法并且在后来冉宏图的回忆中演变成了仅他所知就有有99名战俘要回大陆被杀。但是据后来披露的美军尸检照片林学逋的胸口是完整的只有穿刺孔,死因是肺气肿,因此林学逋被挖心一说疑为误传可能性很大而张泽石回忆在回国后这一批战俘为三名被杀害(包括林学逋)战俘举行了追悼会[10] 李大安和几名被捕特工的交叉供词也证实了72联队就遣返被杀战俘是3-4名程度[11] 。为了安排遣返战俘成立了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主席蒂迈雅回忆说““简单地说,即使看一眼过去15个月的关于这件问题的停战谈判纪录,就可得出印象NORTH COMMAND的论据是虚弱的,立场是不合理的。而SOUTH COMMAND的立场则更加合逻辑和合法。”(EXPERIMENTINNEUTRALITY97页)认为解释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提出建议中止解释,直接进行一次甄别但被拒,他回忆道“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只要不做出官方的拒绝遣返的人数统计,他们就能维持这样一种幻象,即如果不是几个外来特工,大多数人就会选择遣返”。

  “为了维持这一幻象就牺牲数百名愿遣返的人的未来已经不只是有一点冷酷了。”(EXPERIMENT IN NEUTRALITY 190页)”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克拉克于1952年10月14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多人的兵力,出动3千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18个炮兵营,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上甘岭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和5千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但是,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阵地,此战役志愿军歼敌2.5万人,黄继光在此役中牺牲。[12] 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13]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击落击伤敌机122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作战物资无数。至此,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14]

  争议我军战史都有一致的结论:抗美援朝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过五次战役。后来有消息披露,中朝方面曾策划过第六次战役,但没有实施。笔者认为,这个“第六次战役”实质上实施过,就是195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 1951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从几个方面看,都应当是战役级别的交战,甚至可以认为是第五次战役后的双方第二次战略决战。从交战地域看,战场从东到西沿三八线展开,横贯朝鲜半岛;从双方动用兵力看,联合国军动用了14个师,中朝军队动用了人民军3个军团、志愿军6个军。双方动用的兵力,非常接近第四次战役的水平。从交战的损失看,更应当是战役级别的损失。中朝方面称,联合国军损失16万人,推进了2-9公里;美国方面称,消灭共产党军队23万多人。就双方宣称的歼敌数字看,也是大大超过了前五次战役。从交战的结果看,1951年之后,双方战线基本稳定,奠定了停战谈判的基础。如果说,上甘岭战役可以称为“战役”的话,1951年夏秋季的战斗没有理由不称为“战役”。但是我国军史没有给以“战役”的定性,我认为,由于是联合国军主动发起的全线进攻,我军基本上全线处于守势,只是在防御间隙穿插了战术反击,因此,不愿意过分渲染。其实也完全没必要计较什么先后手。从实际效果看,1951年夏秋季的战斗无疑也是中朝军队的大胜。从美国和西方的相关资料看,1951年夏秋季之前的战斗记载的非常详细,其后就开始模糊了,1952年之后的战斗,根本就不提了。比如,李奇微的《朝鲜战争》,对于这一时期的交战只提到了“血岭”和“伤心岭”,其他书籍中的记载也是大致如此。这实际反映了自那以后,联合国军再次陷入了被动。如果说第五次战役是双方战场态势的转折点,那么,1951年夏秋季战斗可以认为的实力消长的又一个分水岭。关于中朝方面的歼敌数字,笔者起初也是不太相信,后来看到美国人撰写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介绍,“据统计,这一时期,特别是9、10月两个月内,联合国军共有6万人伤亡,其中美国人占2.2万人以上。”我才开始相信。书中还记载了几个美国师的损失,美2师3700人,骑1师2900人,“第3师于9月28日至10月6日期间,在铁原正西三角地带的血战中也付出了死伤500多人的代价,只拿下几个小山包”,就这些伤亡数字看,要比前几次战役中美国承认的损失大的多。可见这期间联合国军的损失的确是非常大,月平均2-3万人,4个月下来应当在10万(毙伤俘)上下是没问题的。

2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