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近现代历史战争 >

抗日战争厦门战役

时间: 晓明0 分享

  1937年9月3日,厦门首次遭到日舰日机轰炸,爱国将士们打响抗日第一仗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抗日战争厦门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日战争厦门战役

  厦门沦陷七年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中国共产党相继发表多份文件,号召全民保卫漳厦。

  1938年5月4日,日军登陆厦门,守军坚持了3天的抵抗,老百姓也配合军队顽强抵抗,但由于武器不如人,导致牺牲惨重。5月10日,厦门沦陷,从此7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抗战胜利,厦门才终于光复。洪老先生说,厦门是抗战时期被日本占领的城市中时间最长的之一,也是受害最深的城市之一。

  胡里山大炮打残日舰

  克虏伯大炮,正静静地矗立在胡里山之上。这座现存于原址之上最古老的19世纪海岸炮,也曾是抗日战争的一员“猛将”。

  1937年9月3日,日本海军驱逐舰“羽风”、“若竹”等3艘舰船来犯,炮火隆隆,转眼之间,白石、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垵海军机场顿时湮没在硝烟中。“轰!”厦门守军马上反击,打响第一炮。克虏伯大炮不负使命,击中了日舰“若竹”号,使之失去了战斗力,首开中国战区击伤日舰的辉煌战绩,另两艘军舰见势不妙,马上掉头就跑。

  克虏伯大炮的威名传到了东南亚,侨胞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在如雪片般纷至的祝捷电报中,也有时任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的陈嘉庚先生的一份。他说,“敌视厦门为囊中之物,肆扰无忌,传三日来攻,已为黄师击退,全侨感奋。”

  四个月空袭厦门37次

  位于新华路的原工人文化宫,现在也早已改头换面,在抗战期间这里曾经是漳厦海军司令部。1937年9月3日,日军的飞机对厦门第一次发动的进攻便在周边开始:13架日机分成四排,带着轰鸣声低低地在上空徘徊,10多分钟后,随着扫射的投弹,顿时炮火纷飞。这次空袭,将近2个小时后才解除警报。自1937年9月3日,到1938年1月3日为止,四个月日机空袭厦门达到了37次,炸毁了大小楼房60多间。

  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如何定在9月3日的?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

  为欢庆胜利,全国放假1天,悬旗3天,鸣放礼炮101响。

  1949年12月

  政务院规定8月15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8月

  政务院通告称,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1999年9月18日

  国务院仍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2014年2月27日

  全国人大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寻访遗迹】

  鼓浪屿鹿礁路24号(日本领事馆)

  设关押抗日志士的监狱

  在鼓浪屿鹿礁路上,导游用高音喇叭介绍:“看!那就是日本领事馆,它的地下室是曾经关押抗日志士的监狱和水牢……”如今的日本领事馆,依旧“藏在”大片三角梅背后,但扇扇玻璃窗已布满灰尘,看起来久无人居住。楼前更贴有黄色的告示:“此房危险,请勿靠近。”

  洪卜仁介绍,1945年,日军在鼓浪屿展开了一场大逮捕,商人、在外国人手下做事的人、社会上有声望的人,都成为了这场逮捕的目标,日本领事馆的监狱里人满为患。但与此同时,日本失利的消息已悄悄蔓延开来。

  鼓浪屿鹿礁路2号(海滨旅社)

  侵厦日军在这里投降

  位于鼓浪屿鹿礁路2号的海滨旅社,现在大门紧锁着,这幢红砖的三层楼房,便是1945年9月28日,中国军队将领李世甲、刘德浦在此举行受降仪式,正式接受侵厦日军司令、海军原田清一投降的地方。这是抗战胜利后,厦门最高级别的受降典礼。

  思明区信义里(日俘集中所)

  共住日俘29户125人

  信义里的一位老居民告诉记者,幼时她听长辈说起,似乎有日本军官也曾经住在这栋楼里。至于这是不是记者口中的“集中所”,她也无从得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厦门的日俘和日本侨民被集中看管。洪先生说,厦门的日俘共2778人,日侨910人。厦门的日俘起先分住6处,后来撤销2处,改为新世界(厦禾路原感光化学厂旧址)、虎园路武德殿(今厦门宾馆)、深田内(今二轻工业局)和信义里4个集中所,每所各设有代表,由厦门市政府派员管理监护。坐落于信义里的集中所,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处,据说共住有29户125人,无论男女老少,住的都是通铺。每天五点半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除了下午的运动时间,晚上大家还可以一起读书和唱歌,直到九点熄灯。

27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