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有哪些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中法战争是中国和法国在越南及中国边境和近海发生的战争,最终法军不胜而胜,签订《中法新约》,法国得到对越南的宗主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

  中法战争中一些我国取胜的战役:光绪九年(1883年)四月十三日,刘永福力歼李维业,同年七月十三日,黑旗军与法军战于怀德,法军败撤,同年八月初黑旗军与法军战于丹凤,法军败撤,光绪十年(1884年)闰五月初一,二日法清战于观音桥,法军败撤,同年六月十五日,法军第一次进攻基隆,失败,同年八月二十日,法军进攻沪尾失败,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基隆法军进攻鸟嘴峰清军,法军失败,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初七,八日,法军进攻关前隘,法军败绩,同年二月十一日,冯子材率军出关收复文渊,十二日,清军与法军战于驱骡,法军旅长尼格里受重伤。十三日,清军收复凉山。就本人所见,上述统计我国军队在与法军交战中就有11场胜利。

  然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们鲜能找到称得上胜利的一次战役,然而比较深入的了解这场战争,我们会发现战争初期,战斗时非常激烈的,清军的士气也是很高的,也不缺乏那种拼死作战的英雄,其中安城渡之战就是就是打得比较好的一场伏击战,在这次伏击战中清军利用地形地物相当成功,周宪章等武备学生和士兵也英勇善战,充分发扬了誓死抵抗的爱国精神,歼灭了较大的日军。后由于人数较少和增援不及时而功败垂成,甚为可惜。中日军队激战成欢驿时,也可以发现中国军队抵抗激烈,如江自康部奋勇抵抗,聂士成时驰骋枪林雨弹中,往来策应见军火垂尽,不得已率众溃围而出。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肯定战争初期清军是不乏士气的,在初战成欢驿时,清军兵力上占劣势,意图退回平壤,再战。初战成欢失利对士气有很大影响。然而在后来的平壤战役当中,战役初期,清军打得非常的漂亮,在船桥里战役中,清军以2200人对3600敌兵,拼死搏斗取得重大战果。日军将校以下死者约140人,伤者约290人,大尉军官被击毙者4人,2名,旅团长,联队长受伤,第21连队之第二第十两个中队,军官全部战死。日军死伤惨重。清军在坚守普通江这次战役中,战况也异常壮烈,据参加这次战斗的一位盛军军官员称:西北一路,清军“死力据守,如铁壁铜墙”终使得日军难越雷池一步。玄武门外的战斗更是可圈可点,清日双方兵力是1:2. 7,兵力如此悬殊,然而在统帅左宝贵的激励下奋勇抗击,死战不退,壮烈殉国。统帅阵亡后,士兵仍然不屈,数百士兵仍“据高垒,飞铳如骤雨降,不可向迩”,顽强的进行抗击。战至此时,日军攻占了牡丹台和玄武门,然而仍被阻于内城之外。特别是平壤西,南两个战场形势很好,日军进攻连连受挫。次日之战日军共死189人伤516人。而清军在战斗中的伤亡人数远少于日军。日军所携带的口粮及弹药将尽,而且皆在城外冒雨露宿,处境极为困难。如果身为平壤诸军总统的叶志超下决心坚守,并能够坚守数天的话,非但战事当有转机,而且日军将无力再战,只能不战而退。中法战争在镇南关这次战役中,还好有冯子材,王孝祺,苏元春,王德榜,李秉衡,各司其职,奋勇一战,避免了法军侵入我国境内,避免了其攻占龙州,要挟清政府巨额赔款的厄运。然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一次战役能够顿挫日本气焰,我国军队一败再败,士气一衰再衰,中法战争中因出现镇南关大捷而扭转陆上战局,后签订条约,处理也较为妥当,对国家元气伤害不大。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叶志超撤逃平壤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他率军出逃后即中日军埋伏,将士惊恐不安,进退两难,死伤惨重。这时所属兵士多是淮军精锐,以后战局发展真不堪设想。当时日军所处环境:口粮及弹药将尽,而且皆在城外冒雨露宿,“身为总统的叶志超下决心坚守,并能够坚守数天的话,非但战事当有转机,而且日军将无力再战,只能不战而退”这个假设真的成立,让日军不能饮马鸭绿江,更别说威胁京城。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至今让中国人感到耻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的国运很可能朝良性方向发展。

  中法战争中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6月26日,清廷下诏,命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就在同一天,法国政府下令将驻越南的东京湾舰队和南中国海舰队混合编组,成立一支特遣舰队。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在他到达基隆的第15天,战争就爆发了。

  1884年8月4日,法舰直逼基隆,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派一副官上岸,要求守军“于明日上午八时以前将炮台交出”,守军置之不理。5日,法舰在利比士的指挥下齐向基隆炮台猛烈开火,摧毁了清军数处炮垒及营房,守军于死伤十余人后向内地撤退。法军登陆,占领基隆港,将港内各种设施和炮台进行破坏。守军在刘铭传亲自统率下奋勇从各个方向进行反击,法军伤亡100余人,狼狈逃回军舰,侵占基隆的计划破产。法军侵犯基隆首战即告失败,于23日下午发动突然袭击,把南洋水师所有战舰全部击沉,然后炮轰马尾造船厂和马江沿岸各炮台。

  刘铭传在得到大批法军猛攻沪尾,沪尾不断告急要求增援的消息后,决定撤离基隆,移师沪尾。法军占领基隆后,于8日又对沪尾发起进攻。利士比以战舰七艘轰击沪尾市街和各处据点,然后登陆,分几路前进。在短兵相战中,守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开近战,而法军却溃不成军,伤亡累累。自此以后,法国舰队只能轮流在淡水河口对这个海港实施封锁,再没有能力发动进攻了。1885年1月以后,战斗加剧。3月初,法军增兵大批到达,3日法军猛扑月眉山,5日直攻戏台山。于3月29日向澎湖发起进攻,31日占领澎湖岛。但与此同时,法军在镇南关大败,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中国占有了极其有利的形势。清政府决定“乘胜即收”,《中法合订越南条约》在天津正式签订,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

  公元1885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

  中法战争的背景

  国际环境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19世纪以前法国天主教势力已侵入越南。英法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开始武力侵占越南南部,使越南南部六省沦为法国殖民地。1873年11月,法国派安邺率军百余人侵袭并攻陷河内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国王阮福时请求当时驻扎在中越边境保胜地方的中国人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协助抵抗法军侵略。同年12月,黑旗军在河内城郊大败法军,击毙安邺,法军被迫退回越南南部。

  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讹诈下,签订了《越法和平同盟条约》,1875年5月25日,法国照会清政府,意在争取清政府的承认,从而排除在历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国在越南的影响。6月15日清政府复照,对该条约不予承认。1881年8月25日,法国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法国侵略者为实现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开始全力对付中国。1881年7月,法国议会通过了二百四十万法郎的军费用于越南。

  战前冲突

  《顺化条约》签订后,中国成为法国占有越南的唯一障碍,法国立即禁绝了越南与中国的一切关系,并强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军在内的抗法军。于是造成了与中国直接对峙的形势。法国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1882年9月15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1882年10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有哪些相关文章:

1.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2.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有哪些

中法战争是中国和法国在越南及中国边境和近海发生的战争,最终法军不胜而胜,签订《中法新约》,法国得到对越南的宗主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 中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介绍

    在漫长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上,趁火打劫的国家有很多。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列强纷至沓来,可谓群起而攻之。当后人回首这段

  • 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实力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实力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一败再败,最终只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这样的行为使得中国的半殖民程度不断加深,同时清政府也沦为了

  •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介绍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

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