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野史>

刘彻相关野史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刘彻相关野史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刘彻野史

  汉武帝野史中记载,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是他姑母馆陶公主的女儿。汉武帝在四岁的时候,他的姑母问他可愿娶阿娇为妻,汉武帝说,若娶得阿娇为妻,就为阿娇造一个黄金屋子,用来给阿娇住。金屋藏娇就是这么来的。正史上没有记载这个事情,但是在野史上有很多关于这件事情的传闻。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卫子夫,在野史上,汉武帝是在如厕的时候看上卫子夫的。据野史传闻,卫子夫的头发非常漂亮,容貌虽然不是非常美丽,但却有我见犹怜的气质。

  汉武帝最宠爱的第三个女人是李夫人,她非常美丽,后来却因病去世了。在野史上记载,汉武帝一直思念李夫人,后来有个道士来告诉汉武帝可以用一种石头来招到李夫人的魂魄。汉武帝派人找到了那种石头,于一个晚上在帐幕后面看到了李夫人的影子。这只是个野史传闻,真假很难辨别。

  据汉武帝野史传闻,汉武帝还很喜欢男色。韩嫣是汉武帝的陪读,容貌柔美,很像妇人样子,据传汉武帝经常同韩嫣同塌而眠。据传闻汉武帝还宠爱宫廷乐师李延年。李延年是净身后进宫侍奉汉武帝的。

  汉武帝托孤给了谁

  汉武帝为何晚年会托孤霍光呢?其实汉武帝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但是有些人认为是汉武帝导致了霍光专权。霍光虽然和他的哥哥霍去病比起来,在历史上的名声没有霍去病好,但是汉武帝很看中霍光的人品。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弟弟,而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姐。卫子夫虽贵为皇后,但是对卫青、霍去病的要求就是谨慎、不培养自己的亲信。

  霍光是霍去病带来的,当时的霍光才十几岁,在哥哥的庇护下,机灵的霍光也在汉武帝手下做事,并和哥哥霍去病保持着高度的一致。霍光长大后以现在人眼光看也应该算是一个美男子,但是做事稳重,很少有话,而且做事非常有耐心。汉武帝晚年逼死自己的太子之后,一直在自己的继承人上迟迟不动作,但是内心是偏向自己的小儿子,但是刘弗陵太小了,所以汉武帝让一直谨慎低调却有才华的霍光和其余三位大臣走上辅政之路。霍光是个好人,但是霍光的妻子却不是,霍光在汉昭帝时是备受百姓称赞的,可惜女儿霍成君和妻子却心肠恶毒,其霍光的儿子、亲戚却仗势欺人,让所有人都厌恶。

  这就是为何霍光其人本该和哥哥霍去病一样人人称道,但是他身边的人却拖了霍光的后腿,霍光在汉宣帝的时候,也误看了这位从民间走来的皇帝,他不是刘弗陵君臣信任。因此霍光及其家族最后都被打压的站不起来,霍光对汉室是尽忠尽心的,但是权力把握太久,没有及时还给汉宣帝,最后导致身死名败。

  汉武帝的太子

  汉武帝太子是刘据,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当时汉武帝废掉陈娇皇后,开脱窦氏的摆布,将卫子夫立为皇后。正值汉武帝三十而立的年纪,卫子夫为他诞下皇子刘据。顺理成章的刘据就被立为汉武帝太子。

  虽然汉武帝太子刘据从一出生就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但是他却最终并没有成为皇帝。因为后期的汉武帝变得越发的专横敏感,开始听信奸臣的教唆。而皇宫之中,众多的妃子,众多的皇子,都在记惦着皇帝的位置,所以一直深受汉武帝宠爱的刘据是很多人想要拔掉的眼中钉。

  汉武帝刘彻是因为靠着陈娇和张公主的裙带关系登基成为皇帝的,所以早期的他并没有实权。后来因为无法忍受傀儡的自己,开始逐步打压祖母窦氏以及长公主的摆布,随计也将陈娇废除皇后的头衔。因为自己的母亲也并非皇后,所以小时候的刘彻是经常被欺负的。以至于刘彻的性格中就不相信任何人。

  纵观刘彻的登基历史,也不难想到他后来开始变得十分多疑。在奸臣的教唆怂恿下,生性多疑的刘彻听信了巫术,并且开始迷信巫术。而汉武帝太子刘据被陷害使用巫术,起兵想要造反。立马刘彻就大怒,也没有进行考证,就举兵将汉武帝太子铲除。后来得知真相的汉武帝后悔不已,但因为受到巫蛊之惑,汉武帝太子的三儿一女都受到了杀害,仅留下孙子刘询。为弥补对刘据的误杀,汉武帝将刘据立为皇帝。

  刘彻人物评价

  总评

  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107]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108-109]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108-109]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适者听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108-109]

  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为其留下负面的污点,不过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可谓善始善终。[110]

  史书评价

  汉武帝

  《汉书》:“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历代评价

  汲黯: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

  司马迁: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112]

  《太史公自序》: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

  刘歆:孝武皇帝愍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伏波、楼船之属,灭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隔氐羌,裂匈奴之右肩。单于孤将远遁漠北,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又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祀。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蕃,百蛮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113]

  桓谭:汉武帝才质高妙,有崇先广统之规,故即位而开发大志,考合古今模范,获前圣代故事,建正朔,定制度,招选俊杰,奋扬威怒,武义四加,所征者服,兴起六艺,广进儒术,自开辟以来,惟汉家最为盛图,故显为世宗,可谓卓尔绝世之主矣。然上乃多过差,既欲斥境广土,又乃贪利争物之无益者。闻西夷大宛国有名马,即大发军兵,攻取历年,士众多死,但得数十匹耳。又歌儿卫子夫因幸爱重,乃阴求陈皇后过恶而废退之。即立子夫其男为太子。后听邪臣之谮,卫后以忧死,太子出走灭亡,不知其处。信其巫蛊,多征会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宫室,内竭府库,外罢天下,百姓之死亡,不可胜数。此可谓通而蔽者。[114]

  荀悦:孝武皇帝,规矩万世之业,固后世之基地。内修文学,外耀武威,以延天下之士,先王之风粲然可考者矣。然犹好其文,未尽其实;发其始,不克其终。奢侈而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罢弊。当此之时,天下骚然,海内无聊,而孝文之业衰焉。[115]

  曹丕:孝武帝承累世之遗业,遇中国之殷阜,府库余金钱,仓廪畜腐粟,因此有意乎灭匈奴而廓清边境矣。故即位之初,从王恢之画,设马邑之谋,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载之间,征匈奴四十馀:举盛馀,逾广汉,绝梓岭,封狼居胥,禅姑幕,梁北河,观兵瀚海,刈单于之旗,剿阏氏之首,探符离之窟,扫五王之庭。纳休屠昆邪之附,获祭天金人之宝。斩名王以千数,馘酋虏以万计。既穷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积聚,虏不暇于救死扶伤,疲困于孕重堕殒。元封初,躬秉武节,告以天子自将,惧以两越之诛,彼时号为威震匈奴矣。[116]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蛮,恢拓土疆。简定律历,辨修旧章。封天禅土,功越百王。[117]

  刘渊: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118]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虞世南: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方於始皇,则为优矣。至於骄奢暴虐,可以相亚,并功有馀而德不足。[119]

  马周:孝武皇帝虽然穷奢极侈,但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则天下必不能全。

  司马贞:孝武纂极,四海承平。志尚奢丽,尤敬神明。坛开八道,接通五城。朝亲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传声。迎年祀日,改历定正。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何去非:孝武帝以雄才大略,承三世涵育之泽,知夫天下之势将就强而不振,所当济之以威强而抗武节之时也。”是以孝武抗其英特之气,选待习骑,择命将帅,先发而昌诛之。盖师行十年,斩刈殆尽,名王贵人俘获百数,单于捧首穷遁漠北,遂收两河之地而郡属之。刷四世之侵辱,遗后嗣之安强。[120]

  司马光: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李纲:茂陵仙客,算真是,天与雄才宏略。猎取天骄驰卫霍,如使鹰鹯驱雀。战皋兰,犁庭龙碛,饮至行勋爵。中华疆盛,坐令夷狄衰弱。追想当日巡行,勒兵十万骑,横临边朔。亲总貔貅谈笑看,黠虏心惊胆落。寄语单于,两君相见,何苦逃沙漠。英风如在,卓然千古高著。[121]

  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朱熹:武帝天资高,志向大,足以有为。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方能如此。

  吴裕垂: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

  赵翼: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122]

  孙中山:秦皇汉武、元世祖、拿破仑,或数百年,数十年而斩,亦可谓有志之士矣。拿破仑兴法典,汉武帝纪赞,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123]

  毛泽东: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124]

  翦伯赞: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刘彻相关野史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刘彻相关野史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刘彻野史 汉武帝野史中记载,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是他姑母馆陶公主的女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刘伯温相关野史

下一篇:刘骏相关野史

精选文章

  • 刘伯温相关野史
    刘伯温相关野史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

  • 刘邦相关野史
    刘邦相关野史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

  • 梁启超相关野史
    梁启超相关野史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

  • 李煜相关野史
    李煜相关野史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

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