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唐朝宰相温彦博生平简介

时间: 卫文34 分享

  温彦博,字大临,唐朝宰相,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之弟。温彦博出身太原温氏,早年曾在隋朝担任文林郎,后为幽州司马,随罗艺归唐,封西河郡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宰相温彦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温彦博生平简介

  隋开皇末年,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末,义军蜂起,幽州总管罗艺亦举兵反隋,重礼聘其为司马。时兄大雅已加入李渊幕府,任大将军府记室参军。弟大有亦追随李渊父子。

  唐武德元年(618),李渊攻占长安。温彦博见大势已定,建议罗艺共同归顺唐朝,被唐授予幽州总管府长史。温彦博因预谋此事有功,被任命为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不久被唐高祖召入朝廷,拜为中书舍人,又擢为中书侍郎。当时高句丽国派遣使者贡献地方特产,唐高祖欲让而不臣,温彦博引证历史,认为如此不妥,他劝唐高祖说:“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立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唐高祖认为言之有理,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接受了高丽国称臣纳贡的要求。

  武德八年(625),东突厥举兵南下,彦博被任为并州道行军长史,与并州道理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张瑾率兵抵抗,于太谷(今山西省大谷)失利被浮。突厥颉利可汗知其为朝迁近臣,逼问唐朝兵马粮草虚实。彦博坚贞不屈,拒不回答。可汗大怒,将其囚禁在阴山苦寒之地。

  武德九年(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温彦博返归唐朝,被任命为雍中治中,不久改检校吏部侍郎。他兢兢业业,恪守职责,“意有沙汰,多所抑损”,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迁御史大夫,仍检校中郎事,四年被任命为负责草拟皇帝诏诰及有关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中书今,成为贞观初年与王珪、房玄龄、李靖、戴胄、魏征等名臣共同辅政的宰相之一。 贞观元年(627),突厥再次南下,唐太宗与颉利在渭水桥下订立互不攻战盟约,并赠邓突厥兵大量物品。突厥撤军后,将温彦博放回。因文章气节,彦博再次受到太宗器重,初官雍州治中,后升中书侍郎、御史大夫。

  贞观四年(630年)任中书令,贞观十年(636)升尚书左仆射,封虞国公。

  贞观年间,唐朝战胜东突厥,颉利被俘,余众请求归顺唐朝,朝廷会议如何安置突厥部族。魏征等到大臣主张强令突厥迁居河套以南,严加监视,以防反叛。温彦博认为,宜采取汉武帝对待匈奴内附的办法,将突厥迁置河套以内,全其部落,保持其风俗习惯,实行安抚政策。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安抚降众,和缓民族关系,终于解除了为害几十年的东突厥边患。

  温彦博位居宰相,恪尽职守,全力效劳国事,太宗每问及四方各地风俗民情,无不对答如流,深得信任。贞观十一年(637),因“忧国之故,劳精竭神”而卒,谥“恭”,诏命陪葬昭陵。生前彦博着有文集二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温彦博墓志

  唐朝宰相温彦博的幼年时期过得还算幸福,他的父亲温君悠学识丰富,他的哥哥温大雅亦成为了后来的礼部尚书。从小,家庭的书香氛围使得温彦博对群书广有涉猎。而且他本身也很聪慧,这样的才学为他之后的为官道路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他的一生虽在官场上升迁较为平顺,但奈何磨难也是不少的。

  隋朝灭亡,温彦博成为了唐朝的官员。然而此后没有几年,突厥就发动了一场进犯太原的战争。温彦博义不容辞地跟随行军总管张瑾一起抗敌。在抵御突厥大军的行动中,温彦博不幸被俘,后来流放到了阴山的苦寒之地,过足了苦日子。直到唐太宗时期,他才得以回朝。回来后,温彦博接连担任了几个重要官职,直到成为当朝的宰相。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终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忧劳病逝。唐太宗也为失去了这么一个为国家操劳不已的重臣而叹息,赐他谥号为“恭”,并陪葬于昭陵。

  因此,温彦博死后,他的墓位于陕西的礼泉县,是昭陵的陪葬墓之一。就在他逝世同一年,81岁的欧阳询写下了《温彦博墓志》,随温彦博的棺柩一同埋入墓穴。

  《温彦博墓志》一共是36行,每行有32格,除去空格和遭到腐蚀损毁的字之外,可以辨识的字还有1025个。这篇墓志是欧阳询小楷中的精品,对习楷体字的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研究欧书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温彦博惭而与官的原因

  温彦博是太原祁县人士,也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他早年为隋朝的官员,在罗艺降唐后,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功劳开始了在唐王朝的仕途之路。此后,他在官场上的升迁还是较为平稳的。

  现今,一直有流传着关于温彦博“惭而与官”的一则典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词说的好像是温彦博因惭愧而给予官职的意思。那么,实际上是这个意思吗?这又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呢?

  说起这则典故,就不得不提到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裴略了。在唐太宗时期,裴略是宫廷侍卫,他参加了兵部的武官考试,但不幸没有考中。不过,这个裴略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在名落孙山之后,并没有气馁,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直接去向当时的宰相温彦博进行自荐,说自己擅长嘲讽。于是,温彦博就让他对厅前丛竹和屏墙进行嘲讽,没想到裴略都答出来了,且言语中多有为有志之士鸣不平之意。这时候,温彦博感觉到他的嘲讽之语好像是在针对自己。裴略听闻,说了一句:“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大意是说,都已经扳了肋骨了,那么又何止是伤到胳膊啊!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温彦博的“博”字与裴略话中的“膊”谐音。温彦博听到之后,被裴略的才华所感,觉得羞愧,遂给了他官位。这就是“裴略自赞”的故事,也是温彦博“惭而与官”典故的由来。


猜你喜欢:

1.楷书书法字帖赏析

2.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

3.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简介

4.刘敬斌小楷书法作品

5.欧阳询行书书法

唐朝宰相温彦博生平简介

温彦博,字大临,唐朝宰相,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之弟。温彦博出身太原温氏,早年曾在隋朝担任文林郎,后为幽州司马,随罗艺归唐,封西河郡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宰相温彦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温彦博生平简介 隋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唐朝诗人宰相李迥秀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宰相李迥秀生平简介

    李迥秀,字茂之,唐朝泾阳人。初为相州参军,后累官凤阁舍人。长安中,同平章事。中宗朝,当过宰相,终兵部尚书。卒赠侍中。遗世留存诗四首。下面

  • 唐朝寿王李瑁生平简介
    唐朝寿王李瑁生平简介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775年(大历十年)薨。其妃为杨玉环,后被玄宗所夺。后又封韦氏为

  • 唐朝赵国公李峤生平简介
    唐朝赵国公李峤生平简介

    李峤,字巨山,历任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酷吏来俊臣构陷同平章事狄仁杰、知御史大夫事李嗣真等,李峤挺身直其枉状,忤旨出为润州司马。下

  • 唐朝诗人李群玉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李群玉生平简介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

5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