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百科知识>

清朝驻外使节郭嵩焘生平简介

时间: 卫文34 分享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朝驻外使节郭嵩焘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郭嵩焘生平简介

  郭嵩焘年少时曾就读于湘阴仰高书院、长沙岳麓书院。道光十五年(1835)中秀才,两年后中举。道光二十七年(1847)会试,得中二甲第三十九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咸丰二年(1852)底,太平军攻克武昌,浩荡东下,咸丰帝饬令丁忧在藉的曾国藩兴办团练,曾数辞不允,郭嵩焘几度登门,曾国藩终为所动,创办湘军,罗致郭嵩焘于幕中,出谋划策、募捐筹饷,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

  咸丰三年(1853)五月,郭嵩焘率湘军赴江西援救楚军江忠源部。经实战观察,郭嵩焘认为太平军之所以攻无不克,多赖水军,遂向江忠源上“编练水师议,忠源韪之,令其疏请敕湖南北、四川制战船百余艘”。此举使湘军由劣势转为优势,郭嵩焘因功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三年,受曾国藩派遣赴湖南、浙江等处筹饷,曾途经上海,参观外国人所办图书馆和外国轮船,接触了一些外国人,了解到西方的情况,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

  咸丰八年(1858),郭嵩焘离开曾国藩幕府,入值上书房。次年,英法军舰屯集天津大沽口外,郭嵩焘受命前往协助僧格林沁布置防务。临行前,郭嵩焘将多年来对西方事务的思考具疏上奏,认为要“制御远夷”,首先要了解外国情况,建议从广东、上海、恰克图、库伦等地选派通晓外国语言的人才入京转相传司,并在天津设局,仿制西式战舰以制夷。咸丰帝对此大感兴趣,立即召见询问具体方略。至大沽口后,因反对僧格林沁撤防北塘而辞去。

  同治元年(1862),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运使。次年,署理广东巡抚,镇压广东境内的太平军残部。五年(1866),因与两广总督瑞麟不合而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

  光绪元年(1875)初,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再度出山,授福建按察使。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讲自己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非常错误的,中国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如是以求自强,恐适足以自敝”。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即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郭嵩焘因此名噪朝野。恰在此时,云南发生“马嘉理案”,英国籍此要挟中国,要求中国派遣大员亲往英国道歉,清政府最后制派郭嵩焘赴英“通好谢罪”。八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消息传开,顽固派纷纷指摘、讥讽,更有无聊文人编了一副对联讽刺郭嵩焘: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只有李鸿章为他撑腰,说:“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的号)为最。”

  由于中英尚未就马嘉理案谈判妥当,郭嵩焘出使延期。十一月四日,郭嵩焘署理兵部侍郎,上《请将滇抚岑毓英交部议处疏》,弹劾云南巡抚岑毓英,要求将对马嘉理案负有直接责任的云南巡抚交部严处,奏折还抨击了那些盲目自大,封闭守旧的官僚士大夫。自然郭嵩焘又遭到毁谤,“汉奸”、“贰臣”之类的指责咒骂,汹汹而至。后来慈禧太后曾数次召见郭嵩焘,多加勉励。

  光绪二年(1876)冬,郭嵩焘率副使刘锡鸿等随员三十余人启程赴英,在伦敦设立了使馆。四年(1878)兼任驻法公使。赴英途中,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学习。后该书寄到总理衙门,不料遭到顽固派的攻击、漫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郭嵩焘到达英国后,非常留意英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和科学状况,访问了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

  三年(1877)八月,郭嵩焘出于保护华侨利益考虑,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该建议得到清廷赞赏,翌年,即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同年10月16日应英国工厂主的邀请,访问了在伦敦附近的电力厂。在参观过程中,英国工厂主特意请郭嵩焘参观刚刚发明不久的电话。这是他首次也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电话。电话安装在相隔数十丈的上下楼内,郭嵩焘让随从张德彝到楼下去接听,自己在楼上与其通话。“郭问‘听闻乎?’张答到‘听闻。’郭又问‘你知觉乎?’张应曰‘知觉。’郭又说‘请数数目字。’张依言而数曰‘一、二、三、四、五、六、七。’”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其语言多者亦多不能明,惟此数者分明。”

  在英国,郭嵩焘目睹英国国内的禁毒措施,不禁感慨万千,两次上疏要求严禁鸦片,并提出具体建议。郭嵩焘还从中外交涉日益广泛的现实出发,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总理衙门接受了建议,后来虽未编成《通商则例》,但翻译了大量西方法律规章备用。郭嵩焘出使期间,还处理了相当多的具体外交事件,并接待了中国第一批海军留学生,与严复等建立了友谊。因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以致郭嵩焘卸任回国时,英、法两国政府均依依难舍。

  三年(1877)七月时,郭嵩焘与守旧顽固的副使兼驻德公使刘锡鸿发生激烈冲突。刘锡鸿暗中对郭多加诋毁,指责郭嵩焘有“三大罪”:

  “游甲敦炮台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见巴西国主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

  “柏金宫殿听音乐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之所为。”

  刘锡鸿还公然在使馆中扬言:“此京师所同指目为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并又密劾郭嵩焘“十款”,极尽罗织诬陷之能事。,刘锡鸿指责郭嵩焘的罪状,不仅是鸡毛蒜皮,而且都合乎国际礼仪,并可印证英人所说郭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的称誉无误。国内顽固派亦强烈响应,翰林院编修何金寿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语。郭嵩焘愤然托病辞职。光绪五年(1879),郭嵩焘与继任公使曾纪泽办理完交接事务后,黯然回国,称病回籍。5月5日乘船抵达长沙。由于湘阴发生守旧排外风潮,形势颇为紧张;连用小火轮拖带木船到省城都受到长沙、善化两县的阻止,大骂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贴在大街之上。尽管郭嵩焘钦差使臣的官衔暂时尚未解除,而自巡抚以下的地方官员都“傲不为礼”。

  郭嵩焘蛰居乡野后,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就时事外交上疏朝廷、致书李鸿章等重臣。晚年在湖南开设禁烟会,宣传禁烟。郭嵩焘一直保持着大年初一赋诗一首以纪年的习惯。光绪九年(1883)正月初一,65岁的郭嵩焘在纪年诗中写道:眼前万事随云变,镜里衰颜借酒温。身世苍茫成感喟,盛衰反复与谁论?光绪十七年(1891年)病逝,终年73岁。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

  郭嵩焘的主张

  郭嵩焘是清朝晚期的高级官僚。由于其他早年仕途不顺,经历坎坷,造就了独到的眼光。在其政治生涯中,曾提出不同主张,其中一些对当时社会曾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中,他认为应该着力于兴办水军,重点是提高官方部队的水上战斗能力。曾国藩的湘军按照郭嵩焘的主张进行改建,果真扭转颓局。郭嵩焘也因此被提升为翰林院编修。

  进入上书房后,郭嵩焘多次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新主张,但可惜的是大多不能推行,于是他愤而辞官回乡。

  光绪时期,向西方学习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在如何学习,学习什么等具体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比如由于中国的军事失败,很多人认为学习西方就是要学习他们的军事,具体来说就是要购买洋枪洋炮及其铁船。郭嵩焘的主张却独树一帜,与众人不同。他指出先进的军事设备与技术是强大之后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使国家强大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想像西方国家一样强大,就要学他们的政治与经济。具体来说就是要学习各国的政体,比如与清朝完全不同不同的政治运作方式。以及全新的经济操作方式。这才是根本。

  郭嵩焘的主张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犀利和准确的,也是十分正确,值得推行的。但在当时却引起轩然大波,招来骂声一片。甚至很多人公然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唯一支持郭嵩焘主张的只有李鸿章。

  所以虽然郭嵩焘的这个观点非常正确,但是在当时环境下却并不被时人理解和认可。

  郭嵩焘后人

  郭嵩焘自幼与同县一户陈姓人家的长女定有婚约,不幸的是这位姑娘没有长大成人就夭折了。由于陈家的家长认为郭嵩焘非池中之物,日后必定有所建树,就把妹妹嫁了过来。好在婚后两人感情很好,这位陈夫人生了八胎。不过由于身体原因,这位陈夫人不久过世,留下长子郭刚基与幼女。郭嵩焘后人中只有这两位是这位原配所生。

  几年后,郭嵩焘官运亨通,到南方上任,就在上海续弦了一位钱氏,但是两个人感情不睦。没多久钱氏就回娘家了。又过了几年郭嵩焘辞官回乡,就把从前一位姓周的妾扶为正妻。加上他从前的几位妾氏所出,郭嵩焘共有三位公子与一位千金。这些就是郭嵩焘的后人。

  由于郭嵩焘在世的时候政见就与众人不同,因此在他死后他的后人并没有得到太多恩荫。只有长房郭刚基,因为娶得是曾国藩的四女儿,时常得到世人瞩目,可是他像自己的母亲一样身体羸弱。英年早逝,留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其他几房后人并没有因为是郭嵩焘的后人得到太多经济方面的收益。有些人做了书画学徒,有的虽然从事纺织生意,但是却经营惨淡。甚至因为家中女性豪赌,不得不变卖房屋家产抵债,避祸远走他乡。

  总之,郭嵩焘后人不但没有因为自己这个祖先有什么好处,甚至在特殊年代里被累及前途。不过郭嵩焘流传给这个家族的精神财富倒是一直流传下来。


猜你喜欢:

1.托马斯·杰斐逊的生平简介

2.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杨良瑶生平简介

3.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生平简介

4.唐末将领李克用的生平简介

5.左宗棠的事迹简介

清朝驻外使节郭嵩焘生平简介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朝驻外使节郭嵩焘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郭嵩焘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清朝武术家郭云深生平简介
    清朝武术家郭云深生平简介

    郭云深,名峪生,河北深县马庄人,清朝末年的一位武术名家。郭云深幼年习练拳术,后拜能然先生为师,昼夜练习数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义。后来练就

  • 清朝戏曲家洪升生平简介
    清朝戏曲家洪升生平简介

    洪昇(1645年1704年),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清代卓越的戏曲大家,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并称南洪北

  • 清朝武师黄柏年生平简介
    清朝武师黄柏年生平简介

    黄柏年幼年体弱多病,从莫州少林拳师高士平习武。后拜师于李存义先生门下,专攻形意拳、八卦掌技艺。中年在其师所授四门龙形掌的基础上,集自身所

  • 清朝武师黄四海生平简介
    清朝武师黄四海生平简介

    八极门第四代宗师黄四海(1829-1914),职业武师,沧县东南乡罗疃人。幼习长拳,22岁始从师李大忠习八极拳法。深得李大忠公八极拳、六合大枪精义,黄四海

51496